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3/12/18 4:44:22

1、册亨布依戏布依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册亨县布依戏主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册亨布依戏是用布依语演唱的戏曲,并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据板万戏班手抄历史资料《欢戏历源》佐证,布依戏至少在1741年(清乾隆六年)时就已形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2、侗戏侗戏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县的部分侗族村寨。黎平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连湖南靖州、通道,南临广西三江,西北两面与从江、榕江、剑河、锦屏接壤,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县境内民族众多,侗族占60%以上。侗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侗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如《珠郎娘美》、《郎夜》、《莽岁》、《美道》等;一是根据汉族小说、戏剧编纂或改编的,如《梅良玉》、《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有连台本戏,如梁士锦《行欢坐夜》、《投军别窑》、《打陆文秀》等。3、福泉阳戏福泉阳戏的正规演出每年举行3次。第一次在农历正月间演出,演出时间4天4夜;第二次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单刀会”当日为纪念关羽而演出,地点在当地的关帝庙前,时间1天;第三次演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纪念神话中的二郎神历史上的二郎(川主、水神)而演出,祈求庇佑一方平安。此外,还为民间“还愿”进行演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出,但相对于正规演出要简单得多。福泉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就是以祭祀仪式出现的二十四坛法事,具有还愿的性质,故民间又称为“还阳戏”、“还愿戏”或“愿戏”,有开坛、发牒、正清、领牲等二十四请神、延神、酬神、送神仪式和“上刀山”、“下火海”、“顶华盖”、“悬钩钓斗”等特技(法术)表演。4、思南花灯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原因,思南花灯受邻省的影响较大。且自汉代以来,汉民族的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随之先后进入,与土著文化长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时期,思南花灯活动频繁,在演出的组织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为主,并设灯会、设会长,即灯头。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农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必然产物。它的题材、内容、形式都来自人们的日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5、锦鸡舞苗族锦鸡舞主要分布在丹寨县排调镇的也改、党早、甲石、排保、南群、加配、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锦鸡舞最初的功能是祭祖,并且只能在12年1祭的祭鼓活动中才能跳,用于唤醒祖灵,以及在活动后将祖灵送回安息之地。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吃新节”、“跳月”以及大型庆典的迎宾礼仪活动中锦鸡舞也被广泛运用。6、布依族“雯当姆”布依族民间舞蹈“雯当姆”,流传于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及翁昂乡布依族地区。县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积大、地貌多样,生物丰富,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共同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雯当姆”,汉语译意为“矮人舞”。舞蹈别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画上可爱的胖娃娃形象,并用大箩筐套盖住真人的脸和胸部,作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后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现力,造成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7、苗族大迁徙舞分布于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可乐等乡镇。苗族大迁徙舞苗族称“够戛底戛且”,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苗族大迁徙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舞蹈形式记录祖先迁徙历程,舞蹈场面宏大,古歌悠远,舞步凝缓。一些如“留恋”“回望”等舞蹈动作,如此故土难离,让观者潸然泪下,苗族大迁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极具影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艰苦环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观载体。参考资料: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一批遗产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谁知道苏小小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苏小小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

  • 3篇抗击非典英雄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1、义无反顾投身防非前沿李晓红是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97级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由于晓红已有一段时间身体不适,医院批准她从3月24日开始休假,可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让晓红毅然放弃休假。那时的她清醒地

  • 广东省茂名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茂名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2项):第一批:2006年高州木偶戏第三批:2011年化州跳花棚茂名市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13项)第一批:2006年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第二批:2007年高脚狮茂港单人木偶跳禾楼第三批:2009年信宜镇隆飘色第四批:2012年年例冼夫人信俗高州

  • 求经典的成语小故事,大家都知道的,耳熟能像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

  • 求抗击非典时的英勇事迹要详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

  • 七月初七,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什么民俗和故事值得大家纪念?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

  • 关于叶欣抗击非典的作文(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身先士卒、救死扶伤、临危不惧的叶欣倒在了与“非典”病魔作斗争的战场上,但是,科室里似乎仍然回荡着她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然感觉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2003年春节前后,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2月8日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有一位患有冠心病的梁先生,病情恶化,呼吸困

  • 人类爱护小动物的故事1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

  • 锡伯族非遗文化有哪些 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有:喜利妈妈卡伦贝伦舞等对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建成了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修复了靖远寺,使之成为集锡伯族传统文化、民族风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旅游区。其次,对散失在民间的各类制品、用具和作品进行搜集,现已搜集到萨满神歌20余种,民歌500多首,戏曲音乐汉都春40余种曲目和曲牌,搜集萨

  • 叶欣抗非典,护士长叶欣的事迹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的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