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科举没有出现之前,人才是靠什么选拔出来的

科举没有出现之前,人才是靠什么选拔出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66 更新时间:2024/1/2 3:33:00

东汉末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民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我国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说起。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已经建立起了有系统的官吏任免制度,并形成了一系列法律。1975年发现的云梦睡虎地秦墓,在死者的身边堆放着许多束竹简,上面抄录了不少秦国的法律,而其中就有《置吏律》和《除吏律》,也就是任命和免除官吏职务的法律。

秦国(秦朝)的时候,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最基本的有三条:首先家里要有钱。当初韩信还没投奔项羽楚军与秦朝为敌的时候,在家里游荡,就是因为他是个没钱没势的普通百姓,不能被推荐做个小吏。其次要会写字,熟知法律。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隶书这种文字样式居然就是秦代的狱吏发明的。据说他们要写的文书太多,容不得他们慢吞吞地用高贵典雅、字形繁复规整的篆书来写,所以就发明了这种在当时算做“简化字”的隶书写法。

再者就是至少要十七岁以上,才有担任官吏的资格。《尉律》上写得明明白白:学童十七岁以上、会写“讽箍书”九千字才能为官。这些当然只是做官的最起码的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被“推择”。

接下去的汉朝,在初期也基本上按照这个标准和办法来选择各级官吏。但是逐渐地就发现,这个办法好是好,可是在吸引人才方面,还不够广泛。毕竟除了懂法律、会写字的办事人员之外,国家还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才能的人才啊。于是,在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就下了一条“求贤诏”,要求各地推选“贤士大夫”。文帝的时候,又开始实行举“贤良”、举“孝廉”,不过还没形成一条固定的制度。等到汉武帝的时候,一套新的选官制度才算基本成形了。

建元元年(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即位的第一年,十月,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武帝亲自对这些人进行了以古今治国之道为主题的策问,应对的人有一百多名。著名的学者董仲舒,就是在这次策问中被武帝赏识,任命他做江都相。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正式诏令全国,命全国各地郡国各举孝廉一人。

通过察举和征辟措施,西汉武帝时期朝廷上真是人才辈出,济济一堂。儒雅者,有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者,有石建、石庆;直言不讳者,有汲黯和卜式;推举贤能者,有韩安国、郑当时;赵禹、张汤为之制定法律,司马迁、司马相如则都有一支生花妙笔;滑稽人物有东方朔、枚皋,应策答对有严助朱买臣;唐都、落下阅精于历数,李延年精于音律;桑弘羊是理财高手,张骞、苏武成为出使的英雄;大将有卫青、霍去病,临终受命还有霍光和金日碑……

到了东汉,仍然沿用“察举”和“征辟”的选官制度。顺帝时候,更是下了一道诏书:“郡国举孝廉者,限制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儒生要通章句,文吏要能够写奏章,才能应选。如果其中有出类拔萃的特别优秀人才,像颜渊、子奇那样的人,可以不受年纪的限制。”除了上面所举的宗资辟除范滂为功曹的例子,还有比如安帝建光元年(前121年),下令让公卿及以下至郡国守相等各举有道之士一名;大将军邓鹭曾辟除弘农杨震为自己的幕府,后逐渐升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司徒、太尉等职;而汝南太守王龚,以袁阀为功曹,又辟召陈蕃等为属吏这位陈蕃,少年时就怀抱“大丈夫当扫天下”的志向,后来官至太尉,与宦官势力斗争到死。

然而东汉时候,“察举”和“征辟”制度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了。一方面,有好名好事之徒钻这一制度的空子,为自己博取声誉。例如有一个叫樊英的南阳人隐居在壶山,年轻的时候就以学问品行闻名于海内了。这样的人才如何能不举荐,不征召呢?州郡前后来礼请他,他不应召;公卿分别以贤良、方正、有道等名目举荐他,他不去。就连安帝专门赐策书召他,他也不前往。

顺帝即位以后,又一次派使者带着策书、礼品,前去礼聘,樊英推说自己病得很重了,还是不肯赴京。这样高尚的人,皇帝都征辟不到,怎么能表明皇帝求贤若渴的态度?顺帝下诏把郡县长官骂了一通,让地方上套上马车,务必把这位如此有名的人士送上京来。到了京城,甚至用轿子把樊英抬到了皇帝面前,樊英仍是借口有病,不愿就职。皇上于是派太医为他看病,每月送上美酒。又专门为他设了高坛,让公车令为他开路,尚书给他领路,皇上赐给他几、杖,待以师傅之礼,赐他高官。

这位樊英果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天下引颈而待。结果他给皇帝出的几个主意都平平,让倾慕他名声的人们大为失望。可是通过这几招,樊英无疑已经名利双收。另一方面,这两项选官制度都必须经过推荐的程序,而当朝纲废弛、奸人当道的时候,他们所举、所征、所召的人与他们只能是一丘之貉,使朝廷和地方上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哪管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呢?他们所举荐的“秀才”(即“茂才”),连字都不识;举荐的“孝廉”,根本都不赡养自己的父亲。所谓的“寒素清白”,其实贪污枉法,残暴百姓,什么都做得出;所谓的名将呢,干脆连杀鸡都害怕,哪有什么胆子去迎敌打仗?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在文章开头引用的那首民谣,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进行了淋漓的揭露。顺帝不是下过一道限制“孝廉”年龄的诏书吗?可是时间一长,郡国守、相根本不把这条限制放在眼里。有一次,广陵郡推荐了一名孝廉名叫徐淑,年未满四十。长官诘问他,他大言不惭地回答说:“诏书上不是说像颜回、子奇那样的奇才,不受年纪限制吗?”尚书令左雄在一旁冷眼旁观,这时冷冷地冒出一句:“当初颜回闻一知十,孝廉你又闻一知几呢?”

等到东汉末年,社会政治日益腐败,又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黄巾军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察举”和“征辟”也不可能执行下去了。

标签: 古代科举

更多文章

  • 古代近亲结婚现象严重,为什么后代却很少有傻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结婚,清朝

    结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我们的结婚的对象是不会挑选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结婚了以后,后代有很大的一种可能就是成为一种智障。 而生下的孩子是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相同的基因是非常多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司就是有害的基因被放大

  • 古代士兵只认兵符不认人,为何没有人偷来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兵符,虎符

    为何没有人偷兵符造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虎符是兵符的一种,以虎为造型,主要是源于古代对老虎的崇拜,主要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狩猎阶段。比如在古代神话体系中有重要地位的西王母,最初原型就是虎豹的形象,后来被神化,在古代龙虎结合又有吉祥昌盛,象征权

  • 皇帝的御赐之物到底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权利?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御赐之物,尚方宝剑,丹书铁券

    皇帝御赐之物到底有什么权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尚方宝剑(图片来自网络)尚方宝剑从汉朝开始已经出现,又称“尚方斩马剑”,皇帝御用的宝剑,因被收藏在“尚方”,故而得名。被赐予尚方宝剑的大臣,无需请示

  • 古代杀奸夫真的可以免除死刑吗?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行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奸夫

    “奸情案”中丈夫、奸妇等在清代被杀情况并不多见,而且杀死奸夫无罪属于历史谣传之一,因为无论清代还是历代,杀人者无罪总会被限定条件的,否则拿这些理由干坏事儿的人还不疯狂?所以,历史上并非所有情况“杀奸夫”都无罪,无罪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在清代&ldq

  • 古人晚上一般都做什么事情,难道天黑就睡觉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青楼

    似乎在白天工作就是一条铁律,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有了自己的职位以后,白天都是勤勤恳恳的工作,下班以后总是带着满身疲惫,这时就得需要适当的放松,更好的缓解劳累。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在夜晚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很多娱乐场所晚上的生意要比白天好不少。其实古时候也是差不多的,白天士农工商有各自的事情

  • 突厥是古代草原霸主之一,为何会落到远走他乡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突厥

    中国历史上古代草原上的霸主总共有三代,匈奴、突厥、蒙古,那么为何就突厥这么惨?被隋朝和唐朝欺负得远走他乡。突厥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摆脱柔然“锻奴”的身份,赢得民族独立,而柔然经受长期的被压迫民族的反压迫战争实力早已今不如昔,这也为突厥灭亡柔然奠定了基

  • 古时候的姬妾是什么身份,她们的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姬妾

    古代厉行三妻四妾,也就是所谓的一夫多妻制,但更加精确的来说,是一夫一妻且多妾制。古代讲究的是一个“礼法”,故而正妻占主导地位,其余皆做妾,做妾者,需以大娘子为尊,自然那些所谓的争宠,在古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大娘子主导整个家,妾室永无翻身之地,除非大娘子离世,方可有机会扶正。其

  •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周,战国,齐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这是古代先祖的智慧,这些节气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依旧具有很大的意义。不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从确定下来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不变的延续至今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的诸侯国用的都是二十四节气,但是只有齐国有三十个,为什么他们会有三十个节气呢?齐

  • 古代没有空调和风扇,古人是如何度过炎日的夏天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冰窖

    夏天是一个很热的季节,我们通常会待在舒适的空调房里不想出来。如今的我们过夏天时,就连电风扇都满足不了我们了。可是在古代可没有空调冰箱等高科技设备,那么古人的夏天不是很痛苦,食物也更容易变质吗?其实我接下来所说的可要颠覆你对古人的认识了,古人虽然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可是智商却不一定比我们差。早在先秦的

  • 诛九族会连累到亲人,为何他们不逃跑选择隐姓埋名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罪犯,刑法,株连九族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里面,其中每一段历史都在不断的变化,有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好,但是也有的文化越来越差,今天我来和大家讲讲以前诛九族的发展是怎么样。皇权至上,没有人可以超越皇帝的位置,毕竟被发现之后的人都没有好的下场,因为甚至会牵连家人,在《延禧攻略》里面的庆妃就是其中一个,她不是没有心机,而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