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考生租“高考房”吗?

古代考生租“高考房”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36 更新时间:2023/12/22 5:20:18

每年高考,听说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休息好、别迟到,纷纷在考场周边租赁“高考房”。据说很普通的一间就得两千多;豪华一点的,还有四五千的呢!我心中暗想:这不是给孩子加压力吗?花了爹妈几千块,考不好可怎么办?假如孩子再有“择床”之病,通宵失眠,那才叫花钱找罪受呢!

古人好像没我们这么娇贵。那时的科举考试,级别比今天的高考高得多,以乡试为例,考上了就是举人,就有资格当官了。若是会试,考中进士即可点翰林,前途无量。——可也没听说那时的考生花重金包租狮子楼、天外天的。

那时的考生(叫“举子”)当然也要租房,因为乡试考场设在省城,外地举子若不租房,便只好露宿街头了。不过租的多半是“悦来”、“连升”等小客栈。有一等没钱的举子,干脆找个佛寺安身——大概也得交一点香火钱,不过比客店便宜罢了。碰巧寺里住着莺莺小姐,没准还能成就一段良缘,考不考试,倒在其次了。

那会儿有没有因考场离得远而迟到的呢?至少戏里说过。明代显祖《牡丹亭》里就有类似情节。书生柳梦梅只顾跟杜丽娘小姐在客店里卿卿我我,结果误了考试时间。等赶到考场时,人家已经散场。好在考官久闻柳生的才名,特地为他开了“B卷”,这才有了后面的状元及第。

其实那时的举子无论在哪儿下榻,整个考试的九天中,必然有六夜要在考棚里度过。以清代乡试为例,前后三场的时间固定在农历秋八月,为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这三天。

考生需要提前一天入场,推后一天出场;所以每考一场,要在考场(叫贡院)里呆上三天两夜:头一场八日进去,十日出来;第二场十一日进去,十三日出来;第三场十四日进去,十六日出来,连中秋节也在场内过。

这六夜自然难熬:没有床铺被褥,只能在考棚里忍着。考棚倒都是单间,却十分狭小,每间宽三尺,深四尺,也就是1.33平米这么一小点儿地方。房子很矮小,站起来伸不直腰杆。房中有两块活动的号板,两边墙上有槽。白天答卷时,两块板一高一低,就是一桌一凳。到晚间把两块板放平,就是床。可睡觉时根本伸不直腿,说是睡觉,不如说是受刑!

我总觉得,从前的考生虽然不考体育,可身体肯定个个倍儿棒!你想,那时要求取功名,百里赴省、千里进京,都是少不了的节目。一路上风餐露宿、冲寒冒暑、鞍马劳顿;再加上考场中一连多日的昼夜折腾,体格儿差点儿的早就挂了,能等到跨马簪花那一天的,身板儿都差不了!

今天高考房价格高,是否包括伙食,不得而知。古代考生也要吃饭,伙食一般由国家提供。有一本明代的《宛署杂记》,其中记录北京宛平县一场乡试的花销,单是伙食的开销,就用掉两千六七百两银子(相当于五六十万元)。除了鸡鸭鱼肉等供考官老爷吃上马宴、下马宴,各种米面粮食共要吃掉近二百石,另外还提供四万九千四百零四个烧饼——这显然是给考生预备的。

到了清代,考场似乎不再提供伙食,考生只好自备干粮,饿了胡乱啃两口充饥。清末有本小说,描写晚清科考的情景。有的考生头天晚上进场时,自带一口铁锅、一只活鸡。进场后,杀鸡拔,划拉几把柴禾,支起锅来煮鸡汤喝——这考生能否中举,不得而知;但这动手能力从容心态,肯定超过今天的任一位!

标签: 古代考生高考房

更多文章

  • 清朝高考落榜生有哪些出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科举,落榜

    科举考试,应试者如过江之鲫,然而中榜者寥寥。以光绪九年应会试考生16000多人来看,只“赐陈冕等三百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约为1.9%,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98%的科举考生都成落榜生。那么,清代如此众多的落榜生除了继续攻读再考外,还有哪些出路呢?第一种是“半工半读”,这是清代科举

  • 秦朝最强四大名将排行榜:白起当之无愧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起,秦朝

    秦朝时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为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他身边必然少不了驰骋沙场、出谋划策的名将。那么秦朝的四大名将是谁呢?秦朝的四大名将是:白起、王翦、蒙恬、章邯。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

  • 中国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计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十六计,兵法

    《三十六计·第一计·胜战计》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三十六计第

  • 三十六计简介:中国古代兵法演变史的谋略史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十六计,兵法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

  • 关公战秦琼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公战秦琼,

    关公战秦琼中的关公就是关羽,是三国时候蜀国大将;秦琼是隋末唐初的大将。两人相隔几百年啊!怎么可能相遇呢。所以说,这个相声极具讽刺性。于是“关公战秦琼”这句话用于讽刺不懂装懂,不切合实际,盲目指挥的人。那么关公战秦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关公战秦琼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关于相声的,一个是关于民间地方戏的,我们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十六计,兵法,偷梁换柱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注释】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十六计,兵法,假道伐虢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注释】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

  • 清朝服饰之:清代凉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清代凉帽,清朝服饰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

  • 清朝服饰之:清代凤冠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服饰,清代凤冠

    清代凡后妃命妇,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礼服。霞帔是宋代以来妇女的命服,随品级的高低而不同。《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明代霞帔就是这种形式。清代命妇礼服,承袭明朝制度,以凤冠、霞帔为之。清代霞帔演变为阔如背心,霞帔下施彩色旒

  • 中国历史上最富的朝代不是唐宋是哪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坐定江山后,定都长安。开皇二年(582),他下令在旧都城之外修筑新都城。因为杨坚早期被封为大兴公,所以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兴建,不是在旧的基础上扩建,而是在短时间内按周密规划兴建的崭新城市。全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个部分组成。宫城(皇帝一家居住地)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东西长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