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是谁(傅聪个人生平经历简介)

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是谁(傅聪个人生平经历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123 更新时间:2024/1/27 12:40:03

傅聪:被誉为钢琴诗人,1959年“出走”英国,留下无数争议!

傅聪,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长子,1934年3月出生于上海,2020年12月28日病逝于伦敦。

傅聪可以说是天才的音乐家,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对于音乐的敏感。傅雷曾经写过年幼的傅聪音乐的结缘。

"傅聪3岁至4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傅雷

在傅聪8岁的时候,傅雷请来好友著名数学家雷垣教傅聪钢琴。雷垣虽然主业是数学,但是他在密歇根大学读硕士的时候,兼修乐理,可以算半个音乐家,雷垣发现8岁的傅聪音乐听觉非灵敏,有“音乐耳朵”。

傅聪九岁半时,正式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时任"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的梅帕器(Mario Paci)为师,跟着梅帕器学习了整整三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但是九、十岁这个时候的男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对于练琴傅聪曾说过:我爱音乐,但是练琴是个苦差事。

但是傅雷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父亲,对于傅聪的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位“虎爸”。比如傅聪不爱吃青菜,傅雷就只给他吃白米饭。对于傅聪的练琴,更是严格要求每天都要练习数小时以上。

一般是傅聪在一楼客厅练琴,傅雷在三楼书房创作,当傅雷听到琴声不对就会用准备好的棍子敲打地板警告,或者干脆下楼监督,有时候还会动起手来。

根据傅聪的回忆,有一次他在一楼客厅练琴时在大腿上摊开一本《水浒传》偷看,结果在三楼翻译作品的傅雷马上察觉到声音不对,傅雷悄悄下楼发现傅聪这样练琴,气的上去就是一拳头。

傅雷对傅聪可以说要求极为严格,严词批评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动不动就是拳打脚踢。

绛在《忆傅雷》中就说有一次杨绛和钱钟书去看望傅雷一家,他们一起谈话时傅聪、傅敏兄弟在门外偷听,傅雷发觉后也是火冒三丈,当着友人对俩个孩子狂批一顿,让钱钟书和杨绛尴尬不已。

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淡。——《忆傅雷》

甚至有一次傅聪练琴懈怠,这让傅雷十分生气,抓起手边的蚊香碟子对着傅聪就砸过去,傅聪躲闪不及,正中鼻梁,顿时血流如注,傅聪的鼻梁上也留下了一生的疤痕。

傅聪不听话的时候,傅雷还把傅聪绑在自己家门口示众。傅雷的教育手段现在看来极为粗暴,甚至连自己的好友也看不下去,楼适夷就批评傅雷的教育手段太过于“残酷”。

有的人对幼童的教育,主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我总觉得是有些“残酷”。——楼适夷

傅聪也曾对杨绛诉苦说道:爸爸打得我真痛啊

这种教育手段虽然和傅雷自身幼年的经历有关,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要公派出国分离的时候,傅雷这时候就开始舍不得,并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

在著名的《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对傅聪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1953年,傅聪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钢琴比赛并获第3名,受邀赴东欧各国演出。

1954年,傅聪在波兰接受杰维茨基的指导,并获得1955年在华沙举办的“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以及“玛祖卡”最佳演奏奖,是东方人首次在这项赛事中获奖。

演出结束后,波兰观众认为,一个东方人,竟然如此贴切而深刻地再现了“肖邦的灵魂”,许多人甚至激动地说:“为什么你不是一个波兰人呢?

1956年,傅聪首度到欧洲进行巡演,被誉为“钢琴诗人”。

1959年,傅聪从华约阵营的华沙"前往"英国,1964年加入英国国籍。

此后二十年间,傅聪在全世界各地举办了2400场独奏音乐会,被誉为"中国的肖邦",时代周刊亦曾誉其为“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

1977年,傅聪给时任副总理的邓写信,表示回国探亲的恳切心情。1978年12月,邓批示:“傅聪回国探亲或回国工作都可以统一,由化部办理。”

1979年,傅聪首度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

1981年,傅雷次子傅敏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妇同傅聪十二年间一百余封信件编辑整理为著名的《傅雷家书》出版,引发海内外轰动。

2014年11月15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庆祝自己80岁生日,傅聪举办了"完全肖邦"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也是他在上海举行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2020年12月28日,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去世,享年86岁。

2014年11月15日,80岁的傅聪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表演"完全肖邦"钢琴独奏会,这也是傅聪最后一次在故土上海演奏。

斯人已逝,功过是非,皆由后人评说。

标签: 生平傅聪钢琴简介诗人经历誉为个人

更多文章

  • 上杉谦信为什么被怀疑是女子(日本上杉谦信为什么不结婚)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上杉,谦信,女子,结婚,怀疑,日本,为什么

    日本军神之上杉谦信:因为一生不近女色,日本人竟然怀疑他的性别!在日本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能力卓绝的人物,虽然最耀眼的莫过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三位而已。其实在织田信长之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枭雄级别的人物,比如尼子经久、毛利元就、北条早云等,但是要说最惊艳的,那当然还得数武田

  • 三国第一大祸害是谁(董卓原本有可能成为统一乱世的霸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霸主,祸害,乱世,董卓,统一,可能,成为,原本,第一

    三国最有可能统一乱世的霸主,却是死的最惨的,连全尸都没有!三国最有可能统一乱世的霸主,不是曹操,不是刘备,也不是孙权。而是三国最大的祸害——董卓。董卓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做过马仔,当过太师,玩过貂婵,耍过献帝,可谓风光无限。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本钱呢?先讲讲董卓及他的兄弟们。当初灵帝病危,董卓不肯接受

  • 光绪三十年是哪一年(1904济南发生了一件大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光绪,大事,济南,发生,三十,1904

    1904,这一年济南发生了一件大事!正午时分,走进位于济南经三路纬五路的中山公园,发现有一历史长廊,介绍济南自开商埠的情况,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自开商埠是济南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开埠,济南从一个传统的内陆城市迈入了近现代化的行列,它的经济、文化在全国新型城市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1904年,是大清光

  • 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古代历史上为官最清廉的8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事迹,清正廉洁,历史,人物,清廉,古代

    中国历史上为官最清廉的8人 ,安徽人榜书有名!1、包拯——不持砚归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

  • 吕布的武器叫什么名字(战神吕布的方天画戟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方天画戟,战神,武器,名字,什么

    战神吕布的方天画戟是真的吗?与其他戟有何不同?戟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兵器,出现的时间想当早,上古先秦的《诗经》中就有“修我矛戟”的诗句,可见戟这种兵器在当时是与戈、矛一起广泛列装使用的主战兵器。即便现在提起十八般兵器,也是先说刀枪剑戟。但是如今一提到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吕布所用的方天画戟。但实际上吕布

  • 叶名琛六不总督简介(叶名琛最后结局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叶名琛,简介,总督,结局,最后,怎么样

    “六不总督”叶名琛,曾杀人如麻,被英军俘虏后绝食而亡!叶名琛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曾被人评为“六不总督“,即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遭到后人诟骂。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原因很简单,英国军队的进攻时机是精心选择的。当时为了镇压省内“洪兵”(天地会)起义,叶名琛的主力部队此时正好远离了

  • 琦善是个怎样的人(琦善是好人还是坏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琦善,坏人,好人,怎样,还是

    主张求和、被说成“开门揖盗”的琦善,到底是不是“卖国贼”?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坚决禁烟,纵然英国人准备兵戎相见,林则徐也坚决抵抗。而与林则徐站在对立面的琦善,则一度被称作“卖国贼”。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鸦片战争前夕以及鸦片战争中,琦善所持的是主张求和态度。在众人看来,身为天朝上国的臣子,没有丝毫风骨,

  • 张嫣皇后是哪部电视剧里的(美人心计张嫣皇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后,美人心,张嫣,电视剧,故事

    皇后张嫣:11岁嫁给舅舅,婚后29年没怀孕,死后净身原因才被揭晓!古代封建时期的人结婚早,女子十三、四岁就出嫁了,且为了保证家族血统,古人还喜欢近亲结婚,皇室更是如此。电视剧《美人心计》里,汉惠帝刘盈娶了个皇后,年仅十一岁,还是他的外甥女。张嫣因为太小不懂男女之事,但又因为家族荣耀不得不早嫁早怀孕,

  • 赵振铎个人资料简介(赵振铎赵世忠两人的相声生涯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振铎,赵世忠,相声,生涯,简介,资料,故事,个人

    1956年,赵世忠为何对赵振铎说:马季那里我不去了我给你捧一辈子!喜欢相声的朋友都知道北京“二赵”。北京“二赵”指的是北京曲艺团的两位相声演员:赵振铎和赵世忠。据说“二赵”这个称呼还是老舍先生给起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北京文艺界活跃着一批青年演员,有几位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被老舍先生称为“四马二赵

  • 杨宪益生平简介(杨宪益翻译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宪益,生平,简介,翻译,作品,哪些

    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杨宪益晚年:我活够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绝非徒有虚名,从华夏文明正式建立起文化传承机制后,先祖们就在想方设法将种种文化产物代代相传下去。文明如若得不到传承那么终将会迎来没落的那一日,这便是华夏民族费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却也要传递下去的原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