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晁盖的坟墓还在梁山吗?
亲,晁盖是小说里的虚构人物,也许历史上有这个人,但也不可能有小说里说的这么厉害,所以他的坟墓在哪里根本是没人知道的了。
二、常胜将军赵云之墓,为什么至今无人敢盗
对于一些喜欢三国历史的人来说,赵云可以说是一个人气很高的角色。《三国志》中,刘备也赞他:“子龙一身是胆也。”赵云的形象在后世的剧本中大多是英俊潇洒,忠心护主,勇猛无敌。也许是赵云这个形象满足了大多数人对英雄的幻想,关于他本人有很多传说,就连他的墓地也极富神秘色彩,就算有价值连城的宝贝也无人敢来盗,关于墓地有哪些传言,真相究竟又是什么呢?
首先,关于赵云的墓地,流传最广的莫过于是有灵蛇在守卫。据说,有一个地方要建学校不小心挖到了赵云的墓地,却发现周围有很多蛇盘旋守卫,誓死不离去,被认作是灵蛇。而且传言说,刘禅本是真龙下凡,赵云虽然救回了他,可是他体内的龙魂却被吓得身体里钻出来,钻到了保护他的赵云的身体里。龙魂保护了赵云,所以从此赵云才可以战场上毫发无损,成为了以一敌万的常胜将军。所以在他死后,也有灵蛇在他的墓地周围为他守墓。
这个传言涉及到的赵云救后主是真的。在《三国志》当中有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可以看出赵云是个忠肝义胆的勇士,但是龙魂入体,灵蛇护卫未免过于离奇。赵云死后被刘禅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翠屏山上,在一片苍苍莽莽的丛山峻岭之上。据赵云墓地所在的文物局所说,他的墓地现在已经像山丘一般,无人挖掘,保存完好。而且,刘禅为他还专门建造了一个祠堂,经过千年来的变迁,祠堂已经破损,学校就建立在了祠堂之上。
第二个传言是和天谴有关。据说,有人试图去盗赵云的墓地,在挖掘过程中总是找不墓地入口。在挖了很久之后,才看到墓的顶端,可是天气突变,一场大雨让盗墓者的“努力”重新归零。盗墓人以为是赵云的英灵再现,被吓得仓惶逃跑。另外,离开之后,盗墓者也害怕盗了赵云墓会遭到上天的谴责,再也不敢打这块墓地的主意。
这种传说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即便是真有天降大雨,天气变化也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和所谓的天谴应该是不搭边际的,盗墓者的做贼心虚才是重要原因吧。
而有关赵云墓地的第三个传言就更令人心动了。据说他龙胆亮银枪和一些珍奇异宝都被做为陪葬品,一起入墓。与他一起上场杀敌的那杆龙胆亮银枪,即便过了多年仍然银光闪闪,似乎成了神器一般。而因为赵云太令人仰慕,连盗墓者都敬重他的为人,才让他的墓地得以完善保存。
可是赵云墓地真的有那么多的珍奇异宝吗?无论是多么英勇的历史人物,如果墓地中有珍奇异宝,都会引来趋之若鹜的盗墓者。而赵云其实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就连刘备主动给他封赏他都拒绝,晚年更是出任将军,清正廉明,何来珍奇异宝之说呢?至于所谓的“神器”,更是后人的想象罢了。
赵云是三国时代的一个英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赞叹他:“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虽然大家因为他的人品而敬畏他,爱戴他,但是将一个清正廉明,不追名逐利的威武大将,吹捧成一个英雄不死盖世无双的神灵,也不会是赵云想要看到的。
三、谁知道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墓穴在哪?还有就是他多大死的,怎么死的?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一个贵族家庭。经过多年征战,铁木真统一了漠北草原各部。公元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蒙语意为“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领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时死于军中,时年66岁陵墓位置的定音之论众所周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有一座规模宏伟的成吉思汗陵。陵内后殿蒙古包式的黄色绸帐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夫人勃尔贴兀真的灵柩。在它两侧的黄色绸帐里,安放着成吉思汗王夫人呼伦和三夫人伊绪的灵柩以及成吉思汗两个胞弟别力吉台和哈撒尔的灵柩。东殿内安放的是成吉思汗四子托雷及夫人的灵柩。西殿供奉的是象征成吉思汗九员大将的九支苏力定,还陈列着成吉思汗征战时用过的战刀的马鞭等物。每年农历的三月甘一日,五月十五日、九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日,成吉思汗的后裔达尔扈特蒙古人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场面宏大,十分壮观。可是对于这座成吉思汗陵,历来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这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2004年9月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行的“鄂尔多斯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世代守陵的达尔扈特蒙古人指出,成吉思汗的葬地虽然没有地下考古的准确印证,但是作为国家意志和民族公祭的成吉思汗衣冠家“八白宫”(亦称“八白室”),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作为世界上以守护成吉思汗陵寝为唯一职责的世袭的守陵人达尔扈特蒙古人一直实行着最完备、最权威、最具蒙元特色的祭祀制度。
与会专家认为,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即把鄂尔多斯地区划入中央直辖的中枢省,允许汉译为“大汗、帝王陵寝”的“伊金霍洛”之地名,未定在肯特山而定在鄂尔多斯安放“八白宫”的地方,绝对不会随意,也不许随意。此外,忽必烈法定的成吉思汗四大祭典最大的一次“查干苏日克祭典”就在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举行。700多年来,蒙古族一直把这个传统的祭奠活动坚持下来。
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出示了成吉思汗“天葬”后衣冠放置银箱人“八白室”的目击者记载:“成吉思汗灵榇与大汗皇后灵棺皆以长方形银棺装置,外加铜锁锁着。”“1956年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园落成后,曾将大汗的银棺开过一次……七层棺都开了,只见第七层棺内放着一个用香牛皮枕头裹着一幅成吉思汗全家的画像。皮枕内装有何物,因未打开过,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当地达尔扈特的负责人称:“多年相传(皮枕内)是大汗的衣物包着大汗的一块骨头。”
内蒙古文联原主席、《鄂尔多斯风暴》电影编剧,著名的蒙古族近代史学者云照光说,成吉思汗逝世时,正值盛夏,为保护遗体,不会用3个月或半年的时间远路转运遗体,只会在距六盘山和黄河较近的鄂尔多斯风水宝地安葬。
写于1939年、现存于美国亚洲研究中心的《伊克昭盟志》披漏了鲜为人知的元代将领突拔都随征记内容,居然证明了云先生的观点。此存于铁质小柜的残缺纸书译成汉文,说“大汗出征突薨,因大汗××××议举天葬。”“丞相奉汗衣冠宝剑,董沐置七宝箱内(即银棺)内,使神驼载运拟葬××××。行大漠四十七日……,又行××日至平漠洼地,驼立不行,臣民牵挽亦不动。群相默祷,宝剑突飞去,衣冠放异彩。臣民以主喜悦,为营葬于洼地高原(即令伊金霍洛),设戍守护……四出觅宝剑,至百里外草地上寻获,就其地为置宝库(即今苏勒定霍洛)四时享祭。”
蒙古贵族的密葬习俗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由此可见,这种传说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潘照东指出,从六盘山到日蒙联合考古队发现墓地的这个地点,路程相当遥远,盛夏季节,几千里路,要保证遗体不腐烂,同时过山涉水,还要穿过沙漠,这些问题3天之内很难解决。
潘照东说,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拿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说明灵魂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卜,这时遗体就可以处理掉,而把这团驼毛保存在衣冠家里。据潘照东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成陵落成时,曾经打开过银棺,发现了这团驼毛。成吉思汗陵最终揭秘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孙、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奇忠义先生近日向记者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揭开了成吉思汗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一直受到海内外的关注,这里每年都要举办大祭仪式,蒙古族人视其为圣地,不过,也有人认为这里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今年78岁的奇忠义老人,曾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副盟长,几年前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职务上退休。在呼和浩特市的家中,老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外人不知道,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并不仅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灵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说。记得1954年大祭灵时,曾开过棺,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眼看过。里面确实有部分人骨。”记者还参观了奇忠义家中珍藏的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画像,画中共12人,成吉思汗的像与现在流传在世的形象不同。奇忠义说画像是从成吉思汗的灵柩中取出的。
“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奇忠义说。
奇忠义老人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当时是夏季,气候炎热,遗体不可能运出很远,秘葬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可能性很大。”他还告诉记者一个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美丽的传说:
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西征西夏时,路经鄂尔多斯草原的包尔陶勒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随从要拾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发,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逝世后,属下准备将他的灵柩运回故地安葬,但灵车路过鄂尔多斯草原时,车轮突然深陷地里,人架马拉也纹丝不动。这时,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话,于是,就地将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守护。
日本侵略中国时,为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把成吉思汗灵柩先后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4月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将成吉思汗的灵柩移回鄂尔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园,并将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遗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现在,成吉思汗陵还分别供放着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和其夫人的灵柩。
“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永远是蒙古民族的圣地。”奇忠义老人说。
●成吉思汗在宁夏六盘山度过最后岁月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有三种说法
●成吉思汗墓地在哪里其实并不很重要
一个历史名人、一座文化名山,在历史上产生机缘;一段历史、几多秘密,吸引许多专家不懈探究:成吉思汗,这位曾对世界格局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于公元1227年溘然长逝于六盘山。然而,“一代天骄”的墓地究竟在哪里?在成吉思汗病逝780年之际,日前,来自国内1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韩、蒙古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首历史文化名城宁夏固原市,参加“成吉思汗与六盘山国际研讨会”,探讨这一困扰中外学界多年的历史之谜。
六盘山中最后的岁月留痕
成吉思汗的最后岁月,是在宁夏南部的六盘山一带度过的。他不仅避暑于此,而且在这里建立行宫、谋划灭宋攻金之策、指挥征讨大军。
有资料显示,成吉思汗驻跸六盘山,主要活动地点有两处:一是六盘山腹地、泾河源头的凉殿峡;一是六盘山下的行宫、后来成为安西王府的开城。有学者认为,凉殿峡中的“殿”字透露出了这里不同寻常的历史。也许是被六盘山的美景深深陶醉,也许是一生征战过于疲劳、需要休养生息,也许是为了等待最佳战机,成吉思汗在这里盘桓了两三个月,直至告别人世。在凉殿峡,记者看到了许多随意散落的石器,包括石墩、石槽、石础、石柱、石条、插旗台等,其中饮马槽等石器凿刻细腻、保存相当完好。这些明显供屯兵、牧马、生活所用的石器是否就是成吉思汗驻军所留?《化平县志》(即今泾源县)中的记载表明,前人不仅早就注意到了它们,而且认定其与成吉思汗在此避暑的历史经历有关。
与凉殿峡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比,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另一处重要活动地点开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开城遗址位于现在的固原城南约20公里处。成吉思汗病逝后,继任者太宗窝阔台、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就是由此发兵征讨四方的。如今已风光不再的开城留下了大量当时的文物,其中有皇家通用的琉璃构件,也有石雕龙、铜权、长颈银瓶、铁质三足盆、琉璃四足香炉等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重达50克的金手镯。城中作为附属建筑的延厘寺,格局与当时京城的寺院基本相同。开城当年的建造规模以及当年居住在城中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一处避暑胜地,一座废弃古城,随着“一代天骄”的与世长辞,六盘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墓葬地点仍旧扑朔迷离
一直以来,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有三种说法:宁夏六盘山、甘肃清水县、宁夏灵武。其中,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的观点得到了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但争议最大、争议时间最久的葬地问题至今仍无法定论。史学界认同较多的观点主要有四种: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蒙古国杭爱山,中国宁夏六盘山和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但其中无论哪种观点都缺乏充分的资料和文物证据。本次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成吉思汗是死于六盘山并就地安葬的。他们的根据是:成吉思汗病逝时正值炎炎盛夏,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遗体不便于长途移动、送到远处安葬。但这样的观点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历史文献中关于成吉思汗的墓地至少出现过8种以上的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宁夏大学党委书记、蒙古史学专家陈育宁在分析这些记载时发现:记载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是有意回避;此后文献提及的则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没有明确具体地点。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墓地所在更加扑朔迷离。
专家介绍,成吉思汗墓地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按习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地面无迹可寻。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的遗体多被装入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下葬后,人们在母骆驼的面前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地面长出青草、与周围的土地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此后如果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它们悲鸣的地方就是墓地。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就是这样安葬的。
陈育宁认为,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这种丧葬习俗更重要的成因还是游牧民族过于频繁的迁徙。当时残酷的战争难保地盘不得而复失,只有墓地保密才能保证墓地不被敌方破坏。另一方面,祭祀是公开的。如此一来,墓葬之地与祭祀之地就分作两处。祭祀象征性的陵寝,不仅被一代代延续下来,而且随部而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就曾随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迁移到河套地区。
继续“存疑”未尝不是好事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据说,两百年来,有100多个考察队为寻找成吉思汗的墓地不远千里进行实地探寻,而且这种活动还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有些国家的机构为此不惜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1990年至1993年,蒙古、日本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的一万多平方公里进行了探测,找到了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但其中并没有成吉思汗陵;1995年起,美国考古学家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手段在蒙古国东部搜寻多年,一无所获;2000年7月,美国“考古探险特别小组”来到蒙古,按照根据《蒙古秘史》绘制的“历史地图”进行挖掘,发现了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却仍然没有寻找到成吉思汗陵;2003年7月,有人声称在鄂尔多斯西面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发现成吉思汗活动的遗迹,但要判定其为成吉思汗陵,还是缺乏有力证据。
这些探测、挖掘并非没有阻力。美国的一支探险队在蒙古国境内的考古探寻,就因为遭到当地人的抵制而被迫终止。不少蒙古国人认为,这种探测、挖掘,触动了祖先的陵墓,会带来厄运。成吉思汗第34代孙、我国最后一个蒙古王族后裔奇忠义也反对惊扰自己的祖先。
多次探测、挖掘都劳而无功的事实也说明寻找成吉思汗墓地的难度确实很大,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毕竟仅靠一点遗存还难以确定陵墓的确切地址。在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反对为寻找成吉思汗墓地而到处探测、挖掘,有学者甚至认为,成吉思汗墓地在哪里并不重要,确定成吉思汗墓地意义并不大。陈育宁即指出,在时机不成熟、民族心理难以承受的情况下,不宜乱探乱挖;在证据、资料不充分的条件下,不要急于下结论。继续“存疑”,未尝不是好事。“就让这个‘谜’继续存在下去,成为长久的秘密吧。”
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享年66岁。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区70公里。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
没人知道他的墓穴在哪里目前的成吉思汗陵是衣冠冢史书说他下葬的地方叫起撵谷但具体位置在哪还不知道我个人倾向于成吉思汗是天葬的而不是土葬
据说在起撵谷但目前没有人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