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清朝以后才知道香港,以前叫什么?

为什么清朝以后才知道香港,以前叫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85 更新时间:2024/4/4 14:10:17

感谢邀请!!!

为什么清朝以后才知道香港,也就是说为什么清朝才有香港这个名字,那之前香港这个地方又叫什么呢?

我们首先说香港这个名字的由来,香港中名字的由来有不同说法,至今没有官方解释,这里我们取大众比较认同的两种说法,个人觉得比较靠谱一些!1、香港与香料有关:朝元朝时,香港属广东东莞。从明朝起,香港岛南部有一个小港湾,是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其香料产自广东东莞,于是小港湾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经由香港转运之香料,因为质量上乘,故被称为“海南珍奇”,也因为香料的珍贵使香港当地许多人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

不久,此香料被列为当时进贡朝廷之贡品,并因此成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没落,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依然保留了下来。

2、香港来源于“香江”。香港是天然港湾,附近有溪水流过,据说溪水甘香可口,在海上往来之水手,经来此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

香江入海之地逐渐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人称为“香港”。最初的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甚至直到今天,“香江”仍是香港之别称。

另外香港英文名是HongKong,其来源也有说法,在1841年,英军在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女性带路北,陈群是当地原住民。在队伍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此处名字,陈群就用“家话”回答称香港,英军就以陈群的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

由此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到了清朝才知道香港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它被屈辱的割让了。而英国人把此地叫做香港,我们才知道这里叫做香港!而香港村最早可能是因为香料得名,而英国人过来后阴差阳错就以香港村的香港二字命名了整个岛。

然后我们再说一下香港在被称为香港之前叫什么?这就要提到香港的历史了,我简单梳理一下!先秦时,岭南(当然包括香港)是百越之地,存在过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夺取的岭南地区,设立“桂林、象、南海”3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香港便成为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成为那时之中原朝领土。

汉朝时,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外设立一个东莞郡,其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而其中宝安县的辖地,就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时期又废东莞郡,将其辖地并入之广州府南海郡,于是宝安县也顺理成章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后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朝元朝时,人口流动使大量人员迁至香港,促成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元朝时其属江西行省,元朝统治者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区成立新安县,这就是成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之前,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朝时期,1662年朝廷派兵到新界,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是对外通商的重要地区,因其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又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国人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香港地区才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殖民地。

由此也就大概看出香港这个地方在被割让之前的大概称呼了。

最后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香港逐步被割让的经过,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经试图用武力收复,当时道光皇帝甚至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香江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都说“开封”有个包青天,为何专家却在“合肥”发现了真正的包拯墓?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1973年,安徽合肥准备建钢铁厂,上级命令选址范围里的所有住户、坟墓都要迁走,但是迁址范围里有一个很特殊的宗族墓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包公墓地,这时,肯定有人质疑,包公不是开封人吗?怎么会葬在合肥呢?原来在开封不仅有个包公湖,湖边还有一座包公祠,再加上电视剧里的演绎,难免大家都会误以为包公是开封人,但

  • 川菜三大灵魂调料,是哪三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真正了解川菜的人都知道,川菜之味,绝不仅限于人们所熟知的麻麻麻麻辣辣辣辣。但实际上,在传统的川菜里,七成以上的川菜里头根本没有辣椒(really?)。且用料精良、工艺繁复,并不输给任何菜系。川菜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是川菜的特点

  • 每天讲八遍还不肯睡觉,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为何如此巨大神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我孙女一岁的时候就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睡觉,必须听饱故事她才肯睡着。要不,你就是给她糖吃、或者动刀动枪她也不会理你。记得一天晚上9点多钟,大家都了想睡觉,就她一人眼睁跟铜铃似不想睡觉。她爸上前想哄她睡觉,她却发起了小脾气,闹腾了好长一会。后来,她奶奶把她抱在怀里,讲了一个什么老车虎的故事给她听,听了一

  • 儿童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两个宝宝的爸爸,结合给孩子讲故事的经历介绍几本经典儿童故事,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鹅妈妈的故事》《吹牛大王历险记》。1.《一千零一夜》该作讲述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

  • 有哪些事情,你去了上海才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住在上海的人很少去东方明珠,南京路步行街等外人耳熟能详的地方。我反正在上海住了十多年了,平均三年去一次都没有。上海的收入并没有那么高。上海的确有很多高收入的群体,比如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陆家嘴那一带金融中心工作的高级白领,这些都是高收入群体。但是实际上根据薪酬网的调查,月薪一万的人就排75%的

  • 吕布死后,他的3个宝贝去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吕布的第一件宝贝:赤兔宝马吕布当年之所以杀丁原投董卓,他对那些金银珠宝丝毫不感兴趣,唯一打动他的,就是赤兔宝马。赤兔马乃马中皇者,是马中最为高大的品种,整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其他几匹宝马,如的卢、大宛等,在赤兔面前,都将黯然失色。赤兔马身份极其尊贵,性格极其高傲,所以非超凡之人不可驾驭。当年董卓也是识

  • 包拯脸为什么是黑的,被人称为黑包公?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包拯,北宋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死后被百姓奉为神明,称作“包青天”,当然,这些都是小说中的形象。在小说中,包拯除了“包青天”的名号,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号”包黑炭,只因其肤色黝黑,头顶月牙,而这种形象却恰恰能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历史上包拯的清

  • 羊肉有什么好吃好做,又健康的吃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羊肉确实是一个美味的食物,咕咚喜欢的不得了不得了的,并不是只有回民才喜欢吃羊肉,因为羊肉凭借它的美味和功效确实让很多美食研究者很青睐!因为羊肉既营养还健康,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且还有很多补身体的功效。像题主所说的既要满足好吃,好做,还要满足健康,这三个要素。那么咕咚首先给大家排除的就是烧烤羊肉串。虽

  • 如果你刚当上一把手,不忍心对昔日的同事“下手”,他们却不自觉,这该怎么办?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自己当了一把手,昔日的同事却不自觉,在领导面前还没有转变角色,痛下杀手又有点于心不忍。应该怎么办呢?建议你可以学学古人智慧。宋太祖刚当皇帝的时候,下面的节度使因为都是老哥们,一个个骄横不法,恣意妄为。有一天,宋太祖把他们都叫来,一人给了一把剑,一张弓,一匹马,然后没带任何随从,大家一起去郊外打猎。到

  • 你听说过什么村里的奇异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我说一个挺稀奇的事,这件事发生在我们村的一位老太太身上。我们村的这位老太太如果活着的话,现在应该100多岁了。她是七八年前过世的。这个老太太裹着小脚,一辈子没干过重活,在她60来岁的时候没了老公。好在几个子女都很成器,把她照顾的很好,不缺吃、不缺穿,还不惹他生气。这个老太太身体一直很好,着个凉、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