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嫡庶之分是如何由来的,这个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嫡庶之分是如何由来的,这个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82 更新时间:2024/2/18 23:30:09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想来讲究身份的高低贵贱,在他们的眼里身份地位不可随意逾越。就比如在古代时期,在任一个家族,不管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人家,都是有嫡庶之分的。而这嫡庶是怎么区分的呢?而这嫡庶之分是如何由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在古代时期,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以正妻为嫡,所以正妻所生的儿子当然就是嫡生、嫡子,即也是为正宗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不管身处何时,通都是只有嫡出的孩子才有继位继承绝大部份财产的的资格和权利。因为在古代都有着有立长,立嫡的规矩。另外庶就是旁支的意思,而妾所出的儿子就是庶子、庶出。所以在古代嫡就是大宗,但是庶就是小宗。绝大多数情况下,庶出的孩子是不被考虑也没有资格继位或继承主要财产。

在古代时期家族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基本分为一下这三种情况,第一就是立嫡,第二就是立长,而这最后就是立。在每个朝代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第一种方式为准则,就比如,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很多名子嗣,但是一旦这些子嗣都想当皇帝的话,就必定会引来争斗,更甚至是宫变,因为皇帝不管是让哪一位为皇帝,都会有人不服气。所以在很早以前,他们的祖宗就立下了一个不可改变的死规矩,就是只能立皇后的子嗣为皇帝,因为皇后即是嫡,而皇后的儿子当然就是嫡子,而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第一继承人了。就这样其他皇子也就不敢有争执,因为太子之位以有一个。

但是有时侯事情没有绝对,也可能会有意外发生。这就不得不说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的事件了。在当时九子夺嫡还没有发生,因为当时毋庸置疑的康熙皇帝以及立了太子,而太子当然就是皇后的嫡长子了。也正是如此,当时所有的皇子即使再想当太子业没有办法,因为当时的太子名正言顺,是被所有大臣们认同,如若反对只会带来灭顶之灾。然而就在所有相当皇帝的皇子无可奈何之际,太子就因他自己不懂得珍惜这宝贵的位子,导致了最终被废弃,因而才出现了后来的九子夺嫡的情况发生。

然而,至于为何古代会有“嫡庶”之分,这就要从周朝的宗法制开始讲起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以“血脉”来衡量一切的价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个人身份。

宗法制度中最基本的、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嫡庶”。简单的来说,正妻的儿子就是嫡出,而妾室的儿子就是庶出。而庶嫡之分之所以产生,最关键的就是为了方便决定继承人。

但是有时候嫡子可能也有很多位,那么要由谁来继承呢?所以周朝在根据之前历史的经验和传统,更加明细的确立和完善,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意思就是皇位由嫡长子继承,就是最先出生的嫡子。

另外除了嫡长子外,其他的子嗣都没有资格,都是不合法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王与王后之间没有男性子嗣的话,继承权就会落到庶出子嗣身上。因此各朝各代所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至于“宗法”最初设立的本意,就是为了于此来划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在让所有人自小开始接受并认可这种理念,并且以此自然而然的形成地位差距,控制和固定人们对身份地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同时宗法就等同于现代所存在的法律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旦有人侵犯了这项制度,就会成为成为所有人的公敌。

标签: 古代嫡庶之分

更多文章

  • 古装剧中的举人和秀才仅仅只是称呼不一样吗?差距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科举,举人,秀才

    现如今的电视剧已经是人们的主要娱乐项目之一了,古装剧的出现让人们变得熟悉历史。在古装剧中,会经常出现举人和秀才,对于不了解科举制的人来说,两种称呼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相差是非常大的,对人的前途有很大影响。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经常会听到“穷秀才”,你肯定没有听说过&

  • 孔氏家族到底有多厉害,600年县令换朝不换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孔子,孔氏家族,县令

    自古以来,县令就被称为地方的父母官,可见县令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对于当地百姓来讲却是青天一般的存在。古代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不仅掌管法律、财税、治安,而且还要弘扬文明,教化百姓。要当好一个县令,一定要对当地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往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尊重县令的存在,甚

  • 古代盖房子有什么要求,可以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房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古代的规矩你知道多少呢?那你知道在古代盖房子还要看官职大小吗?在古代,房屋的大小是有等级区分的,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宅第是大式,他们的特点是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有严格的规定;而普通百姓的房屋是小式,在住房规格上颜色只能为黑白灰。然后咱们再从屋顶上看,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

  • 古人对洞房如此的重视,那么洞房是怎么来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洞房

    古代社会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那个时候,男人都为此一生努力。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对洞房是有多重视: 那洞房是怎么来的呢?&ld

  • 甘肃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甘”与“肃”二字有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甘肃

    说到我国的甘肃地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东西狭长,北边是戈壁荒漠,南边是祁连山脉。以长安为起点,全场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就是穿越河西走廊,到了敦煌之后分为南北两道。北道出玉门关,南道出阳关。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更传亚洲内陆的古商道延续了有千余年之久。沟通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

  • 古代人为何不在布上写字,而是要在竹简上刻字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竹简

    我们大家了解古代文化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想要记录什么东西就只能刻在竹简上,其实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经历的,那么我们应该还知道的是其实当时已经有布了,因为很多人身上穿的就是布,那么为什么他们宁可在竹简上刻字也不在布上写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今天小编就要来说一说这件事情。首先,小编觉得

  • 古代人醒酒都有什么方式?除了奇葩之外就是恶心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醒酒

    自从酒这种饮品诞生以来,就风靡世界各地,虽然每个国家的酒不仅相同,但是喝酒之后的后遗症可不是那么好受的,头疼、胃痛、浑身乏力等等后遗症会让你非常难受。可即使这样也无法阻止一些好酒之人对酒的喜爱,那么在古代世界各国都有哪些独特的醒酒法。腌羊眼,在蒙古人们通常会腌一些羊的眼球,在宿醉之后的早上吃上两个羊

  • 科举没有出现之前,人才是靠什么选拔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科举

    东汉末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民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我国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说起。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在秦统一六国之前

  • 古代近亲结婚现象严重,为什么后代却很少有傻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结婚,清朝

    结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而我们的结婚的对象是不会挑选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结婚了以后,后代有很大的一种可能就是成为一种智障。 而生下的孩子是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相同的基因是非常多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司就是有害的基因被放大

  • 古代士兵只认兵符不认人,为何没有人偷来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兵符,虎符

    为何没有人偷兵符造反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虎符是兵符的一种,以虎为造型,主要是源于古代对老虎的崇拜,主要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狩猎阶段。比如在古代神话体系中有重要地位的西王母,最初原型就是虎豹的形象,后来被神化,在古代龙虎结合又有吉祥昌盛,象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