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西方姓氏文化中都讲“根”,有何异同?

东西方姓氏文化中都讲“根”,有何异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85 更新时间:2024/1/18 16:30:40

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作者:赵晖 大勇

中华姓氏化以血缘这种特殊形式记录中华民族的形成历程,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至今仍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心力、增强全球华人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新斌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就如解读中华姓氏文化、如何发挥姓氏文化在海内外交流中独特的纽带优势、东西方姓氏文化异同等发表见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兰州艺人木板雕刻“百家姓”探姓氏起源。杨娜 摄

研究中华姓氏文化的意义,在于运用好姓氏文化的正能量,梳理出中华文化主要基因,传承历史优秀传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中华姓氏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再到部落联盟,早期的姓氏发展,基本反映了人类发展变化的规律。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姓氏来源可作解读。研究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可以通过对姓氏的研究,找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例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联合体”,姓氏是实现联合的纽带。

从文化上讲,姓氏文化体现了认祖归宗和弃恶扬善的重要理念。认祖归宗体现文化的凝聚力,弃恶扬善则包含正确的价值观,蕴含中华民族追求正义、坦荡善良、向心凝聚的优秀基因。在姓氏家谱中有一个非有趣的现象,家族里的正面人物,后辈代代以此为荣,并凝聚了大量的姓氏后裔;负面人物则被家族唾弃,甚至因此成为某些姓氏消亡的重要原因。这种文化现象表明,中国人骨子里有追求清正的文化理念。姓氏文化讲根求仁,围绕这些优秀基因,个体找到与家族最大的认同,从而融合在一起。中华民族能够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彰显的也包括姓氏文化的凝聚力。

姓氏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助益。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华侨华人到中国大陆寻根问祖基础上的投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到东南沿海地区寻根,又到中原腹地寻根,他们带着感情、理念、资金,投资家乡,帮扶祖地,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国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2020年,正值姜太公诞辰3159周年,来自中国各地的姜太公后裔宗亲代表齐聚齐国故都山东淄博祭奠先祖。赵晓摄

中国人的家国同构现象,是以集体和国家的目标作为最高追求。中国人做事强调团队精神,抱团取暖,“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人遵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祖训,十分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

从家族概念演变为一个家族文化符号,中华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和历史标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

中新社记者:中华姓氏文化如何在海内外交流中发挥作用?

张新斌:在海内外交流中,姓氏文化可以发挥独特的“纽带”作用,提升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感召力,进而带动其周边人士积极参与到和中国的友好交往中。

以河南为例,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中华人文始祖文化,即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文化,尤其是“五帝”之首的黄帝文化有强大感召力,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寻根的重要平台。二是以姓氏祖根地为代表的姓氏寻根,在以人口数量排序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三是姓氏郡望地寻根,通过中华姓氏文化中特有的郡望和堂号,如“弘农杨氏”“颍川陈氏”“河南丘氏”“汲郡孙氏”“陈留谢氏”等,加大对海外华侨华人的亲和力。四是以“光州固始”为代表的闽台祖地,以及以洛阳为代表的“根在河洛”的客家寻根。五是名人寻根资源,河南的名人资源丰富,特别是古代圣贤群体,以名人资源为吸引力,可以强化海外华侨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联系,同时促进海内外交流。

此外,充分开展“寻根夏令营”等活动,吸引了更多华裔青少年到中国来,了解中国和感悟中国,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传递出去。

中新社记者:历经几千年演变,新时期应如何理解中华姓氏文化?

张新斌:中华姓氏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狭隘的族姓概念逐渐淡化,文化的纽带意义和象征意义得到强化。以家谱为例,在古代,外人不能介入家谱编修,且由宗长掌管秘不示人;在现代,可以请专家介入编修家谱,家族成员也可以人人参与,形成了特有的家族文化现象。

家谱是家族文化乃至姓氏文化的载体。通过修家谱对姓氏进行梳理,搞清脉络世系,传承良好家风。姓氏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姓氏文化充分发挥了家风、家训的正能量,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人生观等起到积极作用。至此,姓氏文化的内涵也更丰富和有价值了。

近几年,姓氏寻根的目的也发生很大变化,从最初为寻找祖先而寻根,到如今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寻根,姓氏文化凝聚了全球华人最大共识,也可为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完全统一起到独特作用。

受访者简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标签: [db:关键词]

更多文章

  • 原始生命活力的赞歌——读梅里美的小说《卡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db:关键词]

    1948年 《The Loves of Carmen》Rita Hayworth饰演的卡门如果卡门一伙仅仅是一群恶徒,杀了也就杀了。但是小说的艺术氛围给我们一种奇怪的感觉:卡门与何塞的被杀犹如马谡的被斩——卡门与何塞的死没有给我们带来拍手称快的喜悦,我们的内心却类似于挥泪斩马谡的诸葛亮:杀,非杀不可

  • 《金瓶梅》被封神的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db:关键词]

    且说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在阳谷县卖了多年炊饼的武大,突发恶疾,死了。这可急坏了三个人:武松、潘金莲和西门庆。一听说哥哥出事,“打虎英雄”武松随即丢下手中所有公务,回家料理后事。而武大的妻子,貌美如花的潘金莲,着急的却不是如何安葬先夫。她早已与县里开生药铺子的大官人西门庆“有一腿儿”。

  • 一块盐田如何让黄帝获得“中华始祖”的崇高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db:关键词]

    冬日,河东盐池一片近200亩的水域中,出现了美丽的“硝凇”奇观。白色针状结晶的芒硝晶体从水中析出,凝结在一起形成一簇簇晶莹剔透的“玉树琼枝”。河东盐池:引发了黄帝与蚩尤、炎帝之战中国的盐湖中最著名和历史最悠久的当数河东盐池。关于河东盐池,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这样的论述:“解县附近有著名的

  • 炎黄尧舜时期的战争:早期国家形成的机制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db:关键词]

    尧帝舜帝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机制,我曾提出宗教祭祀与战争起过重要作用[1]。越来越多考古遗址中的宗教遗迹的发现,一再证明早期国家的统治和支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宗教的形式进行的。对此,笔者准备另外撰文加以深论。而把战争在国家形成过程所起的促进作用视为国家形成的机制之一,也颇得考古学材料支

  • 炎帝传说与上党地理及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db:关键词]

    炎帝是湖南人吗    现在,各地都在打文化牌,都想通过文化宣传加大旅游的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品位,于是被冷落了千百年的炎帝神农氏的籍贯问题,突然变成了南北争夺的热点。湖南方面说:炎帝是我们这儿人,这儿有炎帝陵,有神农洞,还有神农出生和下棋的地方。陕西方面说:炎帝是宝鸡人,我们这里有炎帝兴起的姜水

  • 人神之爱:王母娘娘与周穆王的风流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db:关键词]

    西王母画像《瑶池》–唐·李商隐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是一首以神话传说为背景写成的诗。诗里写到了两个很不一般的人物,一个是西王母,也就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王母娘娘,一个是周穆王,此人可称得上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驴友”,他一路西行到

  • 西王母是华夏民族之母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db:关键词]

    西王母  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南披    洪荒、荆棘、坎坷。     苦难、挣扎、跋涉。     这一连串华夏民族诞生之初的记忆,似乎依旧讲述着那个久远年代的沧桑。西王母的出现,无疑是一种温暖。     沧桑中,华夏民族巍然崛起。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之时,神农势衰,诸侯互相侵伐,

  • 炎帝黄帝非同一时期 两者整整相差11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db:关键词]

    陕西黄帝陵黄帝植柏轩辕黄帝像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相关文章报道,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和炎帝之间相差11

  • 黄帝建国版图与他的足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db:关键词]

    关于轩辕黄帝的建国版图,在先秦著作中,主要见于《竹书纪年》和《庄子》。《竹书纪年》说:“贡傍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是黄帝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围绕有熊,黄帝登具茨山、崆峒山(在今河南西南),到过襄城、洞庭湖、阪泉(扶沟,一说在河北涿鹿县)、涿鹿、赤水、昆仑山等地。它是以河南新郑为中心,北到河

  • “尧舜”不是传说:考古中华最新成果展现力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db:关键词]

    彩绘龙陶盘毛笔朱书    7月29日,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手推出大型考古专题展览——“考古中华”,首次亮相的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考古学意义上证明了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之前的文明的存在。     尧、舜、禹文明的实际存在,终于从考古学意义上得到了证实。     7月29日,首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