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建文削藩为什么失败(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杀了几个藩王)

建文削藩为什么失败(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杀了几个藩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2/3 8:34:51

建文帝削藩真的操之过急了吗?

很多人喜欢以结果推导的方法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建文帝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削藩太着急,手段太粗暴,导致了建文帝的失败。

如果认真分析建文帝和各地藩王的实力对比,别说是建文帝了,哪怕是从今天穿越回去都会跟建文帝一个选择:

削,狠狠地削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建文帝什么开局就知道了:

第一、兵力碾压

这么说吧,朱元璋晚年明军正规军总数就已经达到170万,京师附近能随时调动的就有20多万。

从建文对付朱棣先后调动50万和60万大军来看,在建文手上除了边疆镇守的部队,起码能调动100万大军剿灭作乱的藩王。

反观各地藩王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只有自己王府的护卫队:

朱元璋时期各藩王护卫从5000到3万不等,最多的是宁王手握8万大军,但也是仅此一家。这也是朱棣宁愿当小人也要把宁王忽悠过来的原因。

如果按照平均一个藩王一万的兵力来算,朱元璋分封了24个藩王,哪怕这些藩王全反了,朝廷也能有足够的兵力平叛。实际上的确如此,在朱棣吸收宁王的军队后也才正好10万。

朱元璋是什么人,为了集权,连上千年的丞相制度都敢废的狠人!怎么可能不会估计有一天连自己的儿子也可能会反他。

在朱元璋眼里,除了太子,藩王全都是帮皇帝守家门的工具人,怎么可能给工具人造反的机会?都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其实在朱元璋时期,准确点说应该是藩王守国门。

第二、后勤碾压

由于朱元璋太狠,在位时期就一直出征蒙古,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外患,内政方面经过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后勤补给基本是不用担心的,而且就近的江南是全国的粮食中心。

交通也是四通八达,国内民生安定,根本不用担心被劫个道什么的

再看朱棣,后勤只能靠北京长途供应,相当于朱棣是拿一城对抗一个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政通人和,蒸蒸向上的国家!

哪怕朱棣把所有自己的藩王兄弟都忽悠了,这些藩王封地大多都在北方前线,原本粮食就得靠着朝廷供应,哪来的后勤补给。

第三、人心所向

别看朱棣一天天的高喊什么“清君侧”,口号是喊的响亮,但实际上大家都不是傻子,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本来过得好好的,凭什么跟着你造反?

世家大族更加不会支持朱棣,人家建文帝本来就是要偃文息武,明眼人都知道到了建文一朝必定是文治的昌隆的一朝。

这时期本身就是文官和士族高速发展期,怎么可能还会支持一位喜欢舞刀弄枪的王爷。

可以说,建文帝接手的就是一个梦幻开局,朱元璋早就已经帮他扫清了一切障碍,等着他的就是按部就班当一位守成之君就完了。

再生动一点解释:

建文帝开局就6神装,而朱棣呢,啥都没有,就一把打野刀。试问,你一个六神大佬碰见普通打野刀的垃圾,你会不会直接就干了,要是我,越塔都得强干了他!

所以说,说建文帝削番操之过急的,其实很没道理,就这开局,我个人都认为他太谨慎了,还等啥啊,第一年就该麻利削了!

当然,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荒唐。一无所有的朱棣愣是在六神大佬面前秀操作把六神秀死了。这找谁说理去?只能说,朱棣真是天命所归了。汉光武帝刘秀都没他这么秀。

我认为啊,建文帝输就输在他一直在犯错。哪怕他正确一次,都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就不说重用齐泰黄子橙这些书呆子,也不说用了李景隆这种不知道到底是二五仔还是“战神”的货色,不想背负杀叔叔的恶名下令不准杀朱棣都没什么。

哪怕在最后关头朱棣攻破南京城,他逃出去,只要振臂一呼,也可以马上组织起大军反攻回来,这时候甚至可以反向包围朱棣,切断朱棣和北京的联系,直接困死在南京城!

建文只要还在,那朱棣就只能是逆贼,道德舆论始终都会站在建文帝一边的,因为建文当政期间本身就没犯什么过错,错的一直都是这位野心勃勃的朱棣!

当然,建文帝最后还是以消失的方式选择了让自己的四叔安稳接过权力,也许也是他做为天子最后一点公心了吧。

“爷爷打江山不易,总不能毁在你我身上。既然你觉得你能管理好这天下,那就替我好好治理这天下吧。”

而朱棣也不负众望,还天下一个永乐盛世。历史不会忘记朱棣曾经是一个“反贼”,但也绝不会抹杀他的功绩,迁都北京,修运河,修永乐大典,下西洋,威服万邦,亲征蒙古……

他一个人完成了几代帝王才能做好的事,永乐盛世,远迈汉唐,名不虚传!

更多文章

  • 中山王徐达个人简介(朱元璋和徐达的真正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徐达,中山王,简介,朱元璋,关系,个人,真正

    朱元璋和徐达的真正关系:没有杀过牛,也没有赐过鹅!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南征北战,统一四海。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大一统帝王,也是从唐朝末年,燕云十六州丢失以来,第一位收复燕云地区的汉人帝王。朱元璋的功绩,可以用“彪炳千古”来形容。这样的功绩,很明显不是朱元璋一个人所能完成的,

  • 靖难之役打了几年的战役(靖难之役谁发动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靖难,战役,发动

    元朝灭亡后,百万雄兵退居草原,为何不趁“靖难之役”打回北京?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元顺帝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以及一帮大臣,逃回了草原。虽然元朝灭亡,但是退回草原的北元尚有百万雄兵。那么,为何他们不趁“靖难之役”时打回北京呢?其中原因

  • 唐寅故居位于哪里(唐伯虎跟秋香真有故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故居,秋香,唐伯虎,唐寅,位于,故事,哪里

    唐伯虎跟秋香真有故事吗?去了苏州他的故居一访就明白了!提起江南四大才子,相信凡是华人都有所耳闻吧,每个人可能都能答出其中一两位,其中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是唐伯虎,关于他的故事更是被拍成了相当多的影视作品,最有名的就是唐伯虎点秋香了。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简直成了一部不可超越的经典,收视非常大,更加广泛地传播

  • 明朝永乐盛世真的是盛世吗(朱棣统治下的明朝百姓幸福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盛世,朱棣,百姓,统治,明朝,幸福,永乐

    永乐盛世是真是假?朱棣统治下的明朝百姓幸福吗?1402年,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宣告结束。燕王朱棣成功打败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并从其手中夺取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因此后世许多人称呼朱棣为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干了不少大事,其中最著名的有:五征漠北,占领安南(今越南),迁都北京,以及派郑和下西洋

  • 忽兰忽失温之战的意义(历史上步骑炮多兵种首次协同作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步骑炮,失温,兵种,协同,作战,意义,历史,忽兰忽

    忽兰忽失温之战:中国历史上步、骑、炮多兵种首次协同作战!永乐八年,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在斡难河和阔滦海子两战打垮了鞑靼部,鞑靼太师阿鲁台向明朝称臣进攻,明朝北疆获得安宁。但好景不长,瓦剌接收了溃逃的部分鞑靼部众后,实力逐渐强大起来。瓦剌首领马哈木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渐渐不把明朝放在眼里。明成祖敏锐地察

  • 弘治年间是哪个朝代(明朝弘治年间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弘治,年间,朝代,明朝,时候,哪个,什么

    弘治时期的整军、治边,实为大明王朝最后一针强心剂!弘治皇帝朱佑樘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其实明朝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少君主是绝对清明且对军事绝对把控的,而弘治皇帝朱佑樘是这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弘治时期,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清明时期,朱佑樘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痴情人。自古都说皇家多薄情,但朱佑樘大

  • 明朝真实的国土面积到底有多大(明朝巅峰时期的疆域)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疆域,国土,巅峰,面积,时期,明朝,真实,到底

    明朝巅峰时期的疆域到底有多大?东西南北相距万里的确夸张了!一般来说,明朝的疆域大概在400万平方公里左右。不过,这个疆域是指明朝两京十三省的面积,其时间大概是朱元璋时期以及朱棣去世后的明朝。那么明朝巅峰时期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这个争议就比较大了,百度百科说是997万平方公里,这是将青藏高原也算入的;

  • 明朝六部是指哪六部(明朝六部的具体职能及品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六部,品级,职能,明朝,具体

    简述明代六部以及具体职掌:说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朝廷的重要机构,各部尚书也是位高权重。实际上,六部真正被赋予重权是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而且有明一代,也是六部权力最重的一个时期。下面就具体来说一说明代的六部。 六部自隋唐创建以后,一直是宰相机构的曹属。北宋元封改制

  • 三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官职部门(明朝三司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官职,部门,意思,设立,明朝,古代,哪个,什么

    三司,明代的地方的保障!明太祖建立之后,他真的想以元朝的行政制度作为自己治国施政的蓝本。可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明太祖发现了一个问题,元代始终是蒙古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的政治制度并不适合汉族的发展,因为元朝从建立到灭亡才不到100年。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王朝当中,不过百年的实在是不多,究其原因

  • 安南国是指哪个国家(历史上安南如何变越南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南,越南,历史,国家,国是,哪个,如何

    交趾之痛——中国千年领土,如何由安南变越南!交趾郡是中国从汉唐朝时期最南部的一个大个郡,位于现在的越南共和国中北部,领土主要范围为红河三角洲地区,它和南部的九真郡、日南郡合称交趾三郡,在一千年前都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六国后,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翻越南岭征服百越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