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皇帝不坐殿骑马上战场,说一说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那些事儿

皇帝不坐殿骑马上战场,说一说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那些事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11 更新时间:2024/2/2 17:32:16

皇帝御驾亲征原因多多,结果也各有不同……

中国历史上皇帝御驾亲征的事例数不胜数,有的是开国皇帝御驾亲征打江山,本身就是马上皇帝;有的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为了解除边患或平定叛乱,也效仿先皇御驾亲征,或为了鼓舞军队士气,或好大喜功树立个人的天子神威;第三个御驾亲征的原因,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心理作怪,开疆拓土的需要;第四个御驾亲征的原因,是因为某个原因复仇,不亲自上阵不解其恨。皇帝御驾亲征原因多多,结果也各有不同。作为皇帝能够御驾亲征确实能激励士气,可有的御驾亲征胡乱指挥,有的御驾亲征被俘被杀;或御驾亲征导致亡国之恨。当然,达到御驾亲征目的,开疆拓土,完全统一大业或半壁江山霸业的帝王也不乏其人。

朝堂议事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刘邦之后,光武帝刘秀、昭烈刘备、吴大帝孙权、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高贵乡公曹髦、前秦大帝苻坚、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桓、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海陵王完颜亮、金末帝完颜承麟、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清太宗皇太极、清圣祖康熙等几十位皇帝都曾御驾亲征,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至今。

开国皇帝,大多御驾亲征奠定江山宏图

古代的江山,大多是打出来的。西汉的江山,是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打下来的;东汉的江山,是光武帝刘秀御驾亲征打下来的;三国的江山,是刘备、孙权、曹操三位英雄御驾亲征打下来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有名的乱世,那些割据一方的开国帝王,象宋武帝刘裕、前秦苻坚、下达“杀胡令”的冉闵大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周世宗柴荣等,无一不是能征惯战的元帅级人物;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条棍棒打下四百座军洲,不但在军界有名,还是一名响当当的武林高手;元朝的成吉思汗父子几辈,清朝的努尔哈赤,更是战场上的枭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下不世之功。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无不是开国皇帝们浴血奋战亲历亲为打出来的结果。

白登之围

当然,江山打下来不易,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汉高祖刘邦遇“白登之围”,差点被俘丧命,听了陈平之计以美女贿赂匈奴王才得幸免,一百年受尽匈奴“和亲”之辱;刘备为替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东伐,不但自此孙刘联盟破裂,而且兵败后病死白帝城;前秦天王不听王猛规劝,坚持南伐东晋,淝水一战草木皆兵,统一伟业梦碎;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死在征伐西夏的途中;蒙哥大汗亲征南宋,命丧四川钓鱼台;努尔哈赤英雄盖世,却不幸伤在袁崇焕的大炮之下。开创一个新时代,往往伴随着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甚至领兵天子也死在征伐的大道上。

隋炀帝与唐太宗,两朝天子纠结高句丽

隋朝的隋炀帝与唐朝的唐太宗,都不是开国皇帝,但都是对隋、唐有很大军功的马上天子。隋炀帝在历史上落了个臭名声,原因主要在于他劳民伤财,穷兵赎武,引起了农民起义而亡国。实际上,隋炀帝在平定江南陈国时是领军元帅,对隋朝统一全国立下赫赫战功,继位后开创科举制,开凿大运河,御驾亲征高句丽,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只不过胜者王侯败者贼,他没有成功而已。

隋炀帝曾经三次远征高句丽,也就是现在的辽东地区和朝鲜地区。在征高句丽之前,隋朝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突厥、契丹、吐谷浑、林邑、琉球,真腊、婆利、倭国等在隋朝的军事打击下纷纷臣服,视大隋为宗主国,大隋天子为“天可汗”。但意外的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并没有被大隋吓到,不但不服,而且扰民,这勾起了大隋天子的怒火,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问题,于是远征高句丽的战役爆发了。隋炀帝集结了百万大军御驾亲征,未料到由于他的指挥失误,制定的平定高句丽的国策也有问题,竟然损兵折将,一败涂地。三次征伐高句丽也未能降服这个彪悍的民族。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

当接力棒到了唐太宗手里的时候,李世民可是个雄才大略的主,手下有李绩、李道宗、薛仁贵等名将,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决心彻底治服这个屡攻不下的彪悍民族。李世民亲自慰问生病的士兵,替受伤的大将李思摩吮血,唐朝百姓主动参战,乃至到了“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一些没能跟随出征的人,都愤叹郁邑”的地步。终于大败高句丽。唐太宗病逝后,唐高宗继承乃父未竟遗志,最后扫平辽东,设安东都护府。

真宗皇帝,被逼御驾亲征订立辱国之盟

北宋前三位皇帝,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都曾御驾亲征。其中宋太祖是奠定北宋江山的开国皇帝,宋太宗想一劳永逸的解决燕云十六州问题,而宋真宗是在辽国的侵略威胁下,被寇准等大臣逼着走上战场的。他是一位文人天子,能够走上战场,成为武将林立的御驾亲征皇帝中一位另类“明星”。

宋真宗亲征,得从宋太宗说起。宋太宗赵光义,从哥哥手里“斧影烛光”中不明不白夺得江山,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北宋时期,燕云十六州自从被五代时期的“儿皇帝”石敬塘卖给辽国起,便成为国耻。为了一雪国耻,宋太宗发动了高梁河之战。发心是好的,但宋太宗却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辽国的反击下迅速败北,这一败彻底打垮了北宋王朝统一的锐气,不但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还受到了辽国的军事威胁,成为三百年未完成统一的一个王朝。

澶渊之盟

宋太宗驾崩后,宋真宗继位,辽国开始主动侵略宋国。连武将出身的宋太宗都打不过辽国,何况文人皇帝宋真宗。面对辽国的入侵,宋真宗几乎吓破了胆,宰相王钦若、陈叟更是典型的软骨头,竟然劝宋真宗逃跑。关键时刻,名相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激励宋军士气。

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被迫同意御驾亲征,宋真宗的御驾亲征果然激励了军队的士气,宋军英勇作战,辽军主将萧达兰被射死。但意外的是,被辽军吓破了胆的宋真宗竟然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国议和,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尊辽国萧太后为叔母,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蒙哥与努尔哈赤,死在战场上的大帝

蒙哥和努尔合赤,一个是蒙元大汗,一个是满清大汗,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帝。蒙哥作战,丝毫不逊色于爷爷成吉思汗,曾经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率军打到了俄罗斯。但这位有名的蒙哥汗,却在御驾亲征南宋时折戟沉沙,史称“钓鱼城之战”。钓鱼城可说是南宋坚持抗元最久的地方,抵抗元军长达三十六年,蒙哥汗率领四万主力部队亲自上阵,结果被飞石所伤,不治死亡。钓鱼城破时,守城的三十二名将军全部自刎而死,无一投降。

努尔哈赤

另一位满清的大汗努尔哈赤,也是位战神级的人物。他以“七大恨”为名,发动数十场对明战役,其中在萨尔浒战役中,给明军以毁灭性打击。他御驾亲征,攻下明军在辽东的七十余城,和春秋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战绩持平。不过,他碰上明朝最后的“护国长城”袁崇焕时,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袁崇焕用最先进的红衣大炮,给清人以无情的打击,一万多满清铁骑丧命,努尔哈赤本人也身受重伤,最后不治而亡。

永乐大帝,成为北伐蒙元最成功的皇帝

北伐的皇帝,以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和明朝永乐大帝最为著名,其中最成功的,还得属永乐大帝朱棣。刘裕只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朱棣五次北伐,将蒙元势力彻底赶出中原,远奔漠北极寒之地,极大地巩固了汉人统治的天下。

明朝的天子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得数永乐大帝朱棣雄才大略了。朱棣本没有继承天子的资格,他的天下是从侄子手里夺过来的。但对于明朝的国运来说,这个江山“夺得好”,因为朱棣在与侄子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才有了郑和下西洋,才有了御驾亲征剪除蒙元残余势力的巨大胜利。

明成祖朱棣

明朝建国以后,实际上蒙元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这三部蒙元残余势力并未对明朝边境造成威胁,朱棣之所以坚持打击他们,一是“预防式打击”,惟恐以后他们坐大后成为明朝的威胁,有点“先发制人”的意思,“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二是“普天这下,莫非王土”,朱棣想让蒙元残余势力臣服明朝,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成为其“宗主国”。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朱棣不惜亲历亲为,御驾亲征,五次北伐取得不同的战果。虽然没有生擒蒙元大汗,但蒙元经此打击,一靡不振。遗憾的是,朱棣在第五次北伐回京途中病死,未能进行第六次北伐,给了蒙元残余势力喘息之机,乃至明英宗时期瓦剌再次崛起。

明英宗与明武宗,御驾亲征视为儿戏

明朝皇帝有个特点,“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元璋灭元建明,御驾亲征;朱棣亲自上战场,五次北伐,将蒙元残余势力赶到漠北极寒之地。朱氏子孙们,视与鞑虏作战,是建功立业的机会。有两位奇葩皇帝,明英宗与明武宗,就主动出机,御驾亲征,闹出历史的笑话。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叫朱祈镇,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欲效仿父亲御驾亲征灭汉王,临时拼凑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征伐瓦剌。明英宗不会打仗,行军作战听太监王振的,而王振在打仗方面也是个饭筒,于是“杯具”了,在土木堡瓦剌军将明军包围,堂堂的明朝皇帝被瓦剌军俘虏,导致全军覆没的下场。瓦剌军想以明英宗做人质,索财索地,结果明朝不上这个当,于谦等大臣拥立明英宗的异母弟朱祈钰继位,无奈之下的瓦剌又在扣押了明英宗几年后将他放回明朝。明英宗打仗不行,但在争权方面倒也是个行家,找准机会二次复辟。明英宗被俘的这次战役,史称土木堡之变。

另一位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正德皇帝,他喜欢骑射,当听说蒙古皇帝伯颜袭击明朝时,他不怒反喜,认为效仿先祖朱元璋和朱棣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朱厚照御驾亲征很奇葩,他封自己为“大将军朱寿”,亲临前线战斗,斩杀敌人一名。这次光荣的战斗,以“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战绩”取得胜利。史称“应州大捷”。之所以称为胜利,是因为最终敌人撤退了;之所以称为“大捷”,是满足了皇帝亲自上战场的欲望。为了这次战斗,明武宗一个文官不带,因为这些文官被七十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吓破了胆,极力劝说明武宗不要御驾亲征。结果明武宗“刚愎自用”,坚持自己的观点,还好他没有象朱祈镇那么倒霉,创造了他认为的战斗辉煌。

标签: 皇帝

更多文章

  • 古代改朝换代时对于前朝货币的处理方式有几种,还能继续使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货币

    改朝换代后前朝的铜钱还能用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诞生前大多数王朝使用的都是金属货币,这些货币基本代表了金属本身的价值,是一种真实的价值,所以在古代,私铸的铜钱都可以当代货币使用。而古代改朝换代时对于前朝货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继续流通,任

  • 孙悟空灭掉火焰山后,火焰山土地为何不敢回天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游记,孙悟空

    小时候,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其中有一难是过火焰山,但是如果灭掉火焰山,就要使用芭蕉扇,但是因为红孩儿的事,孙悟空成了仇人,所以想要借芭蕉扇是非常困难的。但最后,还是观世音带着红孩儿来化解了矛盾,最后孙悟空成功把火焰山灭掉了,但是孙悟空在灭掉火焰山后,为什么土地不敢会天宫呢?我们先来看,这个土地如何

  • 古时候对犯罪分子行刑时,为什么非得等到秋后问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罪犯,斩首

    如今的古装戏里常常会有犯罪分子被处斩的剧情,某些罪刑较为重的罪犯会被斩立决,但某些犯罪分子则是被被判“秋后问斩”。而为何偏要要“秋后问斩”呢?我觉得这至少是有蕴涵大道理的,且听网编接下去给你慢慢说来。古大家不论是在农忙时节还是祭拜层面常有自个信念的一整

  • 古代人是怎么打仗的,为什么现在的人拿不到当时的武器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争,武器

    说起古人用的兵器,我们在影视剧中看的最多。除了一些人使用的飞镖暗器外,大多数富有主角光环的人物,兵器也都是五十斤起步。要是碰上英雄好汉军前叫阵,要没个百八十斤的兵器,都不好意思拿出手。那么现代人的问题来了,这么重的兵器拿都拿不动,古人是怎么打仗的?相比大家平时看的小说、影视剧,还有一些正史里都提到过

  • 远古传说残暴的妖兽九婴究竟是怎样的动物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山海经,淮南子,九婴

    相柳和九婴都出现在古代所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据说相柳是古代的凶神,也是共工身边的大臣,最早的时候出现在《山海经》中。而九婴则是《淮南子》中出现的凶猛的异兽。他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都长了九个头一个蛇的身子,而且又都有喷水的技能,所以很多人经常会把他们混淆在一起,但是相柳和九婴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

  • 古代时期王朝寿命很少会超过三百年,统治者为何不想办法进行补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代

    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从秦代刚开始到清代完毕,大部分沒有超出300年的(汉朝好像超出了300年,但我觉得应当算两个时期)。这表明,封建王朝的使用寿命有个定数,并不可以像当时皇朝设计师始皇帝想像的那么,能够“一生二世以至万世”。即然始皇帝设计方案的这类皇朝规章制度,自身是有薄弱点

  • 又懒又馋又色的猪八戒,为何人气反倒高过孙悟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游记,猪八戒

    猪八戒的智慧是本能的。聪明和能干,是叫人去仰慕的;老实,却叫人信任、疼惜。逞强会让人害怕地走远,示弱却让人愉快地走近。很显然,在取经队伍里,猪八戒的人缘比孙悟空好,在读者群里,猪八戒的人缘也比孙悟空好。不过,猪八戒又有不同,猪八戒不光与人亲近,还会骂人、抱怨、赌气、斗心眼儿然而这种种,可不也是另一种

  • 嫁给贾宝玉的那个美人,不是林黛玉也不是薛宝钗更不是史湘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红楼梦,秦可卿,贾宝玉

    《红楼梦》原著中,嫁给贾宝玉的那个美人,不是林黛玉也不是薛宝钗更不是史湘云!《红楼梦》中美女如云,贾宝玉娶了哪个美人?当然是秦可卿!《红楼梦》最重要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贾宝玉与秦可卿有夫妻之名贾宝玉在梦里遇见了

  • 猪八戒为何取经路上遇到困难就要求散伙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西游记,猪八戒

    一部西游史,就是唐僧带领一众徒弟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过程。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大费周折,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意想不到的困难,各式各样的妖怪层出不穷,稍不留神就着了道。要不是几个徒弟尽心尽力扶保的话,一百个唐三藏恐怕也不够妖怪们分的。好在一路有惊无险,九九八十一难过后

  • 潘金莲到底因为什么变坏,是身世经历还是虚荣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北宋,潘金莲

    一部水浒,红人无数,无论是武松鲁智深还是李逵宋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作为中华木耳之代表,潘金莲更是留下了“千古佳话”,她所演绎的故事让人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真正深读水浒的人会发现,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子,她出身微寒,少时便被卖到张大户家里做丫鬟,说是丫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