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宦官做的事情“女汉子”也能办到,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

古代宦官做的事情“女汉子”也能办到,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3/12/26 2:40:5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皇帝却喜欢养太监?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国的历史上,自从“宦官”这个“职业”出现以来,似乎总伴随着皇权的旁落。比如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等等……

姑且我们不讨论太监是“忠臣”还是“奸臣”,太监能干的活,例如传话、监军,扶老人(慈禧太后),“女汉子”们似乎也能游刃有余地完成。皇帝就没有想过养些“女汉子”来代替“太监”吗?

小妹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反方意见:女汉子安全又好用!

先说说支持养女汉子的反方意见。

比起太监,女汉子的优势很多:

(1)不需要“去势”: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对男性实施“去势”(你懂的)操作是有很大感染风险的,如果处理不当,那么“损耗率”比较高。

(2)皇帝不用担心被戴绿帽子:

皇帝们与其担心太监给自己戴绿帽子,不如干脆直接养几个女汉子。没有“开车”工具的女汉子,不是更安全吗?

(3)女汉子也有武力值:

“阉人”在力量方面,未必就强过女汉子。而女汉子群体,比如“花木兰”,比如“容嬷嬷”,皆武力值爆表。如果不给女性裹小脚并培养其从小习武,那么这群“女汉子”完全可以替代太监。

既然女汉子优点很多,为什么我国古代就没有一个朝代大规模用女汉子为皇家服务呢?

正方意见:太监的优势,女汉子学不来!

其实中国历史上宦官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期,但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不一定是“阉人”,也有可能是正常男人。到了东汉时期,才开启了“内宦必阉”的惯例。来看史料:

《后汉书·宦者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自此,“宦官”职业正式被定性并形成规模。其实不仅在中国有阉人,在拜占庭帝国也有同样情况。这群在历史的“优胜劣汰”中被留下的“特殊人群”,比起女性,有自己的巨大优势。

▲宦官杰出代表——东厂督主和西厂厂花。

(1)那“一刀”,斩断了与其家族的联系。

首先我们都知道那“一刀”是宦官的“入职”条件。那“一刀”交换的,可不仅仅是一份服务于皇家的工作,还是切断了与其“家族”血缘的“一刀”。

古人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权利的传承说到底就是血脉的传承。而宦官已经没有了生育“工具”,一个没有繁殖能力的人是没有办法完成家族血脉传承的,他就势必被其家族所排除在外。而脱离了家族庇佑的宦官,本身已经是一个人人都嫌弃的“残疾人”,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主子”,就是皇室。

而女汉子还有“家人”,还能“嫁”人,或者搞搞地下恋情就更危险了。

所以在忠诚程度上来讲,没有了退路的宦官比女汉子更靠谱。

(2)没有后代,不会篡夺皇权。

这一条你们一定能够理解——宦官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即使宦官有篡夺皇权的野心,也不会付诸行动,因为他没有人可以传承。

宦官的权力,全部来自于皇室的赋予,是皇室保障了他们权力的合法性,因此宦官只能完全忠于皇室。即使宦官夺权,他也无法坚持多久,他传给谁好呢?在古代,权利的动荡是非常危险的,比如古人历代奉行的“嫡长继承制”,老皇帝死后,规定臣子们必须向老皇帝指定的新皇帝效忠,而宦官指定谁好呢?即使他有一个养子,但民间都瞧不起宦官,在民意上,他就已经失了势。太监的养子不仅得不到皇家阶层承认,连民间也不会认可一个太监的养子当皇帝。

而女汉子就不同了,女孩子可以有子女,有了子女的女汉子如果处于宦官的同等位置,恐怕就会起了问鼎之心了。

所以,没有了家族牵挂,也没有子嗣,在谋权篡位方面,启用宦官显然比启用女汉子安全的多。

▲宫女如果处于宦官同等位置,恐怕会起问鼎之心。

(3)没有生理期等“不方便”时期。

再彪悍的女汉子,也会有生理期的烦恼,但宦官却没有。如果出远门,比如监军,随军打仗时,宦官比女性方便许多,他们没有女人的禁忌和避讳。

而且宦官是属于特征非常明显的一个群体,如果要在人群中找出他们,相对会比较方便,他们比较难以冒充正常男人。

所以在实用性方面,宦官强一些。

(4)没有“开车”工具,绝对安全。

女汉子成天在皇宫内晃来晃去,难保哪一天皇帝起了“兴致”。而皇权不容许血统不纯,你们懂的。

宦官:直接没收“开车”工具。女汉子:禁止使用“开车”工具。

哪一个更安全呢?相信不用小妹解释你们也看明白了。

虽然说“存在即合理”,但“宦官”这一群体的出现,对无数男性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创伤。

存在即合理,但不一定合情。所幸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渐渐地我们已经告别了黑暗,恢复了自由平等之身。

标签: 汉朝唐朝明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的衣服有口袋吗?古代人随身物都放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人随身物都放在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每当我们看古装剧时,都会有个小小疑惑。剧中的每个古人都能随手从袖子中掏出些铜钱或者银两,当然也有些古人会将“荷包”藏在衣襟中。这就奇怪了,难道古人的衣服上就没有口袋吗?他们把如此重要的“荷包”随手塞在袖子或者胸口,就

  • 长平之战灭赵是举手之劳,为何秦王突然下令班师回朝放过赵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长平之战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成为了天下最强的大国,并且经常欺负强楚及其他国家。但三晋之一的赵国却凭借强劲的实力与秦斗争到底,其名将廉颇、李牧也多次让秦吃了不少苦头。不过再强的国家也经不住“猪队友挖坑”。长平之战时,“名将”赵括硬是坑死了自己的45

  • 古代的国号是怎么起的?为何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名称会不断重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国号是怎么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于中国古代王朝而言,取一个霸气而不失文化范儿的王朝名号,可以说是建立万世基业的关键性步骤。我们之所以对汉唐的恢弘大气无限向往,当然是因为他们强大的国力与灿烂的文化,但明晰有力的名号也是绝对的加分项。然而,不同于西方以某家族之名为王

  • 朱元璋是怎么看待元朝的?元朝到底算不算正统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是怎么看待元朝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同时又是吴元年,四年前在群臣的劝说下已经即吴王位的朱元璋在相继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已经彻底掌握了中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战争主导权和主动权。换句话来说,就是此时中国长江以南剩余的割据势

  • 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朱元璋也是迫不得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明朝初期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就先后下达了“片板不许入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等一系列的“海禁”举措,而且还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处罚条例。明摆着就是为了隔绝明朝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甚至是政治、军事等外交途径,从而给

  • “凌烟阁24功臣”都有什么背景?“凌烟阁24功臣”的社会关系梳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凌烟阁24功臣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凌烟阁24功臣”的社会关系梳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第1位: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是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父亲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长孙晟,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舅舅是出身于官宦

  •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是如何开始的?相互征伐七十余年是有何仇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夫差,勾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不仅是“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处于东方的吴、越两国也逐渐变强了起来,开始参与中原争霸的浪潮中,双方都有问鼎中原之志,也

  • 古代的变法为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变法要成功有什么条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世界,变法,革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变法为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的变法多以失败告终,这仅仅是在古代中国,其他文明国度则不同。古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事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南北朝的刘裕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宋朝的王安石变

  • 如何看待中国人现代的奇怪现象?瞧不起中国古人盲目崇拜西方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现代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些中国人瞧不起中国古人却盲目崇拜西方名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有一种怪现象,骂中国历史人物很少有人反对,反而有很多人附和,批评任何西方人马上会有“孝子贤孙”出来反驳。批中国人是言论自由,批西方人就是言语偏激,是极端民族主义。这反应了现在很多中国人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政府究竟有多腐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政府究竟有多腐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官员以钱粮为薪俸向君主效命起,古代官场就伴随着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腐败犹如过江洪水般波涛汹涌危害无穷,轻者压榨百姓,营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重则引起朝局动荡直至王朝的覆灭。古往今来,有关腐败的事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