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万岁”称呼的历史由来

“万岁”称呼的历史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88 更新时间:2024/2/25 14:45:40

“万岁”一词最早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罢了。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常呼“万岁”,但并不是皇帝的唯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此时,“万岁”一词还是比较平常的。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己有,但民间遇到值得庆贺的事,还是有人呼“万岁”。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万岁”这个词,在历史上,一是用作人们欢呼用,二是用作封建帝特定的称谓。

秦汉以前,欢呼“万岁”是很普遍的事情。《战国策》中《冯谖客孟尝君》一文记载:冯谖在薛地,替孟尝君烧掉了百姓们的债券,大得人心,“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这个“万岁”就是人们由于内心喜悦以示庆贺的欢呼语。

汉武帝曾想把“万岁”攫为己有。但是人们一到高兴时还是欢呼“万岁”。他禁不了,也无可奈何。以后,对“万岁”的使用,越来越严。从宋朝开始,“万岁”成了皇帝的专用名词。皇帝成了“万岁爷”。如果有大臣被称“万岁”,就是犯禁,要受到重罚。宋代着名的忠臣寇准,有一次与温仲舒同行,路上遇到“狂人”,迎着他的马高呼“万岁”。这事被寇准的政敌向皇帝告发了,寇准因此罢去同知枢密院的高级职务,降为青州知州。后来,如果谁再随意欢呼“万岁”,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到了明代,规定更加严格,除了“万岁爷”,还有“千岁爷”、“九千岁”等称谓。

中国人都知道,以前的皇帝都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万岁”,不过最早的“万岁”倒不是皇帝独有的。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国以前,传世文献中并未有“万岁”之记载,但在一些铭文中已多有“万年无疆”“眉寿无疆”这样的字眼。然而它并不是专对天子的赞颂,而仅是一种行文款式,铸鼎者皆可用。与此同时,“万年”一词也出现在《诗经》中,如“寿考万年”“君子万年”“天子万年”“万寿无疆”等,从其语境可知,这大多是人们常用的祝福语。宋人高承就曾指出:“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战国以降,“万岁”一词开始成为一个较为流行的词语,它的含意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的字面含义,即祝福长寿长生的歌颂词;二是表示致敬赞叹的欢呼语;三是表示“死后”的讳称。此后,伴随着专制皇权的确立和加强,这样一个拥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开始为帝王所独有,并逐渐成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代名词。

真正把“万岁”两个字变为皇帝独享的那是汉武帝,当时随着儒家的被皇帝定于一尊,“万岁”也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从此,“万岁”成了最高封建统治者的代名词。稽诸史笈,这是汉武帝精心炮制的政治谎言的产物。史载: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糇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不答。”“呼万岁者三”,谁呼的,荀悦注曰:“万岁,山神称之也”原来,是神灵向汉武帝高呼“万岁”,以致敬礼;而且,汉武帝向神灵致意还礼,无不答应,真是活龙活现!汉武帝为了神化君权以强化封建专制而编造的“咸闻呼万岁者三的神话,成了后世臣民给皇帝拜恩庆贺时,呼万岁”雅称“山呼”的不典之典。

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

曾有报道称,近现代着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

1949年3月,黄炎培在中共秘密组织的帮助下,辗转到达北平。当天晚上,刚进北平西郊的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又单独设晚宴招待黄炎培,两人畅谈时局直到深夜。这是其他人士没有得到的殊荣,黄炎培心潮澎湃。到第三天,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口号:“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也有文章称,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文章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期间,蒋介石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

中国台湾媒体人张友骅说:“那天,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走进官邸,就一连高喊了3遍‘毛主席万岁!”蒋介石日记里面也写道,他说他很佩服毛泽东以毛泽东那样大的烟瘾,居然在跟他对谈的8个小时里,没有抽一根烟,这个让蒋介石着实“吓了一大跳”。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人为什么竖着从左往右写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长久以来,国人都是竖着写字的,直到近代,这种写字风格才伴随着西方文明在我国的深入而消失!不可否认这又是一种中华文明的退场,而现在的我们是否还知道这种文明是如何进场的呢?具体说法有如下几个:1、最早是在竹简上写字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

  • 存折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据史书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机构是南北朝的“质库”(类似典当业),到了唐朝中叶出现了“柜坊”等,凭证有相互约定的实物,即具体的一样东西,较多的则使用“凭贴”、“书贴”、“文券”

  • 陛下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陛”的解释简单明了:陛,宫殿的台阶。如,石陛。在《辞海》中,“陛”字条目下的解释又多了“帝王”二字,即“帝王宫殿的台阶。同时,举出《战国策·燕策三》:“秦武阳奉地图匣

  • “江山社稷”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看古装剧的时候总会听到“皇上”说江山社稷,社稷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的国家的意思,为什么古代称国家为社稷呢?社稷说法由来,小编以下为大家解说。“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

  • 唐三彩的颜色是哪三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什么意思?三宝殿具体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呢?三宝殿又是在哪里呢?无事不登三宝殿是由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引申为有事而来。“三宝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有着现

  • 佛教四大金刚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四大天王民间又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乐神;南方增广

  • 十八罗汉排名及典故 十八罗汉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罗汉,即为阿罗汉,梵名(Arhat)他们是佛的得道

  • 耳环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史料记载说,当初,妇人大多

  • 妈祖庙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妈祖 ,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爲航海保护神,而且作爲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在以福建爲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