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悟空真的是石头变得吗?有八种不同说法

孙悟空真的是石头变得吗?有八种不同说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3/12/9 20:28:44

作为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孙悟空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据西游记描述,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孙悟空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孙悟空出身,历来是众说纷纭。虽然《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是石头变得,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肯定不是石头。目前,主流说法共有八种,下面一起来看看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吧!

一、综合典型

无支祁(图片来自网络)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无支祁的故事,广泛流传八百年以后,吴承恩才加工整理《西游记》,象《太平广记》这样的大书,喜采民间传说的吴承恩,不可能不读。

宋元以来,禹伏无支祁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以后,无支祁的形象,逐渐为孙悟空替代。 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二、新野猴戏

新野猴戏(图片来自网络)

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

据称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

三、西域胡僧

西域胡僧(图片来自网络)

“猢狲”为“胡僧”的讹称。当时,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碰到几个胡僧是不稀奇的。中国老百姓向来有把一些名字喊转的习惯,把“胡僧”喊成“猢狲”,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原人眼里,胡人体毛发达,基本上属于进化不完全类型,把他们看成猴子,即为“猢狲”。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悟空”也很象。综上所述,孙悟空原型为胡僧。研究学术,有时候不能钻书本,西游记作为市民话本小说,本身就是个通俗的东西。

四、中国神话水怪无支祁

无支祁(图片来自网络)

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如果说,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受无支祁影响,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则是无支祁的化身。无支祁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

2014年8月9日,由随州市文体新局、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共同主办、中国西游神话世界景区承办的“2014西游记起源文化研讨会”在湖北省随州市西游记公园内举行,,在会议论坛上,众多学者经过交流、讨论、论证,一致认为西游神话故事的起源地为湖北随州桐柏山一带,《西游记》主要人物孙悟空原型为桐柏山传说中的天生神猴巫支祁。 孙悟空的原型为无支祁无疑。

五、唐代高僧

车奉朝(图片来自网络)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六、石磐陀说

石磐陀(图片来自网络)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通过对甘肃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进行研究后发现,壁画中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孙悟空的原型。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七、外来说

印度神猴哈奴曼(图片来自网络)

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胡适介绍,《西游记》成书后,虽流传数百年,但普通读者对于其中人物故事的来源演变一直不甚了了,活像它本来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孙猴子”一样。直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一代先河,“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才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在桌面上。

鲁迅认为孙悟空由水神无支祁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胡适对此看法不同,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在学术界兴起了一场“中华文明西来论”,将中国文化进行“贩卖”,大肆宣传西方论,这些文人成了西方列强抹杀中国文化的急先锋,哈奴曼论便是在此次运动中而诞生的。孙悟空的形象也是经过几代人的演变而形成的,最早版本的孙悟空及元朝杨景贤笔下的孙悟空跟哈奴曼毫无任何相似之处,吴承恩的孙悟空也是继承杨景贤的。杨景贤笔下的孙悟空可以说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父母。哈奴曼论其实跟“先有儿子,再有爸爸”的言论没区别。

八、原型定结论

孙悟空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吴承恩《西游记》成书至今以有很漫长的历史,其书中主角的争论至今仍然颇受争议。也有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吴承恩本人的,在当时的年代,社会之黑暗。作者以写书的形式发泄出来。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为经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吴承恩对当时社会某种现象的不满而抒发出的情绪。而孙悟空原型的争论,全部只是著书中其作家的理解和猜测。至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吴承恩先生早已故去了,他可以说既是孙悟空的父亲又是孙悟空其人。其著书的艰辛是你我所能想象的到的。孙悟空的家乡花果山相信是作者看破世俗心中向往的居所。孙悟空是我们中国人原创的本土神话人物。

孙悟空无疑是只混杂各种本土思想的本土猴, 孙悟空是地道的中国本土猴,中国神话人物,孙悟空原型起源于中国本土,老家在中国。孙悟空深入人心的功劳源于六小龄童家族所做出的贡献。其父六龄童在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扮相堪称经典。对六小龄童在《西游记》剧中所饰演的孙悟空有很深远的影响。他们家族几代猴王,可以说吴承恩创作了孙悟空的人,而六小龄童的家族则赋予了孙悟空的神。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西游记》系列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电视剧和动画片的相继出现,让喜爱《西游记》的观众们更加简单地了解名著。他们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

标签: 西游记孙悟空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钱币制度,贫弱国家未曾铸钱只用泥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分裂和政权的频繁更替,使货币流通再度陷于紊乱。北方的梁、唐、晋、汉、诸朝,因铜资源缺乏,新钱铸量不多,但制作让究,并明令禁止铁、铅钱的流通。后周世宗时的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

  • 古代同性恋的多种称呼及来历:叫法五花八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性恋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那么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称呼同性恋的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古代同性恋的多种叫法及来历 。关于同性恋现象的历史,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杂说称娈童始于黄帝。”如果此说记载可靠的话,那么同性恋的历史是相当之长。而

  • 范进50多岁中举,那你知道他最后做多大官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范进

    大家都知道高考是如今中国的社会选拔人才的方法之一,高考的分数越高,就可以上越好的大学,就能得到基本的认可,从而学到更多,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想要“地位”,例如教师、公务员、党员等等,而古代的时候也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虽然和我们社会的选拔方式不同,但是在还是有相

  • 中国古代最恐怖的封号,2000多年谁受封谁就惨死,但地位很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安君,白起,李牧,苏秦

    在古代,皇帝死后他的子孙都会给欲封号,大家熟知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称号,都是皇帝死后才有的东西。在当时,不仅皇帝会有谥号,大臣死后朝廷也会按功劳成就授予谥号,为了能留下身后之名,大家对自己的谥号都非常的看重。在文臣中,最高的谥号就是“文正”,其次为 “文忠&

  • 古代皇帝饮食有什么规矩,和平民百姓食物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帝,饮食

    《礼记》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在中国历史早期便被迫与国家政治相连。《周礼》中关于不同阶级饮食礼仪上的规定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无数历史名人的命运亦随着饮食起起落落:商代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靠厨

  •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白痴将军:几乎个个是官N代 一人至今仍挂嘴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括,侯景,哥舒翰,李隆基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将军,应该就属那个天天被人挂在嘴边的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的故事,我们基本都知道,在这里不用赘述。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说赵括白痴,比较冤枉,他的问题倒不在于他有多么白痴,而主要是理论结合不上实际以及官二代顶班。如果赵括不去临阵指挥长平之战,也许还会是赵国参谋部里一位不错的军事策略

  •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一部兵书能比肩《孙子兵法》?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吴子兵法,孙子兵法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一部兵书能比肩《孙子兵法》?答案是:有。它就是《吴子兵法》,作者吴起。《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汉族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

  • 中国古代十大常胜将军排名,第一名无人能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武,白起,韩信,霍去病

    生活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经验仍然时刻影响着我们,看历史不仅长知识,还能激发着我们骨子里的性格和气质。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以史为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一、孙武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

  • 中国古代的精兵厉害到什么程度 有项标准连美国特种兵都比不上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军队,魏武卒

    “我有精兵数万,足可荡平天下”。在古代,基本上每位贤明的君主都会有一支精兵,至今很多史书当中,在形容一方势力强大时,也常常用“精兵”一词。从字面上理解,这些精锐士兵的单兵能力和武器装备肯定都要比普通士兵高出一大截,至于说精兵到底“精&rdq

  • 古代稻作民族部落为什么忌惮与“黄花闺女”洞房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俗,黄花闺女

    在古代稻作民族部落,巫傩文化色彩浓郁,人们崇巫尚卜,对神灵采取一种蒙昧意义上的顶礼膜拜。在原始部族,每当新禾成熟后,人们不敢先吃,必定用“头生禾”献祭农神,以表示对农神的虔诚崇拜,同时也祈求农神能保佑来年的丰收。“新禾祭神”的风俗后来又延伸为让人难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