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意义)

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64 更新时间:2024/2/5 7:09:04

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

自古以来,我国就与周边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广泛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今,我国和周边国家在(文化)、(经济)、(科技)、(贸易)、(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例子?

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一封报告一带一路影响经济体,正从中国的投资中受益。这份报告说位于一带一路项目的走廊经济体收益最大。羊这些走了的运输时间减少11.9%,贸易成本减少了10.2%。

第2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始的新网站说,今40多位国家领导人。一起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4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高峰论坛。这被视为中国取得了一次重大外交胜利。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方式?

主要方式

1、货物交换,互通有无,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民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2、互派使节,相互拜访,有些带有政治、军事、文化上的需求,这是友好国家之间常见的一种交往形式,如张骞出使西域、日本的遣唐使等;

3、直接拜访,介绍本国情况,并交换物品,提出友好交往的建议,如出使夜郎国、郑和下西洋等

4、民间或者带私人行为的交往,如玄奘取经、鉴真东渡等;

5、联姻,如文成公主吐蕃和亲、王昭君和亲等。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贡献?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地区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东南地区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

宋朝的外交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南亚、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甚至到达非洲的索马里。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了一些外族国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而契丹先建立辽朝。其他还有党项。这些都对宋朝的国际局势造成很深远的影响。

中国对外交流活动有哪些?

文化交流活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举办书法、绘画、工艺品展览;组织书画家、歌唱家、工艺美术家和文艺团体赴国外进行考察交流和培训等等,还能够通过其它的形式实现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活动还能够以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咨询服务的形式实现,还包括承办委托办理的宣传、策划、出访、编辑出版书刊等业务。

对外交流的特点?

1、汉以商贸为主,唐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与朝鲜、日度、印度、大食都互有使臣往来通好。

2、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内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唐朝繁荣。

3、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

4、汉代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有所突破,唐代形成中华文化圈。

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最活跃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教材里对此有重点叙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上述情况在教材里都有介绍.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

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当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段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影响论述?

汉朝时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名声远扬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唐朝时的对外开放最多,西游东渡两和尚,使中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播。

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扬国威,传播了中国的瓷器等到西方。

清朝中后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历史?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指的是中国从清代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型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协定关税、洋行垄断、长期入超以及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不等价交换上。

中国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政权。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这自然极有利于外国商品在华倾销,而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中华民国时期,经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群众性的关税自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与列强协商,于1929~1934年四次修订税则,进口货的平均实征税率才逐渐提高到27%左右。

中国对外交流的优势产业哪几个?

优势产业是指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

一、我国比较优势产业存在刚性及其危害性的实证分析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我国比较优势产业刚性2003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增幅达26.4%,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也实现了长足增长。并且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564.4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41.4%。其增量占全国总出口增量的61%。

2.从外商对华投资流向看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刚性目前绝大多数外资在华投资的产业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行业,行业的协议投资金额达到了全部协议金额的70%左右,在这一行业中劳动密集型投资多于技术密集型投资.其结果使得我国制造业成为外商转移过时设备和过时技术的接收者,抑制了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

二、我国产生比较优势产业刚性的理论探索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所谓“比较优势产业刚性”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一成不变地依赖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来发展对外经济.忽视应有的产业升级.并最终导致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合理,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实现我国比较优势产业转型的理论选择。对于如何实现一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许多经济学家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0年代提出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的历史名人(中国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屈瑕:芈姓,熊氏,名瑕;荆山人,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军队统帅,屈氏鼻祖之一。屈完:郢人著名春秋时楚国贵族。屈荡:屈到之子;郢人,著名春秋时楚国大夫。屈建:字子木;郢人,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楚国人。著名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屈盖:楚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秦国左丞相。屈突通:库莫奚族,屈突氏;长安人,著名隋末

  •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中国社会历史评论是c刊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

  • 求一篇历史故事改编 人物为:孟子、蔺相如、廉颇、刘邦、烛之武其中的几个,穿越的也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粗闹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

  • 中国大学历史沿革(中国大学历史沿革图)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农业大学(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研究型大学。历史沿革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

  • 中国瓷器的历史(中国瓷器的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唐代,中国的瓷器就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带到了阿拉伯地区,这条海路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而瓷器真正在西方世界发扬光大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在东西方物质和审美的不断互动中,中国的输出瓷器催生出了作为欧洲一种艺术风格的“中国风”,也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陶瓷制造业。明前期的中国瓷器外销不及宋元兴盛,也几

  • 中国服饰的历史(中国服饰的历史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据《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服装的产生距今最少也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从距今已有十万余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发现有比较精细的骨针,完全可以认为那时已有了缝纫。于是,服装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十

  • 新中国历史事件(新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949年至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颁布新土地法,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改造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至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庐山会议,九一三事件),1976年至2012年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九二南巡讲话)2012年至

  •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 国学导航)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地图》是台北中华学术院主持编绘的一部历史地图集,由程光裕、徐圣谟主编,中国文化学院出版社出版。1980年与1983年该书进行了两次印刷。本书一共两册:上册为疆域篇,内容为中国历史版图(从史前遗址、禹贡九州、夏商周到中华民国);下册有包括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主要城市、经济、水利灌溉和交通运输网

  • 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这

  • 中国国家人文历史(中国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余光中先生“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讲述名人不凡命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山川壮美,人杰地灵,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产,从古至今在文化、景观、科技、人文等等领域留下许多的辉煌成就,让我们骄傲,也让世界惊奇。在中国不仅有着世界最快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