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献忠的义子中名气最大的是哪些人?

张献忠的义子中名气最大的是哪些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25 更新时间:2024/2/4 9:59:25

明朝末年,受朝廷苛政及自然灾害影响,失地农民起义不断,大大小小的起义军有数百股,在这些起义军里能和李自成分庭抗礼的就属后来在四川建立了大西国的张献忠了。张献忠是个真正的枭雄,为人残暴且不讲亲情,在危急时刻总是能放下包袱,比如他就常在即将战败的关键时刻杀妻杀妾杀子,因为妇孺和幼儿会拖累大军。但对于能紧跟自己征战的义子们却另眼相待,张献忠一生收了数十名义子(也可能数百),都是征战途中收养的孤儿,这些人随他征战四方,是张献忠用来掌握部队的有力支持者。和明军作战十几年,这些义子们也都死的差不多了,存活下来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到张献忠被清廷的豪格击败后,大概就剩下四名义子了,分别是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和李定国。他们掌握着大西军最后的部队,张献忠临死前交代他们要联明抗清,这四个人也遵从他的遗愿率部归明,受南明永历朝廷管辖,并且在西南战场上成为清军挥之不去的噩梦。 孙可望:他是四义子中的老大,所以归明后原大西军改编的军队以他为首。但孙可望气量狭小,为完全掌握军队甚至掌握南明朝廷,先是借故解除刘文秀的兵权,而后又试图谋害四义子中战功最大的李定国。两人之间不得不发生了一场同室操戈的大战,孙可望战败后投降清朝,向清廷出卖明军虚实,因为他曾经是西南所有抗清武装的领头人,所以他供述给清朝的情报让明军损失巨大,孙可望也因此被清朝封为义王。但好景不长,当南明朝彻底完蛋之后,孙可望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最后被清廷找机会杀害。

艾能奇:他是四义子中最早战死的,不过不是和清军作战时战死,是在和西南少数民族土司作战时遭埋伏中毒箭身亡,他如果不死,极有可能成为孙可望的帮凶,因为他向来不拿明朝当回事,即使跟着孙可望他们归明了,也依然保留着流寇的习性,他曾经擅杀南明的内阁辅臣,并且在永历皇帝给他封国公时拒不接受,还扬言“大丈夫当自为王”,如此骜不驯,幸亏早死,否则一定是不稳定因素。

刘文秀:他在归明后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因功被永历帝封为蜀王。早先孙可望欲独揽大权,担心他和李定国的威望而借故解除了他的兵权,孙可望和李定国大战时,他帮助李定国击败孙可望。但永历朝廷在抗清大业上更倚重李定国,使得李定国威权日重,所以刘文秀很嫉妒,结果因妒生病不治而亡。

李定国:永历朝封他为晋王,和延平郡王郑成功一东一西并称南明两大擎天臂助。正是因为他和郑成功的不断伐清行动使得南明多存活了二十多年,李定国最大的功绩是在广西和湖广打出的“两厥名王”的战斗,烧死定南王孔有德和阵斩努尔哈赤之孙敬谨亲王尼堪。收复失地数千里,打的清廷几欲求和。但此时孙可望在后方叛乱使得李定国功亏一篑,不得不回军和孙可望决战,结果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孙可望降清后,李定国成为南明永历朝的军事决策者,但这个时候清廷已经恢复元气,再加上李定国在孙可望走后没能团结好孙留下的旧部,甚至和同为四义子的刘文秀起了矛盾,没能整合好孙可望降清后的局面。另外和福建的郑成功在政治立场上的分歧使得他们始终没能真正联手抗清,最终被清廷各个击破。永历皇帝被缅甸扣留时,他曾准备发兵营救,但在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后悲愤发病而亡,他和郑成功同年同月去世。李定国有一个儿子李嗣兴后来降清,清廷对他和别的大西军和大顺军残部将领不同,很是善待他,李嗣兴在清朝做到陕西宁夏总兵之职,不知道李定国地下有知会怎么想?

到南明时,西南地带的抗清主要力量就是张献忠四义子率领的部队,同为农民军出身的大顺军残部就不如他们,当然这个和大顺军曾攻进北京逼死崇祯皇帝,不受南明朝廷信任有关系。和南明文官集团的党争一样,南明的各个军队之间也没有统一有力的领导人,抛开李定国和郑成功两大势力不谈,单就西南抗清武装来说,张献忠四义子之间就因主导权没能搞好团结,怪就怪明末没能出现一个朱元璋似的强力领导人,使得几大武装势力各自为战,无法战胜北方高度集权的清廷也就很正常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媒婆官媒和私媒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古人四大喜事之洞房花烛夜,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的帮助媒婆。常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想要结婚,没有媒婆帮忙是不行的。 媒婆,一般指的是专门牵缘拉线,促成一桩婚姻好事的妇女。古代未婚男女禁忌多,所以产生了男女婚配的中间人,也称红娘,冰人等。这是古代最重要的职业之

  • 战争中差点被蒋介石枪毙的将军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中涌现出很多著名将领,名将的诞生,总免不了士兵的大量牺牲。有两位同样以守城闻名的将领,一位拒降突围却被蒋介石亲批死刑,另一位在降日后反获青天白日勋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两次守城战役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两位名将所涉及的两次关键战役。1943年11月23日,日军第116师团猛攻常德,遭到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怎么排级别?考试流程与等级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等级含义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

  • 明清时期的举人最高可以做到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考中了举人,是进入了仕途的门口,由吏部管理,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委任如教喻、县丞、主薄等,可以做副县级待遇的官。考中举人才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会试,相当于国考。中举者在次年春必须进京参与会试,也就是考进士。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清朝新录取的贡士,在殿试之前还必须进行一次复试,复试结果,按成

  • 三国的歇后语中有哪些是关于刘备的歇后语?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歇后语之关于刘备的歇后语: ●【刘备卖草鞋】本行●【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吃曹

  • “二十等爵位”指的是什么?每个爵位能享受怎样的待遇?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秦孝公五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彻变革,不仅国力大增,且军队战斗力开始飞速提升。而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如此强大,主要便是源于秦国独具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制,其实可以看作是对周朝阶层的进一步细

  • 吐蕃为啥改名西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一个人,突然改了名字,肯定有原因的。一个城市,改了名字,自然也有原因。西藏,是经过吐蕃改名而来。只是,现代人很少知道吐蕃为啥改名西藏?吐蕃这个名字,其实也挺好的,为啥要改成西藏呢? 西藏现代人之中,不少人去过西藏。不过,如果说去吐蕃,可能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其实这是同一个城市。首先我们来说说吐蕃的&l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故事中,关于母亲的故事非常多,而其中这三则最为经典。1、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孟母是鲁国大

  • “慈母”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慈母”一次如今被我们用来形容为慈祥的母亲,是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不过“慈母”最早前并不是这个意思,最初与“慈祥“无关,是个伤心人。“慈母”最早现身于《仪礼》: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

  • “上下其手”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上下其手”一词表示玩弄手法,颠倒是非的意思。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文学作品中常用“上下其手”形容男人对女人的猥亵,殊不知这个词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词典出《左传》。楚康王和秦国人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大夫皇颉出城与楚国的穿封戌交战,结果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