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有政治洁癖。
也就是说诸葛亮有匡扶汉室的想法。汉献帝的“衣带诏”大白天下之后,曹操就是名副其实的汉贼,有“洁癖”的诸葛亮不可能去保一个汉贼。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小原因。
1、能当谋士的一般都是出自士族大家,拖家带口的比较多,他们出仕差不多都是一个原则~就近。
他们不会抛家舍业的跑去敌对势力工作,除非不看好当地的这个主公。
不看好的情况下,有三种做法:不出仕;劝主公投降;安顿好家族再换主公。
诸葛亮家里没几口人,虽然已经称不上家族了,但他老丈人家在荆州是大族啊,诸葛亮不能不管不顾的跑去曹操那?
2、君主有了固定的谋士团队,普遍没有积极主动挖掘新谋士的想法。除非他想图谋某个地盘才会主动拉拢人。
比如曹操暂时没有取益州的打算就看不上来访的张松。就是刘备有了地盘有了诸葛亮,不也把庞统扔到耒阳当了一个县令吗?没有诸葛亮和鲁肃的保举,刘备很可能就开除了庞统。
诸葛亮名气只是在荆州这片高,在北方没什么名气。你没有献城或者卖主的功劳,不可能身居高位,只能从小官做起,即使是小官那也得有人举荐。都说文人相轻,北方的士族豪绅凭什么举荐你一个南方来的小青年。
就像徐庶这样的在曹军中已经有了名气的文人,在曹操那也只熬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位置。诸葛亮毫无基础,没有人帮衬的情况下能做到什么程度?
诸葛亮投刘备就不同了,刘备正缺谋士,给他办事的谋士有,能给他规划事业,出谋划策的谋士一也个没有,诸葛亮去了就是首席谋士,而且刘备是潜力股。
换谁处在诸葛亮这个状况,也得是弃曹操投刘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