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车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车的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车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车的发展历史演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73 更新时间:2024/4/25 15:25:53

中国古代水利发展的历史?

防洪治水:1)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为统一治理江河,发展灌溉创造了条件。

此时期的水文化为适应自然、满足人口增加及安居乐业的需求,对江河堤防实行“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水文化的代表性灌溉工程有关中的郑白渠、成国渠,以及为开拓岭南修建的灵渠,使湘漓通航。

自汉代起,为巩固国防,在西北屯边垦殖,开发了青海的湟水流域、宁夏的河套地区和甘肃的河西走廊。

(2)隋唐宋时期隋炀帝修通了南北大运河。

特别是唐朝,国泰民安,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垦荒地,修筑圩垸,以及荆江和汉江堤防;塘堰灌溉遍布,并已有提水灌溉,灌溉面积大为扩大,作物单产和总产大大提高。

公元1069年,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水文化出现了《农田利害条约》法令,设立了农田水利官,“四方争言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复兴”。

北宋徽宗,提倡围湖造田。

南宋时期,珠江口大规模修堤围垦,太湖、浙东建设海塘,以及著名于后世的苏北以范仲淹命名的“范公堤”等。

唐诗、宋词,人文传记和小说兴盛,以及李白、杜甫、王羲之、柳宗元等诗词和书法家都给后世留下了大量有关水利方面的文笔墨迹。

此时期的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相互交融,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

(3)元明清时期到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全国人口已达4.1亿,耕地面积达0.73亿hm2,复种指数达110%,这些均得益于水利工程和水文化的发展。

如元代屯田,不仅在西北,而且还扩展到东北和西南边疆。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更把荆江大堤连成整体,又修筑武汉市堤、黄广大堤,以及安徽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康熙和雍正年间,又拨专款修筑湖广堤围,修堤围垦极盛,即“湖广熟,天下足”。

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中,都有很多有关水的精彩描述。

水文化充分反映了封建盛世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农田灌溉:(1)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革与进步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处在石器时代和金石并用时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处在旧石器时代;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处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开始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

奴隶社会生产工具有了进步,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两汉时,牛耕广泛使用,并有了改进,出现了两牛抬杠式和一牛挽犁式,铁农具和牛耕都向边疆传播;西汉时发明了翻土、碎土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了播种机械耧车。

三国时,魏国马均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唐朝,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和曲辕犁。

认识: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都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即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

(2)历代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两汉时,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奖励农耕;三国时推行屯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隋唐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重视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兴修水利;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认识: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它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实行,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国家安定、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但该政策把工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进行压制,其结果必然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长期停止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政府采取的鼓励、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一般说来,每个王朝建立的初期,统治集团比较奋发向上,励精图治,都有自己的治理目标,他们的政策往往行之有效,也充分说明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水利事业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连接淮水和长江流域的运河;战国时期:郑国渠和都江堰;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两汉时期: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明显,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著名的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西北修筑坎儿井;汉武帝和汉明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隋唐时期:隋朝的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认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这与水利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因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在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可以扩大到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发展,因此,修筑水利工程,是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和职能的体现。

亚洲车系的发展历史?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

丰田公司早期以制造纺织机械为主,创始人丰田喜一郎1933年在纺织机械制作所设立汽车部,从而开始了丰田汽车公司制造汽车的历史。1935年,丰田ai型汽车试制成功,第二年即正式成立汽车工业公司。但在整个数30年代和40年代该公司发展缓慢,只是到了二战之后,丰田汽车公司才加快了发展步伐。它们通过引进欧美技术,在美国的汽车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并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著名的丰田生产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大大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汽车在本世纪60年代末即大量涌入北美市场。1972年,该公司累计生产汽车1000万辆。

70年代是丰田汽车公司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从1972年到期1976年仅四年时间,该公司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年产汽车达到200多万辆。进入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产销量仍然直线上升,到90年代初,它年产汽车已经超过了400万辆接近500万辆,击败福特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名列世界第二。丰田汽车公司60、70年代是日本国内自我成长期,80年代之后,开始了它全面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它先后在,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将汽车研究发展中心合建在当地,实施当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的国际化战略。

丰田汽车公司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而且十分注重研究顾客对汽车的需求。因而在它的发展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创出不同的名牌产品,而且以快速的产品换型击败美欧竞争对手。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列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汽车公司总部在日本东京,现任社长丰田章一郎。年产汽车近500万辆,出口比例接近50%。

无人配送车的发展历史?

无人配送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就已有部分机器人“服务”。经过十多年发展,无人车、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功能也从简单的医护、配送增加至消毒、疫情监测等,但以目前应用场景的复杂情况,在人流拥挤、人车混行、开放的公共环境中,设备的感知能力和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对历史的影?

原始社会时期。

耒耜的确是有木棍演变而来的。耒耜的发明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农业工具史的开端,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第一次载人登月。也可以这样说,一根木棍开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先河。随着农业工具的产生,人类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从此人类开始向奴隶社会迈进。

春秋战国铁器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农具进入大发展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提高,铁作为一种优质且产量充足的材料,从此农具进入铁制时代。生产效率翻了几十倍,而带来的影响就是社会的变革,奴隶社会的井田制被铁制农具干翻在地,而作为新兴的士族和小地主崛起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故才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变法改革运动成为那个时代的潮流。

秦汉时期农业工具的发明与完善,是中原王朝的粮食产量,人口数量,财富总量都得到了一个质的提高,所以秦汉帝国有充足的粮食与财富开启对外战争。比如秦始皇南征百越北击匈奴,汉武帝的北伐匈奴,这些都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生产上的,而这全依靠农业工具的发明与创造和农业技术的提高。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顶峰。

这一时期被发明创造的农业工具更加精细与专业。比如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就十分先进。他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耕做的深浅和宽窄,调整犁,并且操作简单便利。其中北魏《齐民要术》中记载农具多达30余种。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有105种之多。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的农具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顶峰时刻。这一时期由于农业工具的改进发明,使古代农业生产率提高了一个档次,这一时期中国人口规模变大,到了宋代达到了约1亿人口,并且社会富足。唐帝国的扩张也达到了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顶峰,并且中国的四大发明全在这一时期产生。可以说这一切历史繁荣的成就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其奠定了基础,则农业工具和技术发达,则为农业发达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启示?

高能物理,又称粒子物理,在20世纪中叶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以及在很高能量下物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

我国高能物理发展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受到不同历史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鼎力支持。

奠定基础、曲折发展阶段

19491977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高能物理学科发展虽然过程历经曲折,但无论是科研机构、组织和团队的建设,还是在高能物理研究的开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始终朝着国际水平奋起直追,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研究:立足于国内的探索

我国核物理本身研究基础薄弱,又缺乏相关研究设备,高能物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依附于核物理而获得不断发展。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结合当时国情提出了很多科技发展目标,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部分中提到,必须组织力量,发展原子核物理及基本粒子物理(包括宇宙线)的研究。

亚原子物理实验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加速器和探测仪器的研制,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物理所、原子能所)的科学家在此方面进行了系列开拓性的工作。他们还在宇宙线研究、电子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王淦昌研究组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所利用当时能量最高的加速器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

大批科学家家在杜布纳的工作,为此后我国亚原子物理实验研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与人才基础。

理论研究:“层子模型”的建立

1965年8月,在钱三强的组织下,由中科院原子能所基本粒子理论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基本粒子理论组、中科院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4个单位联合组成“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

经过不到一年时间,通过朱洪元、胡宁等39位中国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发表了42篇研究论文,提出了强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后称为“层子模型”。

这是关于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理论成果。

“层子模型”是由国家组织规划,依托当时相对突出的几个高能物理理论研究单位完成的,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此后我国高能物理理论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高能基地建设:高能加速器建造的努力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系列低能加速器,为高能加速器的建造培养和储备了人才,也在技术方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高能方面,原子能研究所先后提出了多个加速器方案,但均未能落实。

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在北京香山召开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工作会议,并在会后派遣考察组赴欧美,设想了6种具体方案,但也未能实施。

这一阶段虽然未能成功建造出高能加速器,但培养了很多高能加速器建造方面的人才,且在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和预制研究方面积累了经验。

初具规模、不断完善阶段

19771992年

该时期,我国的高能物理学科实现了建制化发展。

在理论方面,规范场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实验装置方面,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此外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加上务实的科技规划,是这一阶段我国高能物理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高能物理学科的建制化

1977年,高能物理学界创办了《高能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成立了高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学会。197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理论物理所。

此后,高能物理在我国逐渐完成了建制化。

这一时期关于高能物理理论研究的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并讨论出很多研究方向,标志着高能物理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

这一过程中,我国高能物理界开始和国际同行交流,为后面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高能理论研究的新高潮:规范场理论研究

我国高能物理学界对规范场理论的研究始于1972年杨振宁来华。

1978年广州规范场讨论会对规范场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将规范场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推向高潮。

我国高能物理的理论研究在这一阶段已经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的科技政策更加注重非行政手段下的支持,以及对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的尊重。

在这种环境下,经过北京、广州、西安、兰州等几地学者的努力,规范场理论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高能加速器建造“终成正果”

1977年,我国开始了高能加速器的规划和设计,启动了代号为“八七工程”的加速器建造工程,初步计划能量为30GeV,后来调整为50GeV。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大趋势下,该工程最终搁浅,但工程前期开展了实际的设计建造工作,并汇聚了一批高能加速器建造的人才。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1982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BEPC)建造被排上日程,其能量定为2.2/2.8GeV,1983年正式立项,1984年10月正式动工。1988年10月16日,BEPC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该工程除了BEPC本身外,还建造了探测装置北京谱仪(BES)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

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终于成功建造了自己的高能加速器。

自主创新、融入国际阶段

19922012年

这一阶段科技政策更加灵活合理,科研机构具有充分的自主权,科技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我国的高能物理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融入了国际发展的大潮并实现了自主创新。

高能物理研究实现自主创新

BEPC正式运行后,其亮度为美国同能区加速器SPEAR的4倍,使其停止运行,大批国外科学家加入我国基于高能加速器的实验研究中。

200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

BEPC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了包括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2~5Gev能区正负电子湮没产生强子反应截面(R值)的精确测量等多项领先国际水平的高能物理研究成果,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成为国际上研究高能物理的几大重要基地之一。

这一时期我国的高能物理重要实验研究还有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该实验站于2003年开始计划,于2011年开始运行取数,并于2012年3月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是当年国际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冲破。

在高能物理研究上取得了众多成果,反映我国的高能物理发展已经实现自主创新。

高能物理研究融入国际大潮

高能物理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能加速器和探测器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离不开巨大的经济投入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20世纪90年代,在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建设了AS-γ实验装置,中意合作建设了ARGO实验装置。

2006年,依据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日两国物理学家在Science合作发表的论文,被该刊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进行的CMS实验首次发现了希格斯粒子。

CMS实验是大型的国际合作实验,有来自41个国家的大约190个研究所和大学参与了研究。

此实验中,我国科学家在探测器的建造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速提升、蓬勃发展阶段

2012年至今

2012年,我国的高能物理开始了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时期的高能物理与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相结合,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第一站就选在了高能物理研究所。

参观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时,习近平提出:“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

高能加速器建造计划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2012年9月,王贻芳提出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的设想。该方案很快引起国内外高能物理界的极大兴趣。

201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联合国内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20多名物理学家成立CEPC-SPPC工作组,以缜密调研该方案的可行性。

此后在北京成立了未来高能物理中心,旨在帮助建立大对撞机所需的物理案例。

2016年以来,高能物理研究所关于CEPC-SPPC的建造计划在科学界引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不仅反映出公众对于国家科学事业的关心,也反映出我国对于大科学工程建设决策的日趋理性、公开与公正。

非加速器物理实验装置建造硕果累累

在非加速器高能实验物理方面,近年来新的重大计划是江门中微子实验和大型高海拔大气簇射观测站(LHAASO)建设,建成后有望使我国在宇宙线和中微子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江门中微子实验吸引了300多位国际合作者参加,目标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不仅对高能物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在重大核心科学问题上展开的一次激烈国际竞争。

LHAASO为我国自主研发,目标是捕捉宇宙中飞来的高能粒子,2017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如今已建设大半。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和优秀的建造质量,部分探测器运行半年之后,就在伽马天文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结语

高能物理研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又越来越依赖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和更加灵敏的探测器等实验装置,这离不开国家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

我国的高能物理发展,走了一些弯路,经历了不少挫折。

党和国家一直积极听取广大科研人员建议,通过对科技政策的不断调整与灵活运用,使之能适应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符合我国不同阶段的科技发展需求。

随着国家在高能物理研究上的不断投入,我国在高能实验装置和各种探测器的建造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基于多年来高能物理的人才培养,以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积极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在高能物理领域一定能领先国际,真正实现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

电动车发展历史?

长。因为早在19世纪末,电力就被用于提供机动力。首张专利于1884年发布,但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的电动化尝试大多未能成功。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普及,才导致其市场份额开始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电动汽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许多汽车公司都已经推出了它们自己的电动车,政府也在设立纳税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人转向电动车。迄今为止,电动车的市场发展不断壮大,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比亚迪动车发展历史?

你是想问比亚迪的造车历史吗?

比亚迪最先开始是制造燃油汽车,现在主要制造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电动汽车

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成就的历史启示?

高能物理,又称粒子物理,在20世纪中叶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以及在很高能量下物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

我国高能物理发展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受到不同历史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鼎力支持。

奠定基础、曲折发展阶段

19491977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高能物理学科发展虽然过程历经曲折,但无论是科研机构、组织和团队的建设,还是在高能物理研究的开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始终朝着国际水平奋起直追,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研究:立足于国内的探索

我国核物理本身研究基础薄弱,又缺乏相关研究设备,高能物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依附于核物理而获得不断发展。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结合当时国情提出了很多科技发展目标,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部分中提到,必须组织力量,发展原子核物理及基本粒子物理(包括宇宙线)的研究。

亚原子物理实验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加速器和探测仪器的研制,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物理所、原子能所)的科学家在此方面进行了系列开拓性的工作。他们还在宇宙线研究、电子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王淦昌研究组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所利用当时能量最高的加速器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

大批科学家家在杜布纳的工作,为此后我国亚原子物理实验研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与人才基础。

理论研究:“层子模型”的建立

1965年8月,在钱三强的组织下,由中科院原子能所基本粒子理论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基本粒子理论组、中科院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4个单位联合组成“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

经过不到一年时间,通过朱洪元、胡宁等39位中国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发表了42篇研究论文,提出了强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后称为“层子模型”。

这是关于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理论成果。

“层子模型”是由国家组织规划,依托当时相对突出的几个高能物理理论研究单位完成的,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此后我国高能物理理论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高能基地建设:高能加速器建造的努力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系列低能加速器,为高能加速器的建造培养和储备了人才,也在技术方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高能方面,原子能研究所先后提出了多个加速器方案,但均未能落实。

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在北京香山召开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工作会议,并在会后派遣考察组赴欧美,设想了6种具体方案,但也未能实施。

这一阶段虽然未能成功建造出高能加速器,但培养了很多高能加速器建造方面的人才,且在高能加速器的设计和预制研究方面积累了经验。

初具规模、不断完善阶段

19771992年

该时期,我国的高能物理学科实现了建制化发展。

在理论方面,规范场研究取得了大批成果;实验装置方面,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此外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加上务实的科技规划,是这一阶段我国高能物理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

高能物理学科的建制化

1977年,高能物理学界创办了《高能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成立了高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学会。197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理论物理所。

此后,高能物理在我国逐渐完成了建制化。

这一时期关于高能物理理论研究的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并讨论出很多研究方向,标志着高能物理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

这一过程中,我国高能物理界开始和国际同行交流,为后面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高能理论研究的新高潮:规范场理论研究

我国高能物理学界对规范场理论的研究始于1972年杨振宁来华。

1978年广州规范场讨论会对规范场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将规范场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推向高潮。

我国高能物理的理论研究在这一阶段已经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的科技政策更加注重非行政手段下的支持,以及对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的尊重。

在这种环境下,经过北京、广州、西安、兰州等几地学者的努力,规范场理论研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高能加速器建造“终成正果”

1977年,我国开始了高能加速器的规划和设计,启动了代号为“八七工程”的加速器建造工程,初步计划能量为30GeV,后来调整为50GeV。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大趋势下,该工程最终搁浅,但工程前期开展了实际的设计建造工作,并汇聚了一批高能加速器建造的人才。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1982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BEPC)建造被排上日程,其能量定为2.2/2.8GeV,1983年正式立项,1984年10月正式动工。1988年10月16日,BEPC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该工程除了BEPC本身外,还建造了探测装置北京谱仪(BES)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

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终于成功建造了自己的高能加速器。

自主创新、融入国际阶段

19922012年

这一阶段科技政策更加灵活合理,科研机构具有充分的自主权,科技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我国的高能物理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融入了国际发展的大潮并实现了自主创新。

高能物理研究实现自主创新

BEPC正式运行后,其亮度为美国同能区加速器SPEAR的4倍,使其停止运行,大批国外科学家加入我国基于高能加速器的实验研究中。

200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

BEPC在这一阶段取得了了包括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2~5Gev能区正负电子湮没产生强子反应截面(R值)的精确测量等多项领先国际水平的高能物理研究成果,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成为国际上研究高能物理的几大重要基地之一。

这一时期我国的高能物理重要实验研究还有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该实验站于2003年开始计划,于2011年开始运行取数,并于2012年3月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是当年国际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冲破。

在高能物理研究上取得了众多成果,反映我国的高能物理发展已经实现自主创新。

高能物理研究融入国际大潮

高能物理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能加速器和探测器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离不开巨大的经济投入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20世纪90年代,在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建设了AS-γ实验装置,中意合作建设了ARGO实验装置。

2006年,依据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日两国物理学家在Science合作发表的论文,被该刊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进行的CMS实验首次发现了希格斯粒子。

CMS实验是大型的国际合作实验,有来自41个国家的大约190个研究所和大学参与了研究。

此实验中,我国科学家在探测器的建造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速提升、蓬勃发展阶段

2012年至今

2012年,我国的高能物理开始了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时期的高能物理与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相结合,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第一站就选在了高能物理研究所。

参观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时,习近平提出:“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

高能加速器建造计划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2012年9月,王贻芳提出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的设想。该方案很快引起国内外高能物理界的极大兴趣。

201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联合国内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20多名物理学家成立CEPC-SPPC工作组,以缜密调研该方案的可行性。

此后在北京成立了未来高能物理中心,旨在帮助建立大对撞机所需的物理案例。

2016年以来,高能物理研究所关于CEPC-SPPC的建造计划在科学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不仅反映出公众对于国家科学事业的关心,也反映出我国对于大科学工程建设决策的日趋理性、公开与公正。

非加速器物理实验装置建造硕果累累

在非加速器高能实验物理方面,近年来新的重大计划是江门中微子实验和大型高海拔大气簇射观测站(LHAASO)建设,建成后有望使我国在宇宙线和中微子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江门中微子实验吸引了300多位国际合作者参加,目标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不仅对高能物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在重大核心科学问题上展开的一次激烈国际竞争。

LHAASO为我国自主研发,目标是捕捉宇宙中飞来的高能粒子,2017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如今已建设大半。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和优秀的建造质量,部分探测器运行半年之后,就在伽马天文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结语

高能物理研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又越来越依赖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和更加灵敏的探测器等实验装置,这离不开国家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

我国的高能物理发展,走了一些弯路,经历了不少挫折。

党和国家一直积极听取广大科研人员建议,通过对科技政策的不断调整与灵活运用,使之能适应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符合我国不同阶段的科技发展需求。

随着国家在高能物理研究上的不断投入,我国在高能实验装置和各种探测器的建造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基于多年来高能物理的人才培养,以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积极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在高能物理领域一定能领先国际,真正实现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

东北发展历史:中国古代东北是什么国家?

一、先秦时期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尚书禹贡》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

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是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

“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二、汉晋时期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在朝鲜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约在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约在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约在今朝鲜江原道),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很显然,“汉四郡”的设置,说明汉武帝已经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的统治范围。

公元前82年,西汉中央政府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将玄菟郡西迁至辽东地方,并将此三郡之属县合并于乐浪郡。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辽宁省新宾北汉城),在其下新设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西汉末年起,高句丽族及其王国政权兴起于辽东地方玄菟郡。

三、公孙氏政权

两汉、魏、晋时期,公孙氏是辽东大姓,长为辽东郡郡吏,东汉末公元189年---238年,辽东公孙氏政权在50多年里,前后经历了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和公孙渊三代四位统治者,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

四、唐朝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

罗唐战争后,安东都护府从平壤搬到辽东,成为唐朝管理辽东,以及高句丽、渤海国等地的一个军政机构。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大唐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新罗仍然臣服于唐朝。

722年(唐开元十年),黑水首领倪属利稽至唐朝贡,唐玄宗设立黑水军,以后改设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职位,中央也派内地官员来这里任长史(副都督、副刺史)。

五、辽金时期

唐朝末年,契丹在首领耶律阿保机把两大部落统一起来,自立为王。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阿保机逝世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辽朝鼎盛时的疆域,东至当今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南抵天津市、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带,与北宋对峙。

五代十国,此为营州、平州之地。梁和唐时,在卢龙城设平州、卢龙县治。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契丹占据了营、平等州,晋、汉、周时,一直为契丹所据,后契丹改国号辽。

公元1113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举兵夺取松花江流域。1115年称帝,国号金,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以南)。建国后继续征战,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大金最盛时超过极盛时期的辽国,囊有当时的北方。

六、元朝

1287年元末元顺帝(元惠宗)回到东北祖先之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赤峰应昌府---呼伦贝尔盟捕鱼儿海(贝尔湖),而没有回漠北,东北的岭北行省东部和辽阳行省是元朝大本营;他的后代达延汗1470年又重新在东北察哈尔建立北元中心,元朝设立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东部,统辖东北全境。

七、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市)称帝,建立明朝,同年灭元。在辽东都司,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辽阳地区,明朝时是“岁有羡余,数千里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的富饶地方。当时,辽东都司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也很发达。辽东的三万卫与四川的龙州、顺天的遵化,是当时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吉林市是明朝设在东北的造船基地。

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八、清朝

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重建大金国,史称“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号为“满洲”。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初期对东北实施军府制,1661年开始建立柳条边,封禁汉人移民。

晚清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九、民国

民国初1911---1931年为张作霖父子的奉系东北军统治,包括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和部分时期的察哈尔特别区。

十、日据时期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建立了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和伪满洲国。

十一、解放后

(1948年)东北从东北人民政府的共同行政区过度到东北经济区。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职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场所日常维护。各行政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文化员)负责本村宣传文化阵地(文化礼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开放,做到活动场所常态化开放;做好文化阵地文体设施器材的日常维护、使用和管理,做好文化阵地内时事政策等宣传资料的更新工作。2.开展日常活动。每年年初,制订本村年度宣传文化、体育活动及志愿者活动计

  • 中国茶叶的历史(中国茶叶的历史和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

  • 中国飞机的历史(中国飞机的历史介绍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推动经济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回顾历史,中国的大飞机研制之路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的历程。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祝桥基地,停放着一架运10飞机,它是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国际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喷气式客机取代螺旋桨客机的

  • 中国历史书籍推荐(中国历史书籍推荐经典)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答:为你推荐《中国大历史》。它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欧美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作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

  • 宋濂的励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坚定地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

  • 关于中国历史的句子(关于中国历史的句子摘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小编推荐一款关于中国历史的游戏:华夏宏图关于中国历史的大型策略游戏,剧本涵盖初秦至明末,涨知识的点有:1.完整的东亚地图和历史名城、江河湖海、名胜古迹,了解中国锦绣河山。2.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抗击侵略,开疆拓土,体会种种家国情怀。3.真实的工程建设和灾害治理,修筑长城,开凿运河,当保国安民的

  • 关于中国历史遗产的作文(关于中国历史遗产的作文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秦始皇陵作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价值无可估量。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

  •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以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英勇顽强,坚忍不拔为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

  • 中国红历史起源(中国红的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哈尔滨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在1913年由一个叫做“爱金宾斯”的技师传到中国,最早生产红肠的企业是“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哈肉联”。哈尔滨红肠,俄语译音为“里道斯”,“里道斯”和哈尔滨红肠是一个概念。许多哈尔滨人称哈尔滨红肠为“里道斯红肠”,也有人喜欢用“哈红肠”的简称。潮汕品历史

  • 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独角仙的资料。双叉犀金龟又名独角仙,是一种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昆虫,因雄性有发达的头角而得名。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泰国等地,生活在森林中。幼虫是以腐叶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质为食,成虫还以树木伤口流出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生命周期约1年。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关于蚂蚁的资料1、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