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遣子诗》(唐.黄峭)的原文及赏析

《遣子诗》(唐.黄峭)的原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63 更新时间:2023/12/26 18:55:47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这是唐代诗人黄峭(872953)的一首遣子诗。

与其说这首诗是遣子诗,不如说是言志诗。

好男儿是穷守故里,还是外出闯荡?在这首诗中,黄峭旗帜鲜明地给出了答案,欲求富贵,必闯四方,必当自强,正所谓“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黄峭有这个想法,与他年少时外出闯荡的经历密不可分。唐昭宗时(约892),福建南平邵武水灾频繁,地方军阀混战,二十岁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安抚灾民,武装自卫。随后毅然走出家乡邵武和平坎头村,应召入伍,得遇李克用的重用与赏识。不过五年时间即因功升管江浙两广军务。第六年,黄峭又因勤有功,被唐昭宗封为工部侍郎。

后梁开平元年(907),唐朝灭亡后,黄峭绝食数日,弃官归隐。次年,36岁的他返回故里,创办和平书院,教谕后人矢志求学。这一段从军生涯,磨砺了他的意志,打开了他的格局,从而萌生了教育诸子,远走他乡寻求功名的想法。

黄峭娶有三妻,生二十一子。八十岁时,均分所积资财给诸子。除留下三妻的各自长子,遣余子散居各地,并授家谱一帙,作为日后相认的凭证。诸子临行时,黄峭口授一诗,即是这首诗。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信马登程”,言诸子即将程。“往异方”,即离开故乡,外出求功名。“任寻胜地”,任意寻找一方乐土,也比呆在故乡好。“振纲常”,即光宗耀祖,振兴黄家雄风。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足离此境”,脚一旦离开了家乡。“非吾境”,家乡就不再是家乡。“身在他乡”,身子到了他乡。“即故乡”,他乡就是故乡。苏东坡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想必正是从此受到启发。一个能给你功名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所以,历代帝王总将自己发迹处作为自己的国都或国号,就是这个道理。

十七岁的毛泽东就曾给父亲留下豪言壮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最后,走出时是农家少年的石三伢子,回来时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

黄峭在这里就是劝慰诸子不要留恋故乡,努力干事,成就梦想,功成名就之处,就是你的故乡。

“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须荐祖蒸尝。”“朝夕莫忘”,就是早晚不要忘记。“亲嘱咐”,就是亲人的嘱咐。“晨昏须荐”,早晚都要祭拜。“祖蒸尝”,备好供奉祖先的食物。这里是告诫儿子们不要忘记人生的出处,更不能数典忘祖。走出去,并非是要忘记故乡宗亲,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光宗耀祖,达成所愿。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漫云富贵”,就是说不要说富贵。“由天定”,由老天决定。“三七男儿”,指二十一个儿子,都要自强自立,独当一面,勇闯天涯,成就自我。

北宋汪洙的《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其诗境大抵脱胎于此。现在“男儿当自强”这句话,被黄霑加以发挥写成了一首歌,早已家喻户晓,广为传唱,也成为无数中华男儿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黄峭却能为孩子未来着想,任凭孩子去闯,去干事,可谓眼光超前。

他对孩子们说:过去我参与行军,走遍了半个天下,回想闽、粤、赣、江、浙等地,山环水秀,富饶肥沃的田地,到处都有,但是大多无人耕种,只要开发,便成乐土。除去三位长子留下,其余不得留恋故土,相地而居,随地命名。

孩子们回答: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娱老”,父亲已是八十高龄,怎还叫我们远走他乡?

黄峭慨然长叹:谁说散不如聚,留恋这个小地方。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池中之鱼远逊于云间之鹤。树挪则死,人挪则活。良骥安能伏枥,骏马岂畏驰骋?男儿当自强,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四海为家,志在四方,放眼世界。

正是有黄峭这样的家长,才成就了家族的荣耀,二十一位,四位成了进士、八位成了将军。如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黄峭后裔,有近千万众之巨,可谓黄氏第一大家族,而这一成就正是他思想开化结出的丰硕成果。

标签: 遣子诗黄峭

更多文章

  • 《<战国策-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的原文以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策

    原文: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国虽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对曰:“不可。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王固先属怨于赵,而后与齐战。今战不胜,国无守

  • 董卓的谋士李儒去哪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李儒

    说起李儒去哪了?不少人都得懵一下,是啊李儒去哪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有点“曼德拉效应”,演义中其实交代了李儒的结局。董卓大闹凤仪亭后,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有了裂痕,李儒建议董卓把貂蝉赐给吕布。董卓先是同意,后又后悔了。李儒追问此事惹得董卓老大不高兴,说你怎么不把你妻子送给吕布。李儒碰

  • 曹操的优势比刘备好,为何诸葛亮最后选择跟随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诸葛亮

    最主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有政治洁癖。也就是说诸葛亮有匡扶汉室的想法。汉献帝的“衣带诏”大白天下之后,曹操就是名副其实的汉贼,有“洁癖”的诸葛亮不可能去保一个汉贼。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小原因。1、能当谋士的一般都是出自士族大家,拖家带口的比较多,他们出

  • 《道德经》全文及翻译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都不是永恒的名称。无任何名称,正是天地的元始。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万物的

  • 贾政的人物性格,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政

    贾政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但是他并不喜欢人人都喜欢的贾宝玉,甚至还打过他,这不免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脾气很火爆的人,其实贾政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从小喜欢读书,并且十分孝顺,所以贾政有着很多让人值得捉摸的性格,那么贾政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呢?贾政为什么会打宝玉呢?贾政的人物性格贾政是荣国府中的二老爷,

  • 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是谁?才女林黛玉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林黛玉,陈晓旭,蒋梦婕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小说里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而《红楼梦》又是中国经典的名著,所以有很多导演将它拍摄成了电视剧,而女主角林黛玉的扮演者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她的一颦一簇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那么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是谁呢,身为才女的林黛玉有着怎样的结局,她是怎么死的呢?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是谁在红楼

  • 《病中游祖塔院》(宋·苏轼)的原文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病中游祖塔院,苏轼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治愈诗。在诗中,苏轼开出了大宋史上最佳治病秘方安心,治愈世人近千年。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心境”。人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有一

  • 倚天剑与屠龙刀最后去了什么地方?又在何人之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倚天剑,屠龙刀最

    倚天剑总共有两把,一把传说是三国曹操的佩剑,还有一把是金庸小说中的倚天剑。倚天剑与屠龙刀都是天下至凶之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是不祥之物。张翠山与殷素素都是因为屠龙刀而死,由此可见一斑。倚天剑下的明教亡魂更是不计其数。宝刀屠龙,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尊。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是江湖中人人知道

  • 《汉书·惠帝纪》的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惠帝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帝年五岁,高祖初为汉王。二年,立为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赐民爵一级。译文:汉孝惠帝刘盈,即位前是汉高祖刘邦的太子,母亲是吕皇后。孝惠帝五岁时,汉高祖刘邦称汉王。刘邦称汉王的第二年,孝惠帝被立为太子。汉十二年四月,汉高祖刘邦

  •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宋·欧阳修)的原词与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欧阳修,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这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一首闺情词。这首闺情诗,意境绝美,淡淡的闲愁,从闺阁之中缓缓流淌,使得这场夏雨也惹上了一丝寂寞的味道。一个人要何等寂寞,才能听到柳外的轻雷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