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又冷又硬的玉枕、瓷枕,却为何独得古人恩宠?

又冷又硬的玉枕、瓷枕,却为何独得古人恩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1/24 16:40:29

又硬瓷枕为独得恩宠?更得未婚男子恩宠的是这种,它相当于古代“竹夫人”

我国最早枕具产生于商周时期,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现实生活。在当时,富贵阶层追求生活的舒适奢华,多以青铜,金银,各种玉石为枕;而普通的贫民百姓只能以各种木头,石头打磨为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陶瓷技术的发展,至隋代左右瓷枕应运而生。当时制造瓷枕的所需原料成本价格低,不论是富裕阶层还是贫民百姓都可使用,所以无论南方和北方,均得到了大量推广和发展。

到了唐代,随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在瓷枕制造技术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其造型工艺技术更加华丽,釉色有唐白釉、蓝釉、黑釉、青釉等,装饰有印花、划花、合模、堆塑、绞胎、绞釉、三彩、点彩等,品类繁多、美不胜收。

代是我国瓷枕的大发展大爆发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但有了能供人睡眠的瓷枕,还进一步发展推广了医用的脉枕、蔚枕、警枕等一系列专有用途的瓷枕。

古代刻“家国永安”的警枕

更为有趣的是,还有一种瓷质美人枕,夏天因天气炎热多,未婚男子在睡眠时把此类瓷枕抱入怀中,因瓷枕阴凉抱入怀中以此得以安慰,功能与古代的竹夫人类似。

南宋定窑美人枕

纵观瓷枕的发展史,除了技术工艺因素外,瓷枕的确有它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第一,瓷枕发展与古人长发、盘发有关。在古代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留长发的,尤其是妇女要束发髻,瓷枕因其在睡眠时接触面窄,束好后不用每天打理发型,睡醒后发髻也不会蓬乱。富贵家庭好一些,有女仆帮其整理发型,普通家庭就不方便了。

荷花纹黄釉脉枕

第二,早期软枕价格昂贵,瓷枕则相对低廉。特别是在明朝以前,软枕的使用并未在贫民百姓中普及,丝绸类纺织品仍然是一种奢侈品。在元以后随着棉花在市场上大量的应用,黄道婆提高了纺织工艺,棉布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空间,使一般的民众也可以使用价格比较低廉的软枕。

而最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枕头,专家们认为在明代之后。随着我国的纺织业发展而产生,尤其是在明代,我国丝绸的华丽精美,印染、刺锈、镶嵌工艺越发成熟,使得软枕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软枕因其做工精美、睡眠舒适、应用方便,价格低廉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青睐,瓷枕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了解更多瓷器玉器收藏知识及鉴定经验,欢迎朋友们关注“骨董”,谢谢。

可能是夏天枕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披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农村葬礼上,披麻戴孝,这批麻是啥讲究?有何出处?农村老人百年之后,儿女们披麻戴孝,这是大部分地区的葬礼风俗。至于为什么要披麻戴孝,相信大多数人不清楚。下面,笔者就来分享一下当地的说法:源于一个传说据说很早以前,一位老妇人有三个儿子,因为老妇人年事已高,已经到了商量着做棺材、办后事的时候了,而每次三个

  • 纺织界的软黄金香云纱为何那么名贵?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谁说的香云纱是软黄金?大家好,我是小曼,何为贵?香云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香云纱,俗称茛绸、云纱,是一种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

  • 浙江省丽水市这座城市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丽水环境优美人间仙境好地方,秀丽山水空气清新绿色食品。后发优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想事成魅力无限驰名中外锦绣万里………这是青田夜景,还是相当不错的。我是四川人在这里二十年了,喜欢这个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是房价稍微有点不靠谱。凡是姓孔的“维”字辈的都算是孔子的第78代孙。嫡系的话是孔维益(已去

  • 天道无常,无善无恶,无是无非,都是争那一份生机。仙道是道,魔道是道,妖道是道,佛本是道。 万物平等只是一句掩藏自己违背良心的 空话罢了? 这就是所谓自然界最高的动物 :人类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天道者,感悟万物的规律所形成的大意,可信,不可全信。以人类的眼光来看,世间万物能掌握的事物太少了。所谓天道者,多看不言,言者即为堕落,对于世间情感纠集者,是不能察觉的,天道看到与否都跟这个世界没有关系。世界本无颜色,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才有了感情,有了颜色。《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

  • 沈阳今年有什么大动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你指的是哪方面呢?是经济?是基础建设?是教育?还是其它什么?所以我姑且猜测是经济层面的东西吧!沈阳这两年经济不太景气,也遭受了各个方面的非议,各种批评的声音纷至沓来,经过了几年的挤水分,几年的负增长之后,2017年终于转为了正增长,GDP达到了5870亿元,虽然和之前的数字大相径庭,但我们知道那是我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哪些神仙善吹笛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是韩湘子。在古代,笛箫是近亲,很多文人能吹笛就能。不过本人发现一点:从流传下来的各朝绘画中,男的一般吹笛,女的,如最出名的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和明唐伯虎的《洞箫仕女图》,里面的仕女都。在古代的八仙图里,韩湘子的形象有时是吹笛,有时是,都没有错。如有些寓意八仙的《八宝图》里,代表韩湘子的,横的就是笛,

  • 民间故事中的八仙过海是哪八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八仙的传说: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神话小说《八仙过海》,就借用了八卦的五行象,并采取拟

  • 现在还有人喜欢做缝纫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告诉你,大有人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我从来没有专门去学过缝纫,但是,我有一个会做衣服的母亲。从小我家人的衣服都是母亲亲力亲为的。而在我读初中开始,因为家庭经济紧张,为了帮补家用,母亲除了上班之外,业余时间开始领一些衣服回家加工。耳濡目染之下,我无师自通学会了缝纫,一有空,也帮助母亲加工领回来的衣服。

  • “丁公凿井"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丁公凿井(dīnggōngzáojǐng)解释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语言传来传去而失真故事春秋

  • 女娲传说之灵珠仙乐吹的笛子音乐叫什么名字,哪里可以试听到或者下载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无忧曲,只有仙乐一个人会吹的旋律,用她的师傅女娲,号称:音乐女神,给仙乐的仙笛,通过吹无忧曲来逼退强敌。当然,她的转世灵童也会吹,威力不如仙乐那么强,毕竟仙乐属于神族,而仙乐的转世,是人族。但是吹出的旋律还是具有一定攻击力的。因为无忧曲用来逼退强敌,需要根据敌手的强弱,来决定最高的音符的出现实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