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伯温返乡后为何回京(朱元璋又请刘伯温回朝的原因)

刘伯温返乡后为何回京(朱元璋又请刘伯温回朝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19 11:34:43

刘伯温告老还乡后,朱元璋又请他回朝只因舍不得?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民间野史传说之中,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功臣,当属刘伯温名气最大。如果说诸葛亮多智近乎于妖,那么刘伯温便是神机妙算如神,精于谋略兵法不说,天文历算更是不在话下。

但就是这样一位尽心辅佐大明国祚建立的有功之臣,建国之后只过了3年就被朱元璋赐归乡里。

奇怪的是,人是他让回去的,没过多久他又把人给叫了回来。难道是想想觉得不甘心,要榨干刘伯温最后一点价值?

刘伯温出生在福地南田,从小就聪明,诸子百家学说无一不涉猎,更是潜心钻研天文、兵法。

23岁的时候,刘伯温一举考中进士,他为官刚正不阿获得了很多百姓的赞誉,只是可惜生不逢时,元末的君主根本无心治理国家,他的抱负也得不到施展

他四隐四仕,最终对这个腐朽堕落的帝国彻底失望。

归隐两年之后,朱元璋派孙炎请他出山,尽管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心中还是有着儒家治国理想,更何况放眼天下还有谁能够成事,于是便起身来到南京,献上了《时务十八策》。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短短8年,就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消灭群雄,平定东西,建立起大明王朝。之后,他也没有闲着,忙着为新建立起的国家构建统治秩序。

然而事实上,刘伯温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更没有什么神算的力量。刘伯温被传得最神的便是那个“西湖望云”的故事,说他很早之前就勘破南京有天子之气,之后朱元璋果然建都南京。

真实的情况却是,刘伯温在归隐期间曾经写下了一本叫做《郁离子》的书,里面说到当今天下正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王者一统局势,严明法度,重整礼乐。

纵观局势,唯有朱元璋表示出了相同的愿望,所以刘伯温选择他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不能够建功立业又怎么会答应出山。

而刘伯温之所以被传得这么神,确实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的顶头上司朱元璋。

纵观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有哪一个没有借助上天的旨意来美化自己登上皇位的合理性,更何况朱元璋还是出身最低的那一个,更加要拼命用神话证明自己是天选之子,当上皇帝是天命所归。

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传》,表面上是在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奇人异士围拢在他身边,帮助他,实际上就是在吹嘘自己是上天选中的人,是绝对的核心。

而作为江南第一才子的刘伯温,怎么能够不为他所用。正好刘伯温又精通天文历算,又可以大肆炒作一番。

而刘伯温的实际功劳也并没有多大,只是众多随军参谋之一,朱元璋离了他依旧可以成事。更何况论资排辈,刘伯温在朱元璋这里都排不上多高的位置。

不然也不会在建国之后大封功臣的时候完全排不上名号,只是象征性地封了个诚意伯,第二年就让他回家了。

但是后来朱元璋又把他给“请”了回来,为什么呢?无他,朝堂需要有人制衡,不能够一家独大。

刘伯温这个人一身正气,哪怕是在明朝建立之后也依旧秉承自己一贯的作风,做事刚正不阿,全然不在意得罪了谁,也因此给自己树立了不少政敌。

当初李长善当宰相的时候,身边的人仗着他的势力贪赃枉法,刘伯温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在他求情之下依旧处置了他的亲信。

等到朱元璋因为此事想要废黜李长善的时候,他又为李长善说好话,认为他功劳大威望高又有能力,还是不能动。

李长善辞官之后,朱元璋又问刘伯温宰相是否能够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3个人里选,结果刘伯温说这几个人气量都不行不能担当大任,事实证明刘伯温看得很透彻。

但是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是相继任用了这3个人,可见对他的不信任。

等到胡惟庸当上宰相的时候,李长善、徐达、刘伯温等人都淡出了权力中心,朝堂之上胡惟庸渐渐崛起,变得一家独大。而且这个人做事滴水不漏,很难让人抓住错处,如此朱元璋就更加不放心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就需要有个人帮他制衡胡惟庸,而敢于直言进谏的刘伯温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反正朝中之人都被他得罪了个遍,朱元璋也不用担心他会结党营私。

而有他在,就会秉承着“公心”二字纠察百官错漏。

所以说到了最后,刘伯温成了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利剑!

标签: 刘伯温回朝返乡朱元璋原因为何

更多文章

  • 刘德华与吴倩莲的关系(吴倩莲为何拒绝刘德华求婚)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倩莲,刘德华,求婚,关系,拒绝,为何

    吴倩莲为何拒绝刘德华求婚?后来她嫁给了谁?1990年吴倩莲首次主演电影《天若有情之追梦人》就与男主角刘德华搭档一对情侣,虽然是一个爱情悲剧,却影响了许多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吴倩莲因此成为一代人的女神,以致有“港台娱乐圈盛开两朵莲,一朵是林艺莲,一朵是吴倩莲”的说法。两人都是小眼晴,却又十分耐看,吴倩

  • 珍惜时间用心读书的名言警句(30句关于读书惜时的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警句,名言,诗句,读书惜,用心,珍惜,时间,关于,30

    30句关于读书惜时的诗句:时光易逝,愿你被岁月温柔以待!光阴易逝不复返,稍不注意时间便会从指缝中悄然流走。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庄子有云:“人生天地间,忽然而已”,不知道大家有怎样的感受呢!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东晋·陶渊明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赤壁怀古苏轼原文及注释翻译(赤壁怀古表达什么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怀古,赤壁,原文,苏轼,翻译,注释,表达,感想,什么

    每日一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 徐霞客游记是哪个朝代写的作品(明代徐霞客写的著作)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霞客,游记,朝代,著作,作品,明代,哪个

    明代徐霞客和他的《徐霞客游记》!说起中华大地上的著名旅行家,相信所有人都能说出来一定是明朝大家徐霞客了!大名叫徐宏祖(公元1586年一公元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属江苏省)人。做为明朝时期就能游历名山大川的人, 他也其实是一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富帅。他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

  • 庐山烟雨浙江潮全诗词赏析(苏轼这首古诗想表达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诗,赏析,诗词,烟雨,庐山,苏轼,浙江,潮全,表达,什么

    苏轼绝笔《庐山烟雨浙江潮》,越细品越有滋味!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诗是苏东坡写给儿子的,也是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首诗。作为一名大文豪,苏东坡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临终之际对他的儿子们长篇大论,他所说的只不过是这短短四句话,寥寥二十八个字。刚开始读的时候

  • 卖油翁的翻译和原文(文言文卖油翁的故事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油翁,文卖,文言,原文,翻译,内容,故事

    《卖油翁》—— 【宋】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 韩世忠为什么不救岳飞(韩世忠和岳飞关系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世忠,岳飞,关系,怎么样,为什么

    韩世忠当初为什么不救岳飞,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抗金名将岳飞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但英雄没有好下场,岳飞最后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秦桧凭一己之力其实害不了岳飞,如果他的背后没有皇帝撑腰的话。宋高宗不想岳飞再继续打下去,虽然当时岳飞继续追击金人的话,战胜几率很大。但是作为皇帝,赵构有他自己的考虑

  • 36计都有什么计策内容(36计从1到36排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计策,排行,内容,什么,36

    三十六计,计计经典!你知道几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可是三十六计到底是哪三十六计呢?相信大多数人都没办法一下子说出来,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好好讲讲这本兵家奇书-《三十六计》,看看三十六计中你又知道几计? 《三十六计》又被称之为“三十六策”,可以说是中国兵法历史上最出名的

  • 4年一次2月29日什么意思(闰二月的民俗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民俗,意思,讲究,29日,二月,2月,什么

    明天闰二月,别忘了:送鞋,喝闰月茶,忌1件事,民俗传统要了解!今年的农历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老话称之为“双春年”,也就是有2个立春的节气,分别是2023年2月4日立春(农历正月十四)和2024年2月4日立春(腊月廿五),都在同一个农历年里面,这种情况一般是出现了“闰月”,而2023年就有比较罕见的“

  • 姓氏林的来源和名人和现状(林姓起源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姓氏林,起源,简介,名人,现状,历史,来源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林”姓:林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六位大姓,尤盛于粤闽台地区。当今林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10万。 林,树林之义。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体的形体基本上是一样的,像并列的两棵树,是一会意字,取木与木连属不绝之意也,表示树木的众多。树木林立,引申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