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包公有亲生的后代吗?

包公有亲生的后代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29 更新时间:2024/4/4 14:10:42

包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作为一个铁面无私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十分传奇。他的性格从小就能看出,13岁时,有当地富豪觉得包拯年轻有为,将来必定是个人才,便想请他吃饭。谁知,包拯这样回复他:“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从圣贤的童年就可以看出,好习惯,好品行要从小养成。

许多人会问,包拯虽然很有名,但是为何到了他儿子这一辈,就鲜有人知了?莫非包拯没有孩子?其实,包拯一共有三位妻子,有四个孩子。他的大儿子早亡,长子“包,太常寺太祝,先公卒”。

二儿子包绥,又名包,生于1057年,死于1105年,他的生母是包拯身边的侍妾孙氏,在他未出世的时候,孙氏便被包拯打发回家。所以包拯60大寿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包拯夫妇十分高兴,就把此子取名包。

包拯去世的时候,包绥只有5岁,宋仁宗看见小包绥穿戴朴素,与寻常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于是十分感动,赏给了包家大量财宝,并封包绥为太长寺太祝。此后,包绥官职连续升任,8岁便做到了大理评事,这可是包拯中举人以后才坐上的职位。

1094年,包绥已经做到了国子监丞。1105年,包绥调任潭州通判的时候,在路上染上恶疾,本来拥有大好前程的一个清官,就这样去世了,享年47岁。而包拯的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一个嫁给了国子监。

包拯的后人,比较知名的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八大船王之一的包玉刚,他是包拯第29世后人。

(1)包公故事合肥非遗:

包拯是有后代的,世传其第二任老婆所生子包早卒,唯一孙子、包之子包文辅早夭,是被赶走的小妾生的孩子包绶留下了后代。

这其实并不确切,根据1973年出土的包拯、包拯妻子董氏、长媳崔氏、次子绶等人墓志可知,包还有另外一个儿子叫包永年。包绶与包永年的后代发展至今,大约有10万之众,且其六大分支记载的谱系各不相同。

1.包拯没有后代是个误会

(包公把侄子包勉铡死,这是我们小时候听包公戏所接触的包家人故事。)

自小,我是听着包公戏长大的,打花脸的包公的演唱者,我们豫剧中叫“黑头”,“黑头”是我们最喜欢的角色。“包公戏”中,涉及到包公家人的戏,叫《铡包勉》。包勉是包公的侄子,任萧山县令,贪赃枉法,被秉公执法的包公给铡掉了。他的嫂嫂吴妙贞赶到赤桑镇,哭闹不休,责怪包拯忘恩负义,包拯则婉言相劝,晓以大义,吴感悟后,叔嫂和睦如初。

后来,我们才知道,包拯并没有这个侄子,他的两个早夭,没有留下子嗣,只他一个独苗了。这个侄子的戏曲原型,来自《三侠五义》中的故事,不过,那里的包公的侄子叫包世荣,戏曲里改编成了包勉。

(包拯真要有亲侄子,不知道他舍得舍不得铡掉?毕竟,包家的烟火可不旺啊!)

包拯没有侄子,那么,有没有后代呢?好像有人说过,没有。这是个误会。误会的来源,恐怕是来自包拯与宋仁宗的一段对话。包拯曾经劝宋仁宗早日立下太子,以利于国家的安定。但宋仁宗反问包拯:你感觉谁比较合适?包拯明白这是皇帝怀疑自己想要在新君面前邀功。就回答说:“臣的年龄已经老了,又没有子孙,臣是为了宋朝江山才请求的陛下,不是为了臣自己。”这段话中,包拯称自己老了,还没有子孙,因而就有人认为包拯没有后代了。

2.被赶走的小妾,留下了包家唯一的骨血?那包永年呢?

(铁面无私的包大人,也有烦心的事儿,那就是香火不旺。)

说这话的时候,包拯已经59岁了,离他去世,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了。其实,这个时候,他还真有个儿子,只是他还不知道罢了。

包拯一共娶了三个老婆。第一个老婆,是原配妻子张氏。但这个张氏,没有生育能力,和包拯生活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即便这样,包拯也没有找个小妾啥的替代。直到他快40岁时张氏去世后,他才娶了董氏。董氏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包拯的长子叫包,包和崔氏结婚后,两人很恩爱,但两年后,21岁的包因病一命呜呼。白发人送黑发人,唯一的儿子去了,包拯所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包拯是开明人,儿子去世后,他和夫人决定让儿媳崔氏回到娘家,可以改嫁他人。但遭到了崔氏的拼死拒绝。《崔氏墓志铭》记载:“(崔氏)蓬首雨泣,以死自誓,遂尽志孝养”。这也够感人的。崔氏一边孝敬公婆,一边阜阳她和包唯一的儿子包文辅。悲惨的是,5岁的儿子包文辅也突然夭折了。这对包拯来说又是一个打击。这个打击可能比死了儿子打击更大,因为孙子的死去,意味着包家的香火就此断了。

(香火不旺,包大人可是没法给祖宗交代啊。)包家的香火就此断了吗?还没有,因为包拯还有一个小妾孙氏。《宋史》记载,“拯尝出其”。这个“”,就是他的妾孙氏。孙氏是陪嫁丫鬟,是侍妾。但这个侍妾,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包拯59岁的时候被遣送回了娘家。但包拯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孙氏已经怀了他的骨肉。

儿媳妇崔氏知道后,对孙氏暗地里经常接济。但他知道孙氏怀了公公的孩子后,更是百般照顾。后来,孙氏生下来一个男孩,这让崔氏喜出望外。在包拯60岁大寿这天,崔氏把这个孩子抱回了家,当面交给了包拯,并将来龙去脉给说了一通。包拯应该很高兴,他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包延,大概有延续香火的意思吧。

包延5岁时,包拯去世了。去世前,他把包延叫到床前,留下了著名的“包公遗嘱”:“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俺包拯明明有两个孙子,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那永年呢?胡乱造谣,啊呀呀可恼!该斩!)后来,崔氏俨然长嫂如母,将包延抚养长大,并将其名字改为包绶。后来包绶也入朝为官,做了父亲一样的清官。

包绶后来娶了当朝太师的女儿文氏,留下了4个儿子和3个女儿。这就是现在包家后代开枝散叶的基础。

以上说法,是很多人都在流传的说法,但这个说法正确吗?

根据1973年出土的包拯、包拯妻子董氏、长媳崔氏、次子绶等人墓志,包拯前后的世系是这样的:

包士通包令仪长子包(早卒)、次子包绶包文辅(包子,早卒)、包永年(包嗣子),康年(未禄而卒)、耆年、彭年(未禄而卒)、景年(以上四人均绶生)包完(永年生)。

很显然,这里有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包拯的长子包,不是只有一个早夭的儿子,而是有两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包文辅,还有一个包永年。这是从墓志上得来的,应该是可靠的。

3。包拯的后代估计约有10万人

(包拯想不到他的身后,会有大约10万左右的子孙后代。)

包氏后人开枝散叶,到北宋末年,开始修写包氏家谱,但这些家谱,在明代中叶就散失了。目前在全国各地流传的一些包姓家谱都是明朝后修编的。全国各地包公后裔总人数没有确切的统计,估计约有10万人,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云南、贵州、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其中,安徽省内除合肥以外,庐江、舒城、桐城等地也有包公后裔聚居地,累计约有1万人。

虽然从包拯等人的墓志中整理出来了包拯前后的世系,但据现在所有的包氏家谱资料,包括后裔的记载却各不相同,包氏后人包选平、包尊敬将其整理为六大系统。

(1973年出土的包绶的墓志铭)

第一个,在发掘包拯墓志的过程中,程如峰等人在安徽舒城和桐城分别发现了两部保存完整的《包氏宗谱》。舒城宗谱修于民国年间,14本,始迁祖为包相,明代由合肥迁移到舒城山区包家洼;桐城家谱修于光绪年间,24本,始迁祖为包裕祯,元中期由合肥迁移到桐城。这一系统记载的世系为:

包世忠包令仪包拯包包绶

这个显然是不准确的,原因大概是老谱被毁掉了,续修时补上的,但把包绶当成包的儿子。

第二个,浙江镇海衡河堰和甬东谱是包玉刚的支谱,始修于明朝崇祯年间,它的记载最靠谱。

包业包袭包仕通包令仪包拯长包(一名绪)、次子包绶包永年(子)景年、松年、寿年、耆年、彭年

这个记载基本和墓志相同,还多出了松年和寿年两人。船王包玉刚就是属于甬东这一枝的包拯的第29世孙。

(世界船王包玉刚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孙。)

三,江西南城包坊村包氏。从申包胥(春秋战国)、包咸(汉)、包恺(隋)、包融(唐),一直到宋代的包拯,这一谱把几乎包所有的名人都串起来了,但和墓志相比较则毫不相能,可能系攀附。虽然该谱声称始修于南宋

但它关于包拯子嗣的记载也多和墓志对不上,更说明其可靠性比较低。据说南城包坊村包氏后裔是包拯之兄的一系:包播包经包滨,包滨出继给包为嗣子,这和墓志铭中是包永年的记载也矛盾。

第四个,浙江东阳包氏、金华包氏宗谱,记载系包拯孙公子寿年公后裔,后来经过证实考证包寿年系包耆年。

第五个,上海图书馆藏包氏宗谱,大部分始祖为包。据其老谱记载,包系包孝公太祝君公子,靖康二年初自合肥徒句容再徒江阴西舜乡即今文林。据文林族人包国良先生收集各方珍贵资料,证实考证包系包景年。

两位包公的后代包陪庆(女,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环球轮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为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在2008年政协会上合影。

第六个,最后就是镇江包氏。研究张佩纶时,了解到其有一姊适丹徒包国泰之子包,后来又找到该族包凤章(包国泰为凤章胞叔)的卷和殷光中《润州包氏宗谱考略》一文,才有可更深入的了解。丹

徒包氏以唐集贤院学士包融为始祖,包拯为十三世祖,第二十五世祖包实为始迁祖,也是该族真正可靠的一世祖

《润州包氏宗谱》修谱者对包实以上的世系,也并不肯定,而是多说并存。

该谱卷二为“莲花宝卷”,或说是张田编篡的包氏谱系。具体为:

包融长谔、次佶承赞(谔出,旁系略去)伯(人+希)处约某球孟约希颜

崇宪得裕应征拯、拱、抗、持、绶(均拯出)孝鞠(绶出)中复克周宗合

梦林希逸伯登思宪之邦万化密、实(迁润)、宫

(这么多的后代支系,恐怕精明的包大人,也不一定能搞得很明白。)

可以看出,这和包拯墓志的记载有很大的不一致。据说,“莲花宝卷”曾经失而复得。道光年间重修宗谱时,修篡者虽然注意到它的记载与旧谱不一致,但因为它记载详细,所以依据它修辑,但旧谱世系也予以保留:

包文俊、文杰、文拯松年、彭年、寿年(均文拯出)(人及)云岫魁先、应龙、文龙

??逸容廷芝士达允德密、实、宫

不论是“莲花宝卷”还是旧谱,包拯前后的世系不仅和墓志对不上,而且彼此间也互异。真正真实的倒是包实以下的部分。据《润州包氏宗谱》多篇序言,镇江包氏由包融到包拯、再到包实,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迁徙过程。首先是宋灭后唐后,包融的后代由镇江一带迁到合肥,建炎年间,文龙从合肥迁移到真州(同时魁先迁泾县、应龙迁贵池),端平年间,包逸又从真州迁镇江,纯佑间,包廷芝回迁真州,到洪武初包实再次迁镇江。这个迁徙的过程是否可靠,也只能姑且信之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包公的出身和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包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在民间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在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白天断阳、夜晚断阴”的传奇式人物。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代表,已跨越时空,升华为“正义之神”。百姓所了解的包公,一般是戏曲、小说中的包公,是经过民间传说、艺人塑造及文

  • 关于京八件你了解多少?它的由来有什么故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Sayings:相信很多人和图书君一样,新到一个地方,不管是去学习、工作还是旅游,回去的时候都会想给家人和亲戚朋友带一些当地特色的东西,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份牵挂和羁绊:想要与你分享我的所见、我的世界,心从不曾走远。因此,很多来初次来北京的朋友都会问我:“北京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呀?”“京八件”是一种老

  • 要3勤故事(要容 非目)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人勤奋学习的3个小故事故事05:58P.M.凿壁借光【典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

  • 如果我来到你的故乡,哪些美食不能错过?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我的家乡特色小吃太多了,说了怕你来了不想回家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如果你来我的故乡,我向你推荐几道福州美食。首先是佛跳墙,听这菜名你一定会感兴趣,这道菜名由来是因为佛跳墙制作后需密封在坛里一段时间才拿出来吃,有一天开坛时香气四溢,不远处寺庙的僧人闻之弃禅跳墙而来,可见有多好吃。这道菜里聚

  • 为什么说足球是世界上第一运动?你觉得足球精神是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哈哈!看来这悟空问答是越来越有趣了!搞得我还真有点应接不暇。按说这足球运动还真跟咱中国渊源不浅。据说足球的雏形就是中国古代的鞠“。据说宫廷宠臣高俅就是踢鞠的高手。而这一踢足球的游戏是为取悦帝王而表演的。不曾想这一踢,就踢向了世界:成为了世界第一运动!而英国人发明的乒乓球,不经意间又成了中国人的国球。

  • 为什么清朝以后才知道香港,以前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感谢邀请!!!为什么清朝以后才知道香港,也就是说为什么清朝才有香港这个名字,那之前香港这个地方又叫什么呢?我们首先说香港这个名字的由来,香港中文名字的由来有不同说法,至今没有官方解释,这里我们取大众比较认同的两种说法,个人觉得比较靠谱一些!1、香港与香料有关:宋朝元朝时,香港属广东东莞。从明朝起,香

  • 都说“开封”有个包青天,为何专家却在“合肥”发现了真正的包拯墓?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1973年,安徽合肥准备建钢铁厂,上级命令选址范围里的所有住户、坟墓都要迁走,但是迁址范围里有一个很特殊的宗族墓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包公墓地,这时,肯定有人质疑,包公不是开封人吗?怎么会葬在合肥呢?原来在开封不仅有个包公湖,湖边还有一座包公祠,再加上电视剧里的演绎,难免大家都会误以为包公是开封人,但

  • 川菜三大灵魂调料,是哪三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真正了解川菜的人都知道,川菜之味,绝不仅限于人们所熟知的麻麻麻麻辣辣辣辣。但实际上,在传统的川菜里,七成以上的川菜里头根本没有辣椒(really?)。且用料精良、工艺繁复,并不输给任何菜系。川菜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是川菜的特点

  • 每天讲八遍还不肯睡觉,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为何如此巨大神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我孙女一岁的时候就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睡觉,必须听饱故事她才肯睡着。要不,你就是给她糖吃、或者动刀动枪她也不会理你。记得一天晚上9点多钟,大家都了想睡觉,就她一人眼睁跟铜铃似不想睡觉。她爸上前想哄她睡觉,她却发起了小脾气,闹腾了好长一会。后来,她奶奶把她抱在怀里,讲了一个什么老车虎的故事给她听,听了一

  • 儿童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两个宝宝的爸爸,结合给孩子讲故事的经历介绍几本经典儿童故事,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鹅妈妈的故事》《吹牛大王历险记》。1.《一千零一夜》该作讲述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