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攻打过榆林吗?
榆林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伟大的全民抗日战争中,榆林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奋不顾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榆林作为全国开始抗战较早地区之一,早在1936年8月1日以神府独立第三团、第四团为基础,在神木花石崖村正式组建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独立第一师。从1938年至1942年,凭借黄河天险,国共河防部队先后经过府谷保德河防战斗(国民党军)、神府河防战斗、碛口河防战斗和宋家川河防战斗等大小78次河防战斗,喊出了“不让日寇过黄河一步”的口号,组成坚固的黄河防线,粉碎日军的渡河企图,携手组成坚不可摧的黄河防线,赢得了保卫河防的辉煌胜利,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大西北。
二战日本攻打了中国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得无知到什么地步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但实际上早在1931年二战序幕就已经打开,标志性事件就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1937年日寇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羸弱的中国艰苦卓绝的抵抗了日本侵略者整整14年,死难军民3千5百余万,如此惨烈如此屈辱,到今天居然有人不知道二战日本有没有侵略中国?还是中国人吗?
关于攻打长城的历史
1933年,当日本侵略者开始侵入华北的时候,中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古老的长城见证了中国军民殊死抵抗外侮的悲壮。
虽然由于当时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的指挥失当和对日妥协态度,长城抗战最终未能阻挡住日军进犯,但这次抗战沉重打击了侵略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其侵华时间。长城抗战,彰显了广大官兵大无畏的爱国牺牲精神,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为什么日本攻打中国总攻击打长沙?
因为在淞沪会战后,国军在东部的各条防线都处于溃败之势,淞沪会战国军投入了75万兵力都没有挡住,短时间内无法再组织起强有力的防线。
所以放弃南京,东部的部队都在往西撤退。
在湖南一代重新集结构筑防线,因为撤离南京后,重庆是临时首都,所以湖南长沙防线就尤其重要。
而对于日军来说,第一,如果要继续西进,长沙是必须要打的。
第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虽然基本放弃了继续西进的计划,但仍然需要打通南北陆上交通线,长沙处于这条交通线的重要位置。
所以长沙爆发过四次大会战,前三次都守住了,第四次被迫撤退,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军在正面战场最重要的胜利之一。
1945年美国为何攻打日本?
因为当年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造成了美国巨大的损失,美国的领土也遭到威胁。
因为美国宪法规定,只有美国的领土遭到威胁时才能参战,其他时期美国保持中立状态。其实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也在等待时机。所以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向日德意三国宣战。
关于日本历史的书,中国写的?
中国人写的关于日本历史的书,我知道有以下几种:
1.郑梁生著《日本通史》
2.郑梁生编著《日本史》
3.赵建民、刘予苇主编《日本通史》
4.许介鳞著《日本现代史》
5.杨永良著《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的光与影》
二战美军攻打日本的电影?
直捣东京》
《目标东京》
《太平洋》
《海军地狱猫》
《鱼雷出击》
《孤岛浴血战》(又译《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岛浴血战》
《菲律宾浴血战》
《虎虎虎》(又译《偷袭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岛》
《细细的红线》(又译《红色警戒》)
《太平洋潜艇战》(又译《太平洋喋血记》/《静静地,深深地》/《霸海双雄》)
《太平洋航空作战》
《巴丹战役》
《复活岛》
《反攻缅甸》
《印第安纳波利斯历险记》
《飞虎群英》(介绍美军援华飞虎队作战的)
《珍珠港》
《风语者》
《父辈的旗帜》及姊妹篇《硫磺岛的家书》
…………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共同点?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渊源有:
1、文化方面:
2、政治思想方面:
3、军事方面:
日本是否攻打过江西?
答: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攻打过江西。
1939年3月27日日寇占领南昌,江西省会沦陷,随后中国军队组织多次反攻,但始终没有夺回。
江西42个县市遭到严重破坏,14个县市长期被日军占领。510多万难民受伤,10.2亿元财产损失,50%以上的大城镇房屋被毁,土地被废弃,工业和采矿设施严重受损。
成吉思汗攻打日本真实事迹?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
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用以进攻日本的并不多,汉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执意要控制日本,除了显示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于理财,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
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贵由和蒙哥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