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时代分封制度是怎么样的?和其他朝代的有什么不一样?

春秋时代分封制度是怎么样的?和其他朝代的有什么不一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3/12/12 18:15:39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春秋时期的分封,欢迎关注哦。

周人以小邦的地位战胜历史悠久的商王朝,这自然是超乎周人意料的。周人不得不从制度和宗教诸方面加以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周人反思结果就是政治上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度巩固了政权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一,奠定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统治的疆域版图的基础,使统治区域,东及海滨,西达甘肃,南越江汉,北及内蒙和辽宁;其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分封的“授民”内容,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对民族融合起了关键作用;其三,奠定了传统文化的主流,使得宗周礼乐文化在各封国传播开来。但分封制度也明显体现了早期国家血缘与政治的密切联系。《荀子儒效》所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关于周代分封,冯天瑜先生概括为文王、武王、周公三次大分封:文王时期在王畿内实施第一分封;武王克商实施第二次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实行第三次分封并持续到康王时期。同时作者指出三次分封的差异,即文、武王的分封并未确立君臣名分,只是继承商代方国部落联盟形态而周公的分封确立了君臣关系,使王权得以提升。冯天瑜先生注意到不同时代分封性质的不同并进行加以区别。周人分封制度的实施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周人依靠部落联盟的力量战胜了殷王朝,从而取得了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就有了进行分封的政治资本。

其次,周人在灭商前和灭商过程中,曾消灭了不少诸侯国,从而为分封提供了前提。王国维言:“武王克纣后,立武庚,置三监而去,未能抚有东土也。逮武庚之乱,始以兵力平定东方,克商践奄,灭国五十,乃建康叔于卫……而齐、鲁、卫三国,以王室懿亲,并有励伐,居蒲姑、商、奄故地,为诸侯长。”这些诸侯到达封地后,也不断幵疆扩土,所以才有“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今无存者矣。虽存,皆尝亡矣。”的记载。

井田制度是实行分封的社会经济基础,由于井田制具有自给自足性和孤立性,因此分封的诸侯国在政治上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使周王朝无法从根本上实行中央集权。但何怀宏先生认为,周初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是周人决定分封的关键,而经济因素似乎并不起决定和催生作用。周人以一个政治文化不发达达的部族取代历史悠久和文化发达的商,同时克殷后要面对殷的反叛和内部的分裂,不能不团结亲族和笼络他族。参看研究殷周经济状况的张光直和许悼云的成果,作者发现三代在物质上根本就没有实质进步。

其实傅斯年也早就有类似的观点,“虽然,周之兴也,亦有其特征焉。惟此特征绝不在物质文明,亦未必在宗法制度耳”,而在于“人道主义之黎明”即周人未有人牲人狗之风,并且推测人牲人狗盛行的商人用政用刑极严峻,“其维系之道,乃几全在武力,大约能伐叛而未必能柔服,能立威而未必能亲民。故及其盛世,天下莫之违。一朝瓦解,立成不可收拾之势。”这就是说,周人的分封是迫于政治形势而进行的。为了维护周人政权的稳固,周人在分封制度上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是确立诸侯的等级。“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诸侯有等级,并安等级确立封土面积,从而限制了诸侯的实力,确保了周的力量优势。

其二,亲亲尚贤,众建同姓诸侯。《左传定公四年》“以先王观之,则尚德也。昔武王克殷,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瑯、霍、鲁、卫、毛、聃、部、雍、曹、滕、毕、原、鄂、郇,文之昭也。邪、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昨、祭,周公之撒也。”《左传昭公九年》:“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

子弟大加分封以维护周王室。这与周人控制天下的政治意图相合。其三,因政治需要改封诸侯国。周代的封建诸侯国不少因政治形势的需要而迁徙改封。如侯改封宜,笔者根据唐兰先生《“宜侯矢篇”考释》、杨向奎:《“宜侯矢篇”释文商榷》、曹锦炎《关于“宜侯矢簋”的几点看法》、周宝宏《西周青铜重器铭文集释》⑥的研究成果,将其铭文整理如下,

尽管各家在释读“宜侯矢墓”的铭文中,有的观点不一,比如说唐兰先生的“虞”字释读,很多学者认为是“虔”字,曹锦炎先生则取日本白川静先生的“虎”字说。但是铭文却告诉我们,周王改封事实的存在。至于虞侯为什么改封到宜地?杨善群先生认为,康王把吴王周章之弟虞仲的继承者,由“周之北故夏墟”改封到江南丹徒,是因为周公东征占领了北、东、南三方的大片领土,为了加强太伯、仲雍在今江苏苏州的吴的西北方的军事防御,故而又把虞侯改封到宜。其四,因地制宜的统治策略。周人克商只是统治天下的“邦”的替换。建立的“周王朝”绝不仅是周邦,而是当时的“天下”,这个天下就是周邦与天下万邦并存。周邦是天子的邦,万邦则是灭商前存在的小邦和周人分封的诸邦。虽然

如此,这些万邦并不具有我们今天处于国际社会的意识。但是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而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②周代君臣关系的确立,使周王可以依据诸侯的表现进行赏罚。“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一不朝,则艇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无疑加强了周王对天下万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周王也允许诸侯因地制宜的确立治国方针。

鲁、卫两国因为封地在殷地又获得大量的殷遗民,故而其治国“皆以商政,疆以周索”而晋国则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周法和戎法,据杜正胜先生研究“周法”可能是孟子所言的“百亩而彻”的彻法,主要以征粮为主,并且还兼有征布和力役。晋国的“戎法”,可能就是以全年总收入的多寡为征税标准的贡法。周人因地制宜,因民而治的政策,缓和了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矛盾,有利于巩固政权。杨宽先生认为,分封给鲁的“殷民六族”、卫的“殷民七族”、晋的“怀姓九族”都是殷的世臣大族,周公把他们分封给诸侯国的目的是让封君带到远处封国,使其成为封国的‘国人’,这样既可以消除他们在原住地区的威胁,同时又可以被封君利用,作为统治封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柱。

综上所述,周人通过分封制度,建立了公、侯、伯、子、男的诸侯等级政治体系。诸侯国的建立,既为各国公子群体的出现提供了政治前提,同时也决定了不同诸侯国各公子的政治等级。

标签: 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什么?“石牛”有什么象征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霍去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霍去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名将霍去病墓前,为啥会有一只石牛?原因很多人不相信古代的名将受到世人尊敬,为了纪念他们,往往也会将名将们的墓修建得非常庄严肃穆,并且陪衬品方面也会相当注重。就比如位于陕西的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墓,在神道两侧就有安置诸多非常有气势的大型石刻,从马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屡屡削藩失败,唐宪宗是怎么成功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唐宪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唐宪宗是怎么削藩成功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唐代宗、唐德宗和唐顺宗都曾尝试解决藩镇问题,最终都失败了。唐宪宗幼年时经历过由于削藩不当导致的“泾原兵变”,亲眼目睹了藩镇的飞扬跋扈和唐德宗的妥协和无能。唐宪宗从小就仰慕唐太宗和唐玄宗,他

  • 高句丽和高丽是同一个国家吗?如何区别高句丽和高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高句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区别高句丽和高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孤罔炎史,一个用文字表达情感、讲述历史和文化的“愤青”。高句丽和高丽,一字之差,天地之别。前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后者则是韩国前身的前身。概括起来,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有2点:1、民族不同;2、不存在继承关系。高句丽,读作高勾离。01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包衣奴才"的地位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一些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包衣奴才”这个词语,这个词可是清朝的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包衣奴才是清朝统治者奴仆中的一种,不过虽为奴才,却也是清朝统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许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当官、

  •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怎么产生的?与金朝猛安谋克制度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八旗制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社会组织形态与之前的汉人政权截然不同,是为八旗制度,八旗是在女真部落的牛录制度上演变而来,以旗统人、全民皆兵、以旗卫国。八旗制度巩固了清廷的统治,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也担起了保卫国家的重任。而清朝的八旗制度与金

  • 金朝纸币交钞是怎么来的?金朝纸币交钞从兴起到没落!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金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金朝纸币交钞d的兴起与没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朝的交子,发行于1023年的成都,比西方最早的纸币,早了六百多年的时间。可是交子的推广其实存在一定问题,虽然被官方认可,不可造假。但是因为后期准备金不足,宋朝朝廷无限制发行,使得交子的信用度丧失

  • 《三国演义》中完美的马超为何声名不显?历史上的马超是个怎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马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马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应该提起《三国演义》中的马超,很多人都是一脸赞叹,因为马超这个角色塑造得太完美了。要说长相,马超绝对是顶级男神,人称“锦马超”;要说武艺,张飞和许褚都未必打得过马超,可见武艺超群;要说家世,马超一直是西凉实力派,连曹操都对其头疼不已;可就

  • 三国时期吴蜀的防御战略体系!姜维屯田开启蜀汉亡国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姜维,诸葛亮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吴蜀防御战略体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地利是死的,人是活的。尽管吴蜀都有天险可依,但如果仅仅依靠天险,而不搭建成熟的防御体系,也是不可能与强大的魏(晋)相持如此之久的。吴国的防御体系:重点防御+水师运用。吴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托长江天险长期割据的政权。因此:如

  • 诸葛亮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北伐!为何在街亭失守后放弃前行打道回府?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诸葛亮,马谡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北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公元221年,刘备东征败于夷陵,卒于白帝城。蜀汉政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图/夷陵之战后的三国局势此时的卧龙才子诸葛亮,已失去了《隆中对》里东西两路光复中原的战略条件。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孔明仍决定决定北伐

  • 黄河“铁牛”有什么作用?为何历经1300年至今完好无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黄河铁牛的秘密。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瑰宝,被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评为:“浮桥地锚中,以浦津桥铁牛锚最为著名”。古代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为了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唐开元十三年,皇帝命人在这里铸造了四尊铁牛。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