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比喻直言不讳,会招至祸患。直:直爽;贾(音gǔ):买,这里指招致。
【典故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同他的先祖晋灵公一样,是个昏庸无道的国君。他不把振兴国家的事放在心上,专与那些阿谀逢迎之人为伍,疏远、打击贤德和敢于进谏的臣子。因而,晋厉公在位期间,朝政把持在“三郤(音xì)”手里,三郤就是:郤锜、郤至、郤犨(chōu),人们称之为“三郤”乱政,好人屡遭他们陷害,以至被杀。这时,朝中有个敢于直谏,又对“三郤”的所作所为又看不惯的人,名叫伯宗,他曾向晋厉公进谏要削减郤氏的权利。这样一来,伯宗的妻子就很为丈夫担心,因而在丈夫每次上朝之前,她总要提醒伯宗:“‘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盗憎主人,民恶其上”,这是当时流行的谚语。这段话的意思是:谚语说得好:偷盗者憎恨主人,老百姓厌恶君主。你的禄位不高,不能向执政者进直言。你好直言而不讳,一定会招致祸患。伯宗没有放在心上,结果最终被“三郤”诬陷被杀。伯宗的儿子伯州犂,在别的大臣的保护下,才逃亡到楚国,后来当了楚国的太宰。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子好直言,必及于难”被简化引申为“直言贾祸”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