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拼音的起源和历史?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汉字笔画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记式
图案式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简明一点的汉语拼音发展史作补充: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
怎样向老外介绍中国汉字的历史?
中国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他在大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了。汉字有很多种,如:甲骨文、金文、小篆、草书、行书、楷书等……而且,汉字是世界上用的也算是世界通用的文字。我看啊,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都有学习我国的一些汉字来发明的。然而,学汉字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国的汉字这么出名,更别说中国的书法作品了。比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都是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
我想,你或许会问,那汉字是怎么来的呢?呵呵,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原来是仓颉造的字,因为当时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
中国的汉字多少年历史?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
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发展的不同源流。
庄汉字历史?
庄,自古以来是一个代表端严肃敬的文字,而以庄为氏的家族,也名实相符,两千多年来备受尊敬。
庄秋贵家族是一个不平凡而又不显赫的家族,祖先有战国时代的庄子(庄周)、宋朝的庄夏(兵部尚书兼太子少师)、庄际昌状元等人物,闽中庄氏始迁祖森公光启二年(866年)从刺史王潮入闽,居桃源十九都。
细哥公自泉州搬迁德化锦山(湖上)繁衍至今近八百年,锦湖堂为其开基祖厝。元双公康熙年间迁居该村,生育本支族,现有近千人居住在福建泉州德化、泉港、三明尤溪、漳州、厦门、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
汉字发展历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发展历史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汉字的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
汉字演变的过程顺序:象形文字、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就是我们中国古老汉字的演变过程顺序了,目前我们确定的历史出现的时候最早的时候叫做象形文字(也有人说象形文字并非文字而是图画)。
韩汉字历史?
直到15世纪中叶,李氏王朝世宗发明朝鲜文字(谚文)以前,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邻国中国的汉字,并大抵用汉文撰写他们的文献。即使发明了朝鲜文字,到19世纪中叶为止,朝鲜仍继续以汉字为文,撰写官方文件和汉文作品。与此同时,汉字词汇也大量进入朝鲜,成为朝鲜语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朝鲜半岛与日本一样,原本是汉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一个成员,曾经大量使用中国的汉字。这是正常的地缘文化现象,情况就跟欧洲形成拉丁文化圈的背景完全相同。当时,中国周边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较先进民族,把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汉字移植回本国,以加速本民族的文明开化和社会发展,正是这个文化圈形成的基本动力。
19世纪末,随着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朝鲜谚文受到空前重视,汉字遂开始被取代。特别是南北朝鲜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之后,谚文几乎成了唯一的语文书写系统。在朝鲜半岛使用将近2000年的汉字,遂被完全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则属汉藏语系,两者原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语言。中国东北也有朝鲜族,他们的语言与汉语完全不同,语法构造尤其接近日语。世宗发明28个字母的谚文,只当拼音的工具,书写时,间中还必须夹带汉字,情况就跟日文假名和汉字同时使用完全一样。朝鲜发明谚文,基本上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朝鲜语的拼音化问题。
“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也说明,日本与朝鲜创造本身拼音文字的当初,目的并非要排斥汉字,只是要设法弥补语法南辕北辙,语系截然不同的两个语文的和平共处。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地缘文化的影响,朝鲜虽然成功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拼音系统,却无法解决外来汉语太多同音字和朝鲜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为,朝鲜语(韩国称国语)有七八成词汇是来自汉语,不用汉字不仅难于理解原本涵义,容易引起意义混淆,更因不懂汉字而无法阅读朝鲜过去的文献。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身就是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从纵、从历史的层面,不断引发韩国检讨兴废汉字政策论争的根本原因。
汉字历史的名人?
汉字演变历史: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草书创始人:张芝。代表人物:张旭、怀素、祝允明、智永
行书代表人物: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汉字狗的历史?
犬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很早。据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犬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据说,当时地球上即生活着一种体小尾长、善跑又会上树的早期新食肉类动物麦芽兽,它是熊、浅熊和所有犬科动物的原始祖先。其后,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末和渐新世初,麦芽兽又分化出几个分支。第一分支演变为熊;第二分支演变为皖熊;第三分支发展为“指狗”和“拟指狗”(也称黄昏犬)。后者到中新世(约2500万年前)进化为新兽狼,到上新世(约1200万年前)又进化为脱马克(又名汤氏熊)。大约又经历了好几百万年的发展变化,距今3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脱马克”才进一步分化发展成现代的狼、狐、貉等动物。
关于犬的直系祖先问题,目前世界学术界的认识还不统一,有两个学派,两种起源学说,即一元学说和多元学说。
雷汉字的历史?
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基本解释:
雷[léi]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电。~鸣。~动。~雨。~霆。~厉风行。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鱼~。布~。扫~。~管。
〔~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