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东晋陶渊明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第一人

为何东晋陶渊明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第一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81 更新时间:2023/12/24 5:31:22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后一次出仕担任的是彭泽县令这一官职,上任八十几天后就辞官离开,就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

陶渊明的家境最初并不差,毕竟从关于他父亲拥有小妾的历史记载来看,他的家境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自他父亲去世后,他们家才逐步走向没落。从陶渊明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到了他二十岁的时候,他们家的生活已经相当贫寒了。

陶渊明自小就学习儒家经典,喜好悠闲宁静的环境,早年陶渊明曾受过儒家和道家的教育与思想熏陶,因此他曾身怀远大志向,也曾非常向往自然,这为他之后辞官归隐田园打下基础。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踏入官场,开始他为官生涯,以求生计。而在官场动荡欺负十几年,喜好自然悠闲生活的陶渊明早已厌倦了那种充满利益算计的官场生活,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官场。

陶渊明的成就并不在官场,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陶渊明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极高,所著诗作文章皆是极为优秀的作品,他所著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共有137篇,其中诗歌125首,文章12篇,被后世之人编集成《陶渊明集》。

陶渊明世称什么

陶渊明世称什么?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靖节”两字,实在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们私自给他取的谥号,因此这个“世称”也叫做“私谥”。当人们问起陶渊明世称什么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想到陶渊明这个人在后人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所谓“世称”,不就是人们对他的称呼么?所以“世称”,也就很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在人们心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又叫做陶潜,他的世称是靖节先生,先是陶渊明的朋友这么叫他,之后便是全世界的人这么叫他,甚至在一千多年后的现今,还是叫他为靖节先生。“靖”在中文里有幽深闲静的意思,“节”则是高风亮节之“节”,这两个字也起如其分地表现出陶渊明的性情品格。

陶渊明有很多的趣闻轶事,尽管不知真假,但是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也能粗略地看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陶渊明爱好喝酒,熟悉他的人也都知道他这个爱好。随着又一个重阳节的到来,陶渊明又想喝酒了,然而他两袖清风,缺的是买酒钱。陶渊明随手摘了一把菊花,坐在了篱笆旁,赏花,想酒。正当陶渊明空空发呆之时,远远的似有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正往自己这边走来,陶渊明盯着那个人影一愣,是好友王弘,时任江州刺史。原来王弘看着重阳节将至,想着自己的好友陶渊明肯定又没酒喝了,在做完当天的公务之后,王弘便携上几斤好酒,想着和他大醉一场,畅谈人生。这便是后来白衣送酒的故事。

对陶渊明的评价

对于陶渊明的评价,用几句话都不能完全说清陶渊明到底有多优秀,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为杰出的诗人。在世人眼中,陶渊明还是一个悠闲飘逸、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就好似一个不在世俗之中的隐士,他的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归自然生活的喜爱与对官场之类的厌恶。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虽然自二十岁时为求生计踏入官场,但是功名利禄并没有使得陶渊明随波逐流,与官场上那些为了利益算计他人的那类人一样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本心。陶渊明自幼就是喜好宁静悠闲的人,也因此十几年的官场生涯并没有让他被利益蒙蔽双眼,反而使他更为厌恶充满利益的官场生活,使他最终决定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可见陶渊明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宁愿回归田园过清寒的生活,也不不愿在官场中沉浮。

陶渊明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那些他所写的诗歌,他所写的那些诗作中不管是饮酒诗,还是咏怀诗,亦或是田园诗,都是极佳的诗文作品,被世人纷纷传颂与赞扬。即使是现今,仍然有人将陶渊明的诗作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虽然在现今社会中,没有人能够做到如陶渊明那般远离尘世与利益,放弃所有归隐山林以逃避利益竞争,但是却可以学习陶渊明身上那种安贫乐道、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

陶渊明私谥

陶渊明私谥什么?陶渊明私谥靖节,是陶渊明的朋友们在他去世之后之后给他的谥号,这是对他一生高风亮节的总结,也能体现他的朋友们对陶渊明逝去的悲痛心情。后世一般也称呼陶渊明为靖节先生,尽管对于陶渊明的称呼有很多,包括他的另一个名字陶潜,他的自称五柳先生,他的字元亮等等,但是也就“靖节先生”这个称呼最能体现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年,当时的官场是个十分黑暗可怕的东西,要是你不能适应官场的潜规则,仕途上便不能一帆风顺,反倒总是那些擅长溜须拍马的人节节高升。因此,就算陶渊明是二十岁开始当官,一直到他人过中年,都没有获得较高的官位,在做最后一个彭泽县令的时候,甚至连一名什么本事没有只会吹吹耳旁风的小小督邮都能在他面前作威作福。要知道,曾经的刘备就是和自己的兄弟关羽张飞一起鞭打督邮上的战场,刘备他们咽不下的这口气,陶渊明同样咽不下。

陶渊明为了不被这么五斗米所累,不愿在这个趋炎附势的督邮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一气之下便当场辞官走人,从此以后,陶渊明再也没有踏上过官场,即使有好友盛情相邀,他也只是淡然地笑笑,说是再也不想离开这片自由的土壤了。

陶渊明是个文人,但他同样有着非凡的骨气,所谓文人风骨,便是陶渊明这样的。不为功名所累,不为世道所污,心有一念,此生便义无反顾。

更多文章

  • 著名词人李清照是因为什么才能年少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学士大夫家族,父亲是李格,祖籍济南历下。从进士做起,开始步入官场。李格曾经做过苏轼的学生,他的仕途还算得意,进士出身到了刑狱,李部员外郎。是一个文官,本身非常有才学,家里面藏书典籍上万卷。李格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现在在曲阜还有一个石碑记载李格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母亲是当朝状元王拱辰的

  • 司马迁是怎么死的 史学家司马迁有后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司马迁之所以说司马迁是一位史学家,相信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司马迁在史学上的成就和造诣足以让他成为西汉乃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而之所以说司马迁是文学家,也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之外,也可以说

  • 著名诗人仓央嘉措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著名诗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简介中介绍仓央嘉措于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出生于西藏南部地区的一个农奴家庭之中,约死于1706年。仓央嘉措是门巴族,的父亲叫做扎西丹增,母亲叫做次旺拉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信奉宁玛派佛教。仓央嘉措图片虽然他的家族世代信仰宁玛派佛教,但是这个教派并没有要求信奉者不能结婚生子。康熙三十六年,仓央嘉措成

  • 揭秘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画真的价值连城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初四僧之一石涛

    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出生于1642年,大约在1707年前后亡故。石涛年幼时出家为僧,他是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世,他姓朱,叫若极,他的法号是原济,人称苦瓜和尚。他的存世名画有《山水轻音图》、《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石涛山水画石涛一生大半的时间云游四海,得山水精髓和灵性,石涛山水画是他画

  • 揭秘清朝文学大家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学大家蒲松龄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蒲松龄画像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

  • 唐代画家韩干:画法高超至阴阳两界都吃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代画家韩干

    韩干是唐代著名画家,因为擅长画马而在唐代久负盛名。那么韩干简介是怎样的呢?韩干画像韩干出身于京兆蓝田的一个贫苦家庭,身份卑微,曾经做过许多下等人的工作,像在酒店当帮工,或在集市上帮人叫卖等的工作。但由于韩干幼时很聪慧,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怀着一颗无比好奇的心,他从偶然间接触到习画,从此便对作画产生了浓

  • 歌剧伟人普契尼竟与每位女主角都“有仇”?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歌剧伟人普契尼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因为他为了避免得罪权贵而遭到祸

  • 元代神医朱丹溪是历史上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代神医朱丹溪

    了解神医朱丹溪生平经历得知,神医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朱丹溪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77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神医朱丹溪是浙江义乌人,人称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因此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创始人。值得一提的是,朱丹溪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称为“金元四

  •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内容 狄德罗效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狄德罗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他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提出的。狄德罗在研究美学思想时,他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即事物的所有性质都是美的根源。除此之外,狄德罗还将“美在关系”中的关系分为了三种,即实在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察知的关系。狄德罗根据三种关

  • 学富五车的典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学富五车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故事概要: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agrave;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