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的人很少去东方明珠,南京路步行街等外人耳熟能详的地方。我反正在上海住了十多年了,平均三年去一次都没有。上海的收入并没有那么高。上海的确有很多高收入的群体,比如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陆家嘴那一带金融中心工作的高级白领,这些都是高收入群体。但是实际上根据薪酬网的调查,月薪一万的人就排75%的位置了。所以还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月薪在一万一下的。那有人会说上海的社会平均工资已经到九千多了(社保基数),据我所知社保基数是去年的总收入除以十二算出来的,比平均月薪高很多。上海有些地方的消费比外地还低。上海有些区域的消费很高,和当地的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关系,比如郊区的安亭,因为汽车产业聚集,汽车产业的人工资在前几年还是高于平均值的,所以安亭的消费就偏高。上海人才多。如果在十年前你对比上海很深圳的话,你就会发现上海很深圳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上海的人才比深圳多的多了。当然这几年深圳也吸引了很多人才。但是总体来说,上海的人才还是很多。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和外省市的毕业生留在了上海。
(1)海盐非遗尺糕的故事:
到了上海你会知道,上海的海是不出名的,与江是最搭介的。走到金山,山没有,跑到高桥,桥不高。上海人不是常去南京路外滩,也很少去东方明珠塔。去城隍庙白相,却不去豫园。附近的古镇倒是常来常往。
统称上海人,上海人由市区人与郊区人与新上海人组成。不是所有的上海人祖藉都是上海人,宜一直有地域之争。过去一个城市里还分“上只角”和“下只角”。
不是所有的上海都繁华的,上海周边地区的角角落都属上海,但上海的农村与外地的农村也是一样的,但有些乡镇的烟火气,还不如外地。
来沪人员不要学上海人的“册那”,你口中的“册那”是对对方的不满,只有上海人之间的“册那”属于口头禅,注意和上海人相处,讲究细节。
上海普通市民不喜欢京剧,虽然有京剧名角,但上海人喜欢滑稽戏,乡镇人喜欢沪剧。
上海人逢年过节是不吃水饺的,最平常的是吃馄饨与圆子的,乡下的常会做“塔饼”。平时喜欢吃面,不喜欢吃米粉。
上海人其实不喜欢吃辣,也不喜欢吃火锅,现在吃火锅是外省美食文化的进入,前几年才开始流行,吃火锅就是“轧闹猛”。来沪人员不要请上海人吃饭去火锅店,原因不多说了,留给读者回答。
你到了上海才知道,上海人最喜欢的水果是甜芦粟,上海最喜欢的农作物是珍珠米(本地玉米)。红薯不称地瓜,称山芋,土豆称洋山芋。大白菜其实称黄芽菜。
总结:上海还有许多有趣的方言与歇后语,有地方特色才是一个城市的标志,繁华的背后是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还有许多上海习惯,想说的留个言,支持的点关注,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