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难区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历史地位谁更高,你支持谁?没有比这更难回答的问题!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期间意志消沉,在这样的心境下与客人泛舟游赤壁时,一时兴起,讨论起赤壁之战,这下了这首《赤壁赋》,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将自己内心的矛盾用主客对话记录下来,表达了他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让后人为之传唱。苏轼一生坎坷,尽管生活虐他千百遍,依然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苏东坡低谷时写下的千古名篇《赤壁赋》,迷茫的时候看一看,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苏轼自然是一座让人高山仰止的存在,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后来者只能远观、真正能够从苏轼身上或作品中悟到学到人生真谛的更是几无可能!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东坡非普通人、无论是出身还是仕途、他人都无法效仿和复制、更别说乌台诗案后坎坷和磨难接踵而至、更是非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所以我们不能只羡慕苏轼“全才+天才”存在、更要先细细品味其不凡的人生、再来品读其作品中的人生智慧和宇宙哲学、对现代人来说、读后若有所悟,智有所启、足矣。
苏轼的千古名篇《赤壁赋》,能够在我们迷洗茫时少许增添了一些勇气和豁达,人生起起落落,从来如此,也决无偏心之时。一醉方休,忘却伤痛,从头再来。
王勃大天才,16岁大唐素幽科及第,比肩武则天后期科举制度的进士,16岁是大唐最年少官员,皇子老师,这不是网红啊,是天才的节奏啊,初唐四杰之首,真才子!
哪个网红可以处在时代的第一位啊,天才,王勃此后千年无一位能够超越来看,也验证了是真天才,少年出天才,不奇怪,只是王勃英年早逝,在写完这《滕王阁序》的第二年,回家途中坐船时,不小心跌落进水里去世。
当时的他才26.7岁,如果说再多活几年,阅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应该会写出更优秀的文字来吧。
但是他留下的《滕王阁序》确实名垂青史,万世不朽之作,相对前朝和那个时代,文体已经是极其自由了。
没有过分去追求工整押韵,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赋,气势磅礴,词藻华丽,成就了一段历史,一段佳话;一部顶峰,一部绝响。
高言大义,文采风流,后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赤壁赋被后世认为是苏轼的思想境界逐渐趋于三教合一的征兆,而其文学成就则继承和广大了苏轼一贯的气度及风采,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最著名、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苏轼本人的代表作
这二者到底谁的历史地位更高一些呢,也一直以来让很多文人雅士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苏轼的《前赤壁赋》何止堪比,应是超越,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有怀古伤今的悲咽,有精神解脱的达观,是时代悲剧和人生豁达的矛盾统一,非滕王阁序表达个人情感的“小我”可比,虽然滕王阁序的词韵俊美,论境界苏轼必须排第一。
也有人觉着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才是千古绝唱,万世流芳。文人墨士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喷薄而出。《滕王阁序》的文采,在我国古代还是屈指可数的。
我们还是应该把它当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当时这篇文章是即兴发挥,脱笔而出,只能说王勃才能非凡,笔惊鬼神,感觉李白早生在场也干不过。
而且王勃这篇文章目的也达到了,且不说让滕王阁成为千古名楼,就说文中捧了阎公及诸位才子,使该文天下传诵,唐高宗看后立马准备重用,一篇文章牛逼如此,谁人可挡?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年来关于《赤壁赋》和《滕王阁序》的争论一直都各有各自的道理。
二者想要一较高下太难了,我们来评论一篇文章的好坏,并不是看文章是否华丽,文章不是越华丽越工整就越有艺术价值,也不是不华丽思想就不高了,但无论是哪一篇,在当时的反响都是振聋发聩的。
这两篇文章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后人产生的影响都是深刻长远的,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