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的意义
半部论语,是一个针言,指旧时对于《论语》的夸奖之辞。出自宋·罗太经《鹤林玉露》。
半部论语的来由
《鹤林玉露》:赵普再相,人行普山东人,所读者行《论语》,盖亦少陵之道也。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稍不隐,对于曰:“臣仄死所知,诚没有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世界,古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子。”普之相业,固已能有愧于《论语》,而其行则世界之至行也。墨文公曰:“某少时读《论语》便知爱,自后供一书似此者卒无有。”
半部论语的故事
赵普,本先是赵匡胤脚下的推民。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军队抵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献策,收动陈桥叛乱。赵匡胤做了天子,创建了宋代,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协助宋太祖一致了齐国,做了宰相。宋太祖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旧是宰相。有人对于宋太宗道赵普教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典范《论语》,当宰相没有失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道您只读过一部《论语》,那是实的吗?”
赵普老厚道真天回覆道:“我所明白的,的确没有凌驾《论语》那全体。从前我用半部《论语》帮助太祖仄定世界,如今我用半部《论语》帮助陛下,世界宁靖。”
厥后赵普病逝,家人挨开他的书箧,内里果然只要《论语》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