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浮虎还珠”,由“浮虎”和“还珠”两个典故组成,意在称颂地方官清正廉洁,为政仁德。
如《魏书、良吏传序》:“其于移风革俗之美,浮虎还珠之政,九州百郡,无所闻焉。”其中的“浮虎还珠”,即用此典。
据《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载:刘昆为弘农太守前,弘农境内崤山道上多有虎患,行旅不通。刘昆上任后,大力推行仁政,以仁德教化百姓,三年后,山中的老虎背负幼虎渡过黄河,离开了弘农郡。后来,“浮虎”就成了地方官为政仁德的代称了。
而《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则记载了“合浦还珠”的故事:
合浦盛产珍珠,可因为先前的太守贪婪成性,加上奸商滥采,使得珠贝无法生存,就慢慢的迁徙到交阯地界去了。这样,合浦就没了商旅,百姓也无以为生,很多人都饿死了。孟尝到任后,改革敝政,寻求造福百姓的方法,不到一年,郡风大变,先前离开的珠贝也回来了。百姓重操旧业,商旅也开始流通起来。孟尝被当地百姓称为神人。这以后,人们就用“还珠”来形容为官清廉了。
如: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云: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唐、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云:
子孝觉亲荣,独揽还珠美。
清、姚祖同《过岭》之三诗云:佩犊思醲化,还珠有治源。清廉还珠,仁德浮虎。方正为官可施恩于百姓,亦可感神灵而及百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