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特是哪个民族的 关于李特民族的争议是什么

李特是哪个民族的 关于李特民族的争议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68 更新时间:2024/1/15 12:51:50

李特(?―303年),字玄休,巴族,巴西宕渠(今四川营山)人,东羌猎将李慕之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建立者李雄之父,亦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兵三万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其子李雄称帝后,追谥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

关于李特民族的争议是什么

李特是巴氐人,巴人的一支。巴人是古巴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传说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秦灭巴以后,巴人的一支迁至今鄂东,另一支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四川境内的,部分叫板楯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东汉末自巴西(治今四川阆中县)﹑宕渠(治今四川渠县东北)郡北徙于汉中杨车板号为杨车巴。魏武帝曹操时,首领李虎率族众五百余户归附,受封将军并将族众尽迁略阳北(今甘肃秦安县东南羌氐族聚居区域)驻军监视,李虎为缓和与氐人的矛盾,遂号为巴氐。

西晋元康(291―299年)年间关西连年饥馑,族人大量流入四川,首领李特乘机拥兵割据(五胡十六国之一的成汉政权前身)。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

巴氐是一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五胡十六国时期,巴氐和五胡有时被统称为六夷。

賨布,是巴人专门向朝廷缴纳的一种捐税,賨人是汉人称呼巴人的叫法,賨人自称仍然为巴人。

标签: 李特皇帝五胡十六国

更多文章

  • 岁在龙蛇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龙蛇

    解释: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来把命数当终称为“岁在龙蛇”。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 "天子呼来不上船"五种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天子,解释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一组精彩的人物素描。其中有一首是写李白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它流传甚久且广,对李白的嗜酒起了不小的宣传作用。在唐代,一斗酒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有人考证说是八两,有人则说是2000毫升

  • 前凉政权君主张耀灵生平简介 张耀灵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耀灵,皇帝,五胡十六国

    张耀灵(344年―355年),一作张曜灵、张灵曜,字元舒 ,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桓公张重华之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君主,353年十一月―353年十二月在位。建兴十一年(353年)十月,张重华患病,将张耀灵立为太子。十一月,张重华去世,张耀灵继位,自称大司马、西平公等。十二月,辅佐大臣张祚与

  • 张耀灵有兄弟姐们吗 张耀灵的弟弟张玄靓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张耀灵,皇帝,五胡十六国

    张耀灵(344年―355年),一作张曜灵、张灵曜,字元舒 ,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凉桓公张重华之子,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君主,353年十一月―353年十二月在位。建兴十一年(353年)十月,张重华患病,将张耀灵立为太子。十一月,张重华去世,张耀灵继位,自称大司马、西平公等。十二月,辅佐大臣张祚与

  • 古代过继后的孩子命运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过继,孩子

    谈起过继,首先要看看现代,现代的话,过继真的很难,当今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嘛,所以一些普通的家族如果老大家没有长子的话也不用过继了,如果没有后代的话还是会过继一个,至于待遇问题,如果家中妇人还是没有怀孕的话,那应该会对那个孩子很好。这只是普通的家族,如果家中有巨额产业的话,是会过继一名儿子的,毕竟财产不

  • 春秋战国中“春秋”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

  • 赵匡胤为何定国号为宋?有何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宋朝

    公元960年,农历正月初五,赵匡胤受周禅让,登上皇帝宝座,定国号为宋,是故开封乃有宋都、宋城之名。但赵匡胤为什么定国号为“宋”呢?当然有其一定的道理。说近因,就在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主柴荣因染病回师开封,因惑于“点检作天子”的传言,免去了与他有郎舅之亲的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而给了赵匡胤,另外

  • 南宋叶适怎样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叶适,朱熹

    靖康之耻后,由于南宋偏安一隅,无数仁人志士都想建功立业,收复北方领土,温州人叶适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在国家如此危难之际,朱熹理学却提倡性理空谈的道德修养功夫,是很不合时宜的。叶适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他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 卫国国君卫灵公是怎样的人 卫灵公的人物影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灵公,春秋时期,皇帝

    卫灵公(前540—前493年),姬姓,名元。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爱好男宠而多猜忌,且因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他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用他提拔的三个大臣仲叔圉、祝鮀、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卫灵公的人物影响有哪些卫灵公在历史上是被

  • 卫国卫灵公与弥子瑕的关系 卫灵公对他有多偏爱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灵公,春秋时期,皇帝

    卫灵公与弥子瑕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其知名度虽不能和“春秋五霸”相比,却也屡屡被史家提及。不过,卫灵公见诸史册却并不是因为其政绩或国事,而是与他的老婆或者宠臣有关,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就是一例。据史载,弥子瑕本是晋国大夫,后投靠卫国,成为卫国将军。凭借着卫灵公的宠信,弥子瑕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