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借荆州孙权为何会同意?曹操南下孙权为何又破坏联盟?

刘备借荆州孙权为何会同意?曹操南下孙权为何又破坏联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99 更新时间:2023/12/7 20:41:4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赤壁之战前,刘备军团几乎消亡

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什么情况?

1、《三国志·先主传》这样记载当阳溃败: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刘备只剩下数十亲信,军队丧失殆尽。《吴录》记载,赤壁之战中刘备找周瑜借两千兵,把张飞和一千兵放在周瑜帐下听指挥。可见曹操下荆州到赤壁之战前,刘备军团已经被削弱极大,否则不仅刘备也不会用张飞为质借兵,且以周瑜对待刘备的态度来看,若不是刘备兵力属实匮乏,绝不会轻易借兵给他。

2、当阳溃败之际,刘备曾准备一直向南逃跑

《江表传》记载,孙权鲁肃去吊唁刘表,并准备与刘备联合。结果鲁肃还没到荆州,曹操大军先到,刘表小儿子投降曹操,刘备逃跑。经过一番努力,二人在当阳会面,鲁肃问刘备下一步怎么打算,刘备回应称自己与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准备前往投靠。

苍梧在今天的广西地区,非常偏远,历史上长期是发配犯人、贬谪官员的地方,三国时更是生产落后,人口稀少,兵源匮乏,刘备过去之后想要翻身几乎没有可能。可见刘备当日是何等无奈境地。

作为东南之主的孙权,即便后来投降曹操,还有一车一马相随,不失封侯虚名;相比较之下,曾经投靠曹操又反复,还与董承密谋杀曹操的刘备,一旦曹操夺取天下,天下将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赤壁之战后,刘备控制荆州大部分

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后,周瑜任南郡太守,刘备则被东吴安排在长江南岸的南郡的公安县,远离原来刘表势力的核心区域,基本上被孙权的军势所包围。

但刘备随后很快占领了长江以南的荆州大部分地区,依托公安一个小县吞并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地,庐江太守也投降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里提到,此时孙权开始害怕刘备,把妹妹嫁给了他。《三国志·周瑜传》里记载,刘备随后前往东吴见孙权,向孙权借荆州,而孙权也同意了,赤壁之战后东吴得到的江北荆州地也归了刘备。

《后汉书》记载刘表时荆州有八郡,而此时刘备占据了荆州南部五郡和江夏的夏口一城,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江夏一部分,孙权占据江夏江南部分,作为赤壁之战的胜者,几乎没有得到好处。

孙权同意借荆州,一是可以让刘备承认东吴对荆州的所有权,二是东吴和曹魏交战激烈,孙权担心自己不答应刘备,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但总的来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建立在无奈的基础上的。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周瑜关于控制刘备之言)。”(《三国志·周瑜传》)

陈寿还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此事在曹魏方面也有记载,借荆州当是确有其事。

从孙、曹二人的反应可以看到,刘备能够迅速控制荆州,大大出乎了各方的预料。

刘备夺荆州的策略

1,赤壁大战中保留实力

《江表传》记载,东吴派周瑜援助刘备,而刘备担心周瑜不能对抗曹军,所以“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飞、羽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2、收拢刘表旧部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上表举荐刘琦为荆州刺史”、“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刘备。备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曹军退却后,本来东吴已经实际控制了荆州,但是刘备打出了刘表这张牌,导致荆州人心归附,甚至从孙权手下跑过来投奔。这种情况下,孙权显然很难占住荆州。

3、军事上速战速决

《三国志吴主传》里记载建安十四年刘备上表举荐孙权为徐州牧,自立为荆州牧,由此可见赤壁之战后仅一年的时间里,刘备就扫平了荆州的长江以南各部,非常神速。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孙权才让出了赤壁之战后占据的荆州部分地方。

刘备夺取荆州策略之本质:趁吴魏局势焦灼,不断越过孙吴底线,实属趁火打劫

刘备向周瑜借兵,开战时却犹豫在后;借东吴地盘,孙权自然知道刘备压根不想归还,但年轻的仲谋如何能忍受对方还利用自己刚分出去的地盘布兵阻挡自己进攻巴蜀(《三国志·先主传》);占了荆州,刘备还招降孙权军中的刘表旧部,实在也是有些欺人太甚了。

刘备之所以笃定孙权不会发怒,根本上还在于曹操在北方对东吴形成了巨大的威慑。而孙权此时也认为自己是天下唯一能够抗衡曹操的人,所以起兵北伐。在孙权彼时的思维里,曹操是主要矛盾,刘备问题还不到解决的时候。

但是当刘备通过不断触碰东吴底线而壮大,曹操也放弃了讨伐孙权之后,孙权自然就要把刘备当成大敌了。

刘备未能推己及人,荆州得而复失成为必然

1、刘备据荆州,乱了孙权大计

孙权曾邀请刘备讨伐西蜀,刘备帐下的主簿殷观献策说,只要不同意与孙权联合,孙权自己绝对不敢绕过荆州独自伐蜀,结果孙权果然不敢去巴蜀。

孙权、周瑜集团最初制定的夺取天下的大政方针就是取巴蜀、汉中,联合马超问鼎中原。如果没有拿下巴蜀、汉中,孙权未来想要实现大业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他首先要面对长江天险,其次缺乏战马。

后期孙权果然为战马发愁,甚至想要用水军去攻打辽东以夺取战马资源,而到了东吴末帝孙皓时,东吴人几乎已经不怎么使用战马了(《三国志·陆逊传》、《三国志·三嗣主传》)。

2、刘备策略高明,东吴失去了发展希望

刘备以《隆中对》为夺取天下的根本策略,他自从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一直按照这个大略去图谋天下。后来关羽失去荆州,刘备感到夺取天下的希望失去了,愤怒之下不顾阻拦,起大军伐吴,遭夷陵之败。

推己及人,孙权也有一份东吴版本的《隆中对》叫《吴中对》,又叫《榻上策》,是鲁肃最早见孙权时为他规划的。《榻上策》里分析,东吴必须占领整个长江流域才有机会与曹操争夺天下。

那么建安十三年刘备占据荆州,且阻挠孙权向西,并且日后势力不断扩张,自然使得孙权感到绝望。

既然刘备会因为丢荆州而不顾一切的发动夷陵之战,那么孙权自然也会不顾天下大格局而偷袭关羽。

刘备夺荆州为失去荆州埋下伏笔,对孙权未能做到推己及人

刘备从只剩“数十骑”到占荆州,并吞巴蜀、汉中,手笔精妙令东吴如鲠在喉,所以一旦东吴有了余力,报复是迟早的。

从刘备夺取汉中之后准备继续讨伐中原、关羽一心只想北伐而无视东吴的各种表态可以看出,刘备军团实在是未能做到推己及人,甚至有些忽视孙权的存在:忽视了孙权屡次被趁火打劫的怨气,忽视了孙权作为一方霸主的雄心壮志,也忽视孙权和刘备一样,都是一旦理想被取走了便宁可玉石俱焚的人物。

标签: 三国孙权刘备

更多文章

  • 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关中形势不允许他继续待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刘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5年,经历了绿林、赤眉等混战的中原大地终于再次迎来一位英主。被网友戏称为位面之子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豪族和河北地方豪强武装力量的拥护下,正式在洛阳称帝,年号建武。随后刘秀率领麾下云台二十八将开始了长达数年统一全国的战争,

  • “五胡十六国”说的是几个国家?五胡十六国分别什么时候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晋朝,五胡十六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五胡十六国”说的是几个国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晋定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是个偏安一隅的朝代,他的统治范围主要是在江东地区。在同时期的北方地区,还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

  • 为什么说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从三方面看清朝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之后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当然,秦王朝并没有像秦始皇预想的那样,可以传万世,历二世就亡了。之后王朝更替就比较频繁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一直到后来的唐

  • 王朝霸图二如何创造?“飞鸟尽、良弓藏”封建王朝不变的定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刘邦,韩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王朝霸图二如何创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其中封建王朝就占据五分之二。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至公元1911年宣统帝宣布退位。封建王朝前后历经两千多年,在这两年余年的封建王朝中,曾诞生过数十个封建王朝。对于这些王朝种,总体来讲有一个共同的共性

  • 春秋时代分封制度是怎么样的?和其他朝代的有什么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春秋时期的分封,欢迎关注哦。周人以小邦的地位战胜历史悠久的商王朝,这自然是超乎周人意料的。周人不得不从制度和宗教诸方面加以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周人反思结果就是政治上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度巩固了政权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奠定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统治的疆域

  •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什么?“石牛”有什么象征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霍去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去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名将霍去病墓前,为啥会有一只石牛?原因很多人不相信古代的名将受到世人尊敬,为了纪念他们,往往也会将名将们的墓修建得非常庄严肃穆,并且陪衬品方面也会相当注重。就比如位于陕西的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在神道两侧就有安置诸多非常有气势的大型石刻,从马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屡屡削藩失败,唐宪宗是怎么成功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唐宪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唐宪宗是怎么削藩成功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唐代宗、唐德宗和唐顺宗都曾尝试解决藩镇问题,最终都失败了。唐宪宗幼年时经历过由于削藩不当导致的“泾原兵变”,亲眼目睹了藩镇的飞扬跋扈和唐德宗的妥协和无能。唐宪宗从小就仰慕唐太宗和唐玄宗,他

  • 高句丽和高丽是同一个国家吗?如何区别高句丽和高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高句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区别高句丽和高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孤罔炎史,一个用文字表达情感、讲述历史和文化的“愤青”。高句丽和高丽,一字之差,天地之别。前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后者则是韩国前身的前身。概括起来,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有2点:1、民族不同;2、不存在继承关系。高句丽,读作高勾离。01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包衣奴才"的地位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一些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包衣奴才”这个词语,这个词可是清朝的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包衣奴才是清朝统治者奴仆中的一种,不过虽为奴才,却也是清朝统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许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当官、

  •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怎么产生的?与金朝猛安谋克制度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八旗制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社会组织形态与之前的汉人政权截然不同,是为八旗制度,八旗是在女真部落的牛录制度上演变而来,以旗统人、全民皆兵、以旗卫国。八旗制度巩固了清廷的统治,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也担起了保卫国家的重任。而清朝的八旗制度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