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啥意思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啥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82 更新时间:2024/1/2 16:01:16

古代中国民间把夜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分为五更:

一更:19:00-21:00

二更:21:00-23:00

三更:23:00-01:00

四更:01:00-03:00

五更:03:00-05:00

俗语“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这句俗语我们经听老一辈的人提起,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更人

所谓“一更”指的是现在的晚七点到九点。在这个时间段,大多数人都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并回到家中,与家人一同享用幸福的晚餐。

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古人而言,这是他们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问。

所以这个时辰家家户户都很热闹。而“一更人”指的就是这个时候人的活动频繁的意思。

二更火

所谓“二更”指的是现在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在这个时间段,没有什么休闲方式的古人,只能乖乖地躺在床上,慢慢地进入梦乡。

那时候没有电灯的照明,人们只能靠蜡烛,散发出的微弱芒。基本家家户户都为了省灯油所以睡下了,漫的黑夜就此开始,因而人们将这个时间段称为“二更火”。

三更鬼

我们经常说“半夜三更”,其实三更就是指十一点到一点这段时间。这个点儿是夜晚中夜色最浓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说的也就是这个时间段。

更夫通常在这个时间打更也是为了给夜晚出行的人提个,不要三更半夜被路上的东西吸引了。

过去人们也比较迷信,信奉鬼之说,认为鬼魂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出来活动,再经过说书先生的传播,人们便定俗成地将三更天,定义成鬼魂游荡出没的时间段,因而人们称“三更鬼”。

四更贼

四更指的是一点到三点之间,又称鸡鸣或者荒鸡。这个点儿的天虽然还是很黑,但是已经要开始亮了。

这个时间段的人也是睡得最沉的时候,所以干些鸡鸣狗盗之事的人都是这个时间段出来活动。所以,这个时间点也被称为“四更贼”,也可叫做“狗盗”之时。

古时候更夫敲锣报点,都会在四更天提醒大家注意防盗,久而久之,四更贼这种说法就流传下来了。

关于“四更贼”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战争有关。偷袭是战争中常见的手段之一,据说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在四更天的时候,夜袭敌方的营寨,因为这时候的防守最为松懈。

五更鸡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所谓“五更”指的便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没有闹钟的古人,除了依靠强大的生物钟起床之外,还得依靠鸡打鸣,村民们也准备收拾超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了。因而便有了“五更鸡”这一说法。

标签: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

更多文章

  • 成语土龙刍狗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怎么造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土龙刍狗

    【拼音】tǔ lóng chú gǒu 【释义】刍:喂牲口的草。土制的龙,草扎的狗,是古代祭奠的用品,用以乞雨。比喻尊贵于一时,却只是徒有其名,并无其实,名不副实。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杜微传》:“微自乞老病求归,亮(诸葛亮)又与书答曰:&

  • 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的艺术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傣族剪纸艺术

    傣族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剪纸艺术的图案造型,傣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传承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一、傣族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傣族人口众多,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艺术而闻名。

  • 传统技艺中的漆器图案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漆器,漆器制作

    漆器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中国,早期的漆器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漆器制作利用的是来自漆树的树脂,通过多道涂漆、干燥和打磨等工艺步骤,使其形成坚固耐用的表面。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通过漆器的制作和装饰,表达了对自然、神话和人文的追求与理解。漆器不仅仅是实用工艺品,更是一种视觉叙事的

  • 五代西蜀诗歌为什么偏重于世俗和享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俗化,西蜀

    政权更迭频频,10年左右就能换一个新皇帝,各地流民更是无数,这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内局面。 对比之下,南北方的情况稍有差异。北方黄河中下游一带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南方的各割据政权则相对稳定。尤其是地处长江中上游的西南地区,在五代十国近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乱。 正是在社会安定的大背

  • 成语兰因絮果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兰因絮果

    【成语名字】:兰因絮果 【成语拼音、注音】:lán yīn xù guǒ、ㄌㄢˊ 一ㄣ ㄒㄨˋ ㄍㄨㄛˇ 【成语释义】:兰因:比喻美好的因缘。絮果:飘扬的飞絮,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始合终离,结局不好。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丑奴儿令》:&l

  • 安徽黄梅戏起源于湖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梅戏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女驸马》和《天仙配》,都是黄梅戏的经典曲目,传唱度极高。 提到黄梅戏,很多人的第一联想,都是安徽,以及安徽安庆。 实际上,安徽黄梅戏,起源于湖北。 黄梅戏之所以有

  • 清朝扇面画的渊源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扇面画,清朝艺术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期,扇面画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成为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清朝扇面画的历史渊源、审美特征、艺术价值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究清朝扇面画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对

  • 六博棋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演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六博棋

    六博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传统游戏,其文化地位和历史演变一直备受关注。 六博棋的形制与规则 六博棋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棋类游戏,它有着独特的形制与规则。其形制包括棋盘和棋子,棋盘为正六边形,由12条边构成,每个角上有一个小方块,这个小方块通常被称为“六博阁”。棋盘

  • 成语镂脂翦楮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镂脂翦楮

    【成语】镂脂翦楮 【拼音】lòu zhī jiǎn chǔ 【释义】雕刻油脂,剪裁楮叶。喻徒劳无益。 【出处】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其人之元成,浮务文藻,镂脂翦楮,何益之有?” 【语法】镂脂翦楮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镂脂翦

  • 成语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是什么意思?成语怎么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成语名字】: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成语拼音、注音】: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一ㄢˊ ㄓㄜˇ ㄓㄨㄣ ㄓㄨㄣ,ㄊ一ㄥ ㄓㄜˇ ㄇ一ㄠˇ ㄇ一ㄠˇ 【成语释义】: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