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人神之爱:王母娘娘与周穆王的风流情事

人神之爱:王母娘娘与周穆王的风流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513 更新时间:2024/2/24 19:05:41

西王母画像

《瑶池》–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是一首以神话传说为背景写成的诗。诗里写到了两个很不一般的人物,一个是西王母,也就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王母娘娘,一个是周穆王,此人可称得上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驴友”,他一路西行到了据说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旷野之地。这两个人一个是天上神仙,一个是人间君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王母娘娘原来是人形豹尾的怪物

西王母在中国民间被称为“王母娘娘”,在中国许多神话故事与文学作品中都有她的身影。据说嫦娥就是吃了她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牛郎织女因为她用发钗划出的银河只能鹊桥相会,《西游记》中孙猴子偷吃了她的蟠桃惹下大祸。

在人们惯常的想象中,西王母是一个风姿绰约、雍容华贵,但也有些多管闲事的女神。其实,在最早记载西王母的《山海经》中,她“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个神、人、兽合体的怪物。有专家推测王母娘娘的原型是青海一带游牧部落的女酋长,只是后来在人们的传说中才变成美丽迷人的东方女神,并成了玉皇大帝的老婆。

在李商隐这首《瑶池》所讲的故事中,王母娘娘还没有成为玉皇大帝的老婆,但她也早已不是人形豹尾的怪物。她住在昆仑山上的瑶池仙境,李商隐的诗就是以她所住的地方“瑶池”为题。

周穆王也不简单,他是周朝第五代王,姓姬,名满,是我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传说他活了一百零五岁。他年轻时就喜欢修炼成仙的道术,一心要学黄帝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他当国王时已经五十岁了,当时周王朝国力强盛,喜欢游山玩水的周穆王四处巡游,尤其很热闹地搞了一回“西游”。传说他坐着八匹骏马拉的车,一日能行三万里。为他驾车的是当时有名的驭手造父,周穆王这个首席马车夫的家世颇为显赫,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孙女——女修。造父的祖上有好几位都是周王的马车夫,为了让周穆王的西游更有派头,造父专门跑到桃林,即那个追赶太阳的夸父死去的地方,为他挑选了八匹骏马。

周穆王如此兴师动众地西游,除了他本性喜欢游山玩水外,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拜访西王母。他们二人是否在瑶池共度良宵并无文字可供探究,但他们一个是西陲边地神秘的母系女王,一个是中原大国权倾天下的父系男王,英雄 美女 ,惺惺相惜,有那么一些爱慕之情也很正常,因此这个人神之间、英雄与美女之间的神话故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跑马溜溜的山上,跑马溜溜的云哟;

跑马溜溜的人啊,你还会再来看我吗

周穆王郑重地确定了黄道吉日,带上贵重的白圭玄璧和华美的丝织品去见西王母了。西王母在美丽的瑶池设宴招待这位贵客,此中欢娱之情,不必多说。临别时,含情脉脉的西王母作歌赠之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大意就是今天人们熟悉的那首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跑马溜溜的云哟;跑马溜溜的人啊,你还会再来看我吗?面对西王母的一片深情,周穆王摆出了 帝王 之尊,拿国家和人民当借口:“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返)而野(您的疆土)。”意思就是说,我的使命是治理国土上的百姓,使万民平均,只有到了那时,我才能回来看你,时间大概是三年吧!这样的回答不免令人失望,而且其中有句潜台词就是,三年后我要是没有来,你就不要等我了,倘若你不嫌道远,当然也可以来找我啊!

西王母听了周穆王的回答,女人的柔情转眼变成了女王的尊严:“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大意就是说,我所居住的西土,虽然虎豹成群,但我是天帝的女儿,要守住他赐予的土地,不能随便离开。你为了你的人民要离开了,这是你的使命,你好自为之吧!

话说到这个分上,二人等于是诀别了。不过周穆王还是很怀念这段感情的,他在一座山上栽下一棵槐树,并题字曰“西王母之山”,以此来纪念自己与西王母的这段感情。只可惜周穆王回去后不久就死了,难复诺言了。不过也有传说西王母到底还是难忍相思之苦,果真来中原看望周穆王,并与他双双飞升入天宫。

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本来就是神话,所以不免夸张。不过,在记载周穆王西巡的历史古籍《穆天子传》中,也记载了这个神话。书中说周穆王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西游至昆仑山,遇到西王母,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位贵客,临别时二人以歌相赠。书中还记载,穆王南游,在去黄竹的路上,遭遇雨雪严寒,途中有冻僵的人,此景触动了周穆王,于是他作《黄竹歌》三章以哀民。

李商隐选取这个神话故事以及周穆王有八骏和他在黄竹作歌等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写成了这首诗。他想象西王母敞开雕花的窗子,盼望着曾经受自己“毋死”(不死)祝福的周穆王重赴瑶池。可是令她失望的是,她只听到周穆王留下来的“黄竹歌声”却不见其人影。这不禁使她有点迷惘了,穆王有“日行三万里”的八骏,重来相见,是轻而易举之事,为什么他不来呢?其实仙人不理解的事,就是人世间无法避免的事,那就是周穆王已经死了。周穆王终究是凡人,并没有因受过神仙的祝福而长生,由此可见,所谓长生不死实际上是虚妄之说。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神话故事本以男女 情感 为主题,但李商隐却并未借此来写情诗,而是写了一首颇有政治意味的讽刺诗。李商隐所生活的晚唐时期,国势日衰, 皇帝 昏聩。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传说中的丹药,妄求能让自己长生不老,结果非但未得长生,反中毒而亡。李商隐是借穆王的故事讽刺这些妄求长生不老的昏君。当然他的写法很高明,诗中没有一个字的议论与评价,完全不着痕迹地化在了王母娘娘的动作与心理活动中,构思可谓十分巧妙。本诗末句不是由诗人直接提出的反诘之语,而是王母娘娘心中自然产生的疑问,因此,诗内含的讽刺虽然犀利尖刻,表现方式却委婉含蓄,不动声色,这正是李商隐最擅长的讽刺诗的处理方式。

李商隐还写过《汉宫词》、《汉宫》两首绝句,以汉武帝刘彻与西王母的故事为题材,同样表现了神仙之说是虚妄的主题思想。相传汉武帝曾见到西王母,并千方百计寻求不死之术,但结果仍然是徒劳。

可悲的是唐代以后,仍有许多帝王迷信长生,不停地上演着一幕幕丑剧与闹剧,若李商隐地下有知,也只能徒唤“奈何”了。不过,今天的人们读起这首诗来,也许更多地会感叹周穆王与西王母的这一段人神之恋。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白云千载空悠悠,世间唯有一个“情”字天长地久。

知识堂

李商隐:(公元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今有“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

周穆王西游:据专家考证,周穆王西游并非神话传说。周穆王在位时,西周的西部地区经常遭到一些游牧部落的侵犯。为保卫西部边防,周穆王曾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周穆王于公元前964年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西游活动。过去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七十七米。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最初是人形豹尾虎齿的怪物,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到汉朝时,西王母成为一位雍容华贵,风姿绰约的美丽神女。

标签: [db:关键词]

更多文章

  • 西王母是华夏民族之母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db:关键词]

    西王母  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南披    洪荒、荆棘、坎坷。     苦难、挣扎、跋涉。     这一连串华夏民族诞生之初的记忆,似乎依旧讲述着那个久远年代的沧桑。西王母的出现,无疑是一种温暖。     沧桑中,华夏民族巍然崛起。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之时,神农势衰,诸侯互相侵伐,

  • 炎帝黄帝非同一时期 两者整整相差11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db:关键词]

    陕西黄帝陵黄帝植柏轩辕黄帝像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相关文章报道,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和炎帝之间相差11

  • 黄帝建国版图与他的足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db:关键词]

    关于轩辕黄帝的建国版图,在先秦著作中,主要见于《竹书纪年》和《庄子》。《竹书纪年》说:“贡傍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是黄帝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围绕有熊,黄帝登具茨山、崆峒山(在今河南西南),到过襄城、洞庭湖、阪泉(扶沟,一说在河北涿鹿县)、涿鹿、赤水、昆仑山等地。它是以河南新郑为中心,北到河

  • “尧舜”不是传说:考古中华最新成果展现力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db:关键词]

    彩绘龙陶盘毛笔朱书    7月29日,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手推出大型考古专题展览——“考古中华”,首次亮相的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考古学意义上证明了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之前的文明的存在。     尧、舜、禹文明的实际存在,终于从考古学意义上得到了证实。     7月29日,首都博

  • 伏羲:人类监狱发展史的肇启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db:关键词]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押、囚禁犯人、执行刑罚的场所。但监狱的产生究其于何时?谁是人类监狱的肇启者和创建者?有人认为:皋陶是创建者,伏羲是肇启者。皋陶造狱皋陶,究竟是何人?据传说皋陶又称作咎繇,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偃姓,生于山西洪洞县。《春秋–元命里》载:“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时为

  • 赤壁之战诸葛亮舌战群儒共抗曹操多少年(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合东吴共同抗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db:关键词]

    舌战群儒故事简介: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舌战群儒故事简介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舌战群儒的主人

  • 唇亡齿寒的典故简短(唇亡齿寒是历史故事成语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db:关键词]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汉语成语。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出处《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

  •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原文(华容道和关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db:关键词]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典故简介:华容道义释曹操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典故简介“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

  • 项羽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有关项羽的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db:关键词]

    1、破釜沉舟秦将章邯,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赵国危急,赶紧向各国求救。然而各国的援军看到秦军气势那么强,根本不敢援救赵国,义军主将宋义,畏惧秦军,贻误战机,项羽一怒之下,在营帐中把宋义斩了,亲自带兵渡河援赵。项羽带领大军渡过黄河后,面对滔滔的黄河水,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发誓:“不击败秦军,决不收

  • 洛阳纸贵典故是什么(洛阳纸贵这个典故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db:关键词]

    左思,字太冲,是齐国临淄人。他的祖先齐国的王族中有左、右公子,就以“左”为家族这一分支的姓。左思的家族世代学习儒学。父亲左雍,小吏出身,凭借自己的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胡书及鼓琴,都没有学成。父亲左雍对朋友说:“思儿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刺激,勤奋学习,同时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