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舌挢不下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成语舌挢不下是什么意思?怎么造句?典故来源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64 更新时间:2023/12/19 1:22:08

【成语名字】:舌挢不下

【成语拼音、注音】:shé jiǎo bù xià 、ㄕㄜˊ ㄐㄧㄠˇ ㄅㄨˋ ㄒㄧㄚˋ

【成语释义】: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成语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讶或恐惧时。

【近义词】:大惊失色、畏缩不前

【反义词】:泰然自若、处之泰然

【成语例句】: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成语故事】:

齐国名叫信的中御府长病了,我去他家诊治,切脉后告诉他说:“是热病的脉气,然而暑热多汗,脉稍衰,不致于死。”又说:“得这种病,是天气严寒时曾在流水中洗浴,洗浴后身体就发热了。”他说:“嗯,就是这样!去年冬天,我为齐出使楚国,走到莒(jǔ,举)县阳周水边,看到莒桥坏得很厉害,我就揽住车辕不想过河,马突然受惊,一下子坠到河里,我的身子也淹进水里,差一点儿淹死,随从官吏马上跑来救我,我从水中出来,衣服全湿了,身体寒了一阵,冷一止住全身发热如火,到现在不能受寒。”我立即为他调制液火剂驱除热邪,服一剂药不再出汗,服两剂药热退去了,服三剂药病止住了。又让他服药大约二十天,身体就像没病的人了。我所以知道他的病,是因为切脉时,发现他的脉象属于热邪归并身体内里的“并阴脉”。脉象理论说:“内热、外热错乱交杂的死。”我切他的脉时,没有发现内热外热交杂的情形,但都是并阴脉。并阴脉,脉状顺的能用清法治愈,热邪虽没有完全消除,仍能治好保住性命。我诊知他的肾气有时重浊,我在太阴寸口依稀能切到这种情形,那是水气。肾本是主管水液运行的,所以由此知道他的病情。如果一时失治,就会变成时寒时热的病。

【成语接龙】:

舌挢不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打狗→狗盗鸡啼→啼啼哭哭→哭天喊地→地崩山摧→摧刚为柔→柔心弱骨→骨化风成→成名成家→家无礼→礼崩乐坏→坏法乱纪→纪纲人论→论千论万→万应灵药→药到病除→除旧更新→新婚燕尔→尔汝之交→交淡若水→水泄不通→通工易事

标签: 成语舌挢不下

更多文章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啥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

    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分为五更: 一更:19:00-21:00 二更:21:00-23:00 三更:23:00-01:00 四更:01:00-

  • 成语土龙刍狗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怎么造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土龙刍狗

    【拼音】tǔ lóng chú gǒu 【释义】刍:喂牲口的草。土制的龙,草扎的狗,是古代祭奠的用品,用以乞雨。比喻尊贵于一时,却只是徒有其名,并无其实,名不副实。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杜微传》:“微自乞老病求归,亮(诸葛亮)又与书答曰:&

  • 傣族剪纸艺术图案造型的艺术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傣族剪纸艺术

    傣族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剪纸艺术的图案造型,傣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传承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一、傣族剪纸艺术的历史背景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傣族人口众多,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艺术而闻名。

  • 传统技艺中的漆器图案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漆器,漆器制作

    漆器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中国,早期的漆器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漆器制作利用的是来自漆树的树脂,通过多道涂漆、干燥和打磨等工艺步骤,使其形成坚固耐用的表面。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通过漆器的制作和装饰,表达了对自然、神话和人文的追求与理解。漆器不仅仅是实用工艺品,更是一种视觉叙事的

  • 五代西蜀诗歌为什么偏重于世俗和享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俗化,西蜀

    政权更迭频频,10年左右就能换一个新皇帝,各地流民更是无数,这便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内局面。 对比之下,南北方的情况稍有差异。北方黄河中下游一带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南方的各割据政权则相对稳定。尤其是地处长江中上游的西南地区,在五代十国近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乱。 正是在社会安定的大背

  • 成语兰因絮果是什么意思?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兰因絮果

    【成语名字】:兰因絮果 【成语拼音、注音】:lán yīn xù guǒ、ㄌㄢˊ 一ㄣ ㄒㄨˋ ㄍㄨㄛˇ 【成语释义】:兰因:比喻美好的因缘。絮果:飘扬的飞絮,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始合终离,结局不好。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丑奴儿令》:&l

  • 安徽黄梅戏起源于湖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梅戏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女驸马》和《天仙配》,都是黄梅戏的经典曲目,传唱度极高。 提到黄梅戏,很多人的第一联想,都是安徽,以及安徽安庆。 实际上,安徽黄梅戏,起源于湖北。 黄梅戏之所以有

  • 清朝扇面画的渊源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扇面画,清朝艺术

    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期,扇面画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成为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清朝扇面画的历史渊源、审美特征、艺术价值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究清朝扇面画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其对

  • 六博棋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演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六博棋

    六博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传统游戏,其文化地位和历史演变一直备受关注。 六博棋的形制与规则 六博棋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棋类游戏,它有着独特的形制与规则。其形制包括棋盘和棋子,棋盘为正六边形,由12条边构成,每个角上有一个小方块,这个小方块通常被称为“六博阁”。棋盘

  • 成语镂脂翦楮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典故来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镂脂翦楮

    【成语】镂脂翦楮 【拼音】lòu zhī jiǎn chǔ 【释义】雕刻油脂,剪裁楮叶。喻徒劳无益。 【出处】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其人之元成,浮务文藻,镂脂翦楮,何益之有?” 【语法】镂脂翦楮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镂脂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