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成语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背后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87 更新时间:2024/1/19 0:47:47

【成语名字】:拾人牙慧

【成语拼音】:shí rén yá huì

【成语释义】: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拾人牙慧”。

【成语用法】: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成语造句】:

1.发表意见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要拾人牙慧。

2.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3.我要的是创新的点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十分崇尚玄理,学者众多,形成玄学。殷浩就是其中的一个。殷浩喜好《老子》《周易》等。因殷浩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被人称为“殷中军”。就连镇西将军谢尚年轻时也久闻殷浩盛名而特意去拜访,殷浩说了几百句话,谈吐举止有风致,辞藻丰富多彩,使人震惊。据说谢尚全神贯注地聆听,听着听着便汗流满面。后来,殷浩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究州、青州的兵马,但殷浩没有军事经验,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但是殷浩也没有说过半句怨言,神情坦然,依旧谈道咏诗,只是整天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大字。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小时候聪明伶俐,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曾称他有“出群之器”。但殷浩对他的要求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见韩康伯正在对别人大发言论,很好奇,就凑近仔细听。结果发现韩康伯所讲的内容,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根本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自鸣得意。殷浩很不高兴。后来他对朋友说:“康伯自以为得我真传,其实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后人根据“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提炼出成语“拾人牙慧”。

【成语接龙】:

拾人牙慧→慧业才人→人人皆知→知恩报德→德輔如羽→羽扇纶巾→巾帼须眉→眉飞眼笑→笑中有刀→刀光血影→影只形孤→孤豚腐鼠→鼠目寸光→光焰万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

标签: 成语拾人牙慧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把解雇工作叫“炒鱿鱼”?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炒鱿鱼,解雇工作

    旧时,外地人到广东、香港一带去打工,雇主一般都会提供食宿,但是却不提供铺盖卷儿,铺盖卷儿都是打工人自己背来的。那个时候,打工人的权益是没有任何法律保障的,全凭雇主的一句话,让你留就留,让你走就走。如果雇主不需要你了,你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打工人得立马背起自己的铺盖走人,俗称“卷铺盖&rd

  • 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历史地位谁更高,你支持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前赤壁赋,王勃,滕王阁序,苏轼

    真的很难区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历史地位谁更高,你支持谁?没有比这更难回答的问题!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期间意志消沉,在这样的心境下与客人泛舟游赤壁时,一时兴起,讨论起赤壁之战,这下了这首《赤壁赋》,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将自己内心的矛盾

  • 状元的状是啥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状元

    我们都知道,状元,一般指考试第一名,如高考状元。进一步可引申为,某行业成绩最突出的人。元,有首、第一的意思,比如元首,元月。那状元的状,是啥意思?科举制度,一般认为始于隋朝。状元一词,普遍说法称源于唐代:唐代,进京应试的考生,需要向礼部“投状”。投状,呈递文状。状,文状,文书

  • 毛主席经过怎样的深思熟虑后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毛主席,陈毅

    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屈辱的党内老同志陈毅彻底恢复名誉,二是说明像陈毅这样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受到过批判的老同志,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是值得信赖的。 1972年1月6日,长期受林彪一伙迫害的国务院

  • 英国企图对我国进行核打击!中国的实力让它放弃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英国,核打击

    1961年,英国在新加坡悄悄部署了48颗原子弹,计划轰炸我国。不过一直不敢动手,到了三年后,更是灰溜溜撤退了。 从16世纪开始,英国就开始了海外扩张,在外海建立了无数殖民地,通过剥削殖民地成为了世界强国。不过到了一战时,英国的海外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很多殖民地都独立。 到了二战后,英国殖民体系

  • 汉恒帝刘志与宦官结盟清洗粱氏一族,发动“党锢之祸”,导致宦官专权,东汉王朝千疮百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恒帝,刘志,党锢之祸,宦官专权

    159年,27岁的汉恒帝刘志偷偷摸摸跑进厕所,一口咬破手指,对着尾随他进来的5位太监说:“今天我立下盟约!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位太监露出了诡异的微笑…… 汉恒帝刘志,是东汉王朝的第十位皇帝,可他能称帝,全凭超常的运气! 作为汉章帝刘

  • 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为异性兄弟之后为什么没有散,他们的凝聚力根源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

    三国时代,最耀眼的人品代言人非刘关张莫属,三人自从桃园结义以来,彼此始终忠贞不渝,即使多次在战斗中被打散,也能够重新聚拢到一起,正所谓"流水的徐庶孔明庞统、铁打的刘备关羽张飞"。 那么,三人为什么能够如此具有凝聚力呢,根源在于,三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正因如此,本来一个是

  • 平谷村惨案:日军最无耻的暴行!平谷村所有村民无一幸免,他们究竟有多丧尽天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平谷村惨案,平谷村

    抗战时期,平谷县有位叫刘杰英的女战士,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建立赫赫功勋,被誉为平谷县第一女八路。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刘杰英是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 她的亲人朋友在她面前被杀害,她正是带着报仇雪恨的想法,才决定参加八路,走上了抗日道路。 那场大屠杀发生在1944年,日寇来到平谷县,却没有像以往那样

  • 清朝先后封了四个异性藩王,却只有“三藩之乱”,还有谁没参与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藩之乱,藩王

    康熙十二年,清帝国遭遇了一场巨大的叛乱,这场叛乱差点让千古一帝康熙栽了跟头,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有惊无险,叛乱以失败告终,这就是清初有名的“三藩之乱”。 清初时期,清廷分封了四位从明朝投降的汉人藩王,可为什么在后来的叛乱中,只有三位藩王参与呢?这就要跟这四位藩王各自的人生经

  • 杀母立子: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汉武帝为防止再度出现“吕后”,杀了钩弋夫人,难道钩弋夫人就没有任何过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杀母立子,刘弗陵,钩弋夫人

    一天汉武帝与钩弋夫人正常缠绵,不料汉武帝突然甩开钩弋,对着身边的宦官说:把她给朕拖下去,处死! 钩弋看着刚刚还和自己你侬我侬的汉武帝非常的震惊,于是大喊着:皇上饶命,饶命啊! 汉武帝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说道:你们聋了吗?听不到朕说什么?说罢,宦官就把钩弋拖下去处死。 钩弋作为汉武帝最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