根据史书记载,新丰这件事儿,应该是跟汉高祖刘邦之父有一定关系的,但是其设置目的可能并不那么简单。所谓的孝心背后,则是建立之初的西汉王朝出于自我防卫的移民活动。
根据记载,新丰位于今天的陕西临潼,不过新丰是汉代才有的名字,此地在秦代为郦邑,也写作骊邑、丽邑,在周代为骊戎国。顾名思义,在这里曾经生活过一批戎人。当然到了战国,这些戎人早就被融合。
不过这地方原本还不是秦的,《史记》记载,秦始皇十五年,魏国将这里割让给秦国,秦在此设置了邑,也就是丽邑。
正如另一位答友所说,《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建立后,太上皇想念家乡的生活,闷闷不乐。所以刘邦专门搞了一个大型搬迁工作,把老家丰邑整个搬到了关中,据说连挪过来的鸡犬都认识以前的窝,太上皇在里面也过得很快乐。
不过,《史记》记载,汉高祖十年的时候,太上皇去世,这才“更命郦邑曰新丰”。
这就有点奇怪了,根据《西京杂记》,新丰不就是给太上皇修的么?为何在他死了之后才更名新丰?
《史记正义》解释了这个疑问,原来是西汉初就在这个地方修筑“城寺”,城为城池,寺就是官舍。而后从丰邑向这里移民。
我们都知道,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造成人口锐减,所以光有城还不行啊,得有人民。于是就从丰邑迁移人民来充实这里,但是依然沿用了秦的郦邑之名。直到太上皇去世后,刘邦把这里更名为新丰。答主推测,这可能是刘邦出于怀念父亲的原因。
为何要这么重视这块地方?真的只是出于关爱老父亲吗?
答主觉得可能并不这么简单。
《史记》还记载了一件跟这里有关的事儿,秦始皇三十五年,“徙三万家丽邑”。看来,往丽邑或者后来的新丰移民的事儿,秦始皇也干过。
为啥大家都重视这个地方,我们不妨来看看地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新丰位于咸阳、长安的东部,有拱卫京师的战略意义。而且,这里还是秦汉时期关中与关东之间的通道之一新丰道上的重要节点。所以新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因此,秦始皇要充实丽邑,汉高祖要充实新丰,两个人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即提升京畿地区的防卫力量。
刘邦给这么重要的地方移民,心里觉得最可靠的,估计还是老家的父老乡亲,而且又能让父亲见见老伙计们,岂不美哉?
至于《西京杂记》里的记载,或许是后世捕风捉影、穿凿附会而形成的一种颇具戏剧性的说法。
明离子家住在西安,有一次去临潼的亲戚那里,亲戚对我说,这里有新丰遗址,是刘邦给父亲建的,目的是为了消解父亲思念故乡丰邑之苦。
刘邦在公园前202年建立汉朝,都城选在了长安,用他的死对头项羽的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刘邦当然也懂得这个道理,于是马上把还在老家的父亲刘太公及家人接到了长安,共享荣华富贵。
刘太公也成了我国第一个活着的时候就被追封为太上皇的人(第一个太上皇是始皇帝嬴政追封的父亲,当时已经作古)。
但是,太上皇刘太公却总是闷闷不乐,刘邦问父亲身边的人,身边的人说:“刘太公在老家丰县,平时就喜欢玩儿,要么和几个老头一起踢踢球,要么看看斗鸡,没事赌两把,然后就是搬着小板凳和老友们坐在大树下喝茶饮酒,现在来到了长安城,是比以前吃好穿好了,但是美没了。”
刘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父亲都这么大岁数了,对故土的感情那是太深了,把父亲送回去?肯定不行,那时候可不比现在,从陕西到江苏,那旅途颠簸得要了老头半条命。
于是刘邦大笔一挥,发出指令,把秦国的故地骊邑全部推倒了,然后仿照老家沛郡丰邑的原貌1:1重建。
皇帝一声令下,大伙都干疯了,去沛郡画图纸的画图纸,扒房子的扒房子,干的热火朝天,很快,一个全新的丰邑在骊邑的废墟上建了起来,取名:新丰。
这还不算完,刘邦又使人回到丰邑,把整个县城的人都迁了过来,大家伙刚开始还是很抵触的,毕竟是故土难离,但到了新丰,大家都放心了,为啥,跟回了家一样一样的,大家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房子,搬了进去。
最牛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仿真老家原貌,刘邦把老家的狗,鸡之类的家禽都搬了过来,这些畜牲到了新丰,都找到了自己1:1新建的窝,全都钻了进去。
不得不佩服当时的工匠,这还原程度,把动物们都骗了。
后来明离子回到家,查了一下,这段故事出自葛洪《西京杂记》,可信度有,但可能有些许夸张的成分。
刘邦为父亲修的新丰,第一个目的肯定为了孝敬父母,而第二个目的也非常明显,在秦国故地骊邑之上修建自己的故乡,也是一种取秦朝而代之的宣誓。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