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全国共有383项入选,而湖北省则有1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
它们分别是: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汉绣、孝感雕花剪纸、鄂州雕花剪纸、仙桃雕花剪纸、武汉木雕船模、老河口木版年画、黄梅挑花、红安绣活、阳新布贴、通山木雕、麦秆剪贴、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公认的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二千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沙地区世代传承。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汉绣
汉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据史书记载,它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具有“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
孝感雕花剪纸
孝感雕花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至明代,孝感的剪纸艺术日趋成熟。孝感雕花剪纸以其特殊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孝感地处华中地区江汉平原,兼容北方剪纸的天真浑朴和南方剪纸的秀丽玲珑,加上孝感地区浓厚的孝文化氛围的滋养,使得一幅幅优美的剪纸作品,仿佛是在向世人娓娓讲述重孝重义、行善积德的意义。
武汉木雕船模
武汉木雕船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汉代。武汉木雕船种类繁多,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具有民间气息、形象朴实优美和装饰趣味性强的传统风格。
吊脚楼建造技艺
吊脚楼建造技艺是土家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吊脚楼不但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建筑,也是土家人舒适而温馨的居所,更是饱含土家族文化的艺术珍品和一道道绚烂多彩的旅游风景。
以一栋三层三开间的吊脚楼为例,共需24根柱子,39根檩子,28根大小枋,135根椽子,600块木枋和600块木板,约1.5万块布瓦。偌大一幢房子,椽子用少许铁钉外,其他部位全部用卯榫构筑而成,充分展现情物相通的深层文化内涵。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这种工艺不同于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
老河口木版年画
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又被称为南派木版年画,与北方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遥相辉映,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编辑:邬晓芳)
只要受益于人民,就是好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渐渐的被机器所取代,一方面来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一个迟早会来的过程。另一方面,传统工艺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不仅是门技术,也是门文化,是值得我们一直流传的,如果能振兴的话更好。这些传统工艺更是绝活,包含着一代一代的爱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