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十首意境最美七言绝句(清朝精彩的10首七绝排行榜)

十首意境最美七言绝句(清朝精彩的10首七绝排行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67 更新时间:2024/1/11 9:14:21

清朝最精彩的10首七绝排行榜,有几首是你原来未读过的?

“清诗”虽然比不了唐诗、宋诗,但总体比明诗、元诗却要高一些,尤其以七绝佳作最多,里面不乏流传千古的名篇。

那清朝最精彩的10首七绝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分享精品“清诗七绝”和朋友们一起欣赏,为生活增添一抹诗意。

第10名清朝赵艳雪的《和查为仁悼亡诗》

逝水韶华去莫留,

漫伤林下失风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赵艳雪是清朝女诗人,这首诗是她的代表作,是一首很有诗意的抒情悼亡诗,为其同乡诗人查为仁的妻子金夫人病逝而写。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也好、名将也好,都经不起岁月的搓磨!你我何尝不是如此?不知不觉间已是白了头,因为感同身受,所以能够引起共鸣,能够打动人心。

第9名清朝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

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说理精准,通俗易懂,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被后人广泛引用,常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新人替换旧人就像长江水后浪推前浪,趋势不可阻拦。

第8名清朝黄景仁的《少年行》

男儿作健向沙场,

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

宝刀明月共辉光。

黄景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后人,是清朝著名诗人。写这首诗时黄景仁刚满十八岁,正意气风发,血气方刚,他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通过此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全诗语句流畅自然,清新健朗,意气风发,豪情快意。

第7名清朝袁枚的《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葛岭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炼丹修道成仙之所,很多游人来此游览,烧香拜仙,渴望得到神佛保佑,更有妄想得道成仙者。

作者认为这些世俗想法都很荒谬,不如珍惜大好春光,珍惜眼下,珍惜在世的每寸时光。

第6名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是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最精彩。落花虽然离枝,但并不是无情之物,它们会腐烂成泥,化作肥料,回育母体,这句如今多用来歌颂奉献精神。

龚自珍此诗借自然法则自明心志,寓意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仍甘于为国献身。

第5名清朝徐锡麟的《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清朝边塞诗的代表作,全诗借古抒情,通过古代将士英勇征战、为国捐躯的典故,抒发诗人无畏生死、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全诗满含报国牺牲之大无畏,颇有盛唐气象,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第4名清朝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题画诗,全诗托物言志,借赞美竹的坚韧和顽强,抒发作者不畏艰险,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

全诗用语自然,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第3名清朝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体现变法者视死如归、刀口下跳舞之潇洒豪情的诗。

谭嗣同写此诗言志,慷慨激昂,不畏生死,并且敢作敢当、说到做到,不愧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变法虽然失败,英雄虽然断头,但这种精神但却随着此诗流传下来。

第2名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

九州生气恃风雷,

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很经典的“讽喻诗”,作者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意象,表达出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期待统治阶级改革人才选拔机制,让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国效力,这样国家才不会后继乏人,才能繁荣昌盛。很有家国情怀的一首诗!

第1名清朝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很有诗意的一首诗,大美春景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在快乐的放风筝,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满是生机和活力。

全诗用语自然优美,流动婉转,朗朗上口,清新欢快,诗意满满,读来令人心情大好。“诗意盎然”是此诗成为“清诗七绝”压卷之作的原因。

清朝最经典的10首七绝分享完了,虽然在意境上比不了经典唐诗,但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欣赏和品读。

标签: 七言绝句七绝排行榜意境精彩清朝10

更多文章

  • 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的关系(两国之间的区域差异争端)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争端,爱沙尼亚,差异,区域,俄罗斯,关系,之间

    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仇恨俄罗斯,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可以说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俄罗斯大卸八千八百八十八块。不过在这次俄乌冲突中,三国中只有立陶宛跳得最高,嗓门最大,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相对低调一些。在三国中,对俄罗斯威胁最大的,应该是最北边的爱沙尼亚。爱沙尼亚西临波罗的海北端

  • 为什么初一十五要上香的规矩(初一十五上香最佳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规矩,初一十五,时间,为什么,最佳

    烧香拜佛,为什么要选择初一和十五?看完你就知道了!很多人去寺庙烧香拜佛时,都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到底哪一天去烧香,最容易得到菩萨的加持呢?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是寺庙里香火最旺的时间,很多人都选择初一或者十五去寺庙烧香礼佛,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信众们都愿意选择初一和十五去烧香,究竟是什么原因?民间认为,

  •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什么(对历史的积极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功绩,运动,作用,积极,突出,在于,什么,戊戌变法

    被现代人所诟病的“戊戌变法”,对于历史有何积极作用?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是,戊戌变法却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

  • 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古代相国和丞相哪个官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相国,丞相,官位,区别,古代,哪个,什么

    宰相、相国、丞相有何区别,同样是相,权利不可同日可语!我们在看古代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宰相、相国、丞相这几个字眼,这些都是官名。很多人觉得这些名词之间没什么差别,但事实上,这三个官职虽然都是相,但权利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宰相、相国、丞相这三个名词,很多人会混为一谈,都叫宰相。毕竟这个称呼影

  • 抗日十大名将介绍(八路军抗日名将的战绩出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抗日,八路军,战绩,介绍,出色

    八路军抗日十大名将,战绩最出色的是何人?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浴血奋战,书写了一幕幕英雄的抗日赞歌。以陕北红军为班底组建的八路军,更是在敌后战场给了日寇很大的打击。使得日寇在1940年后,将大量的兵力投入到所谓的“华北治安战”中,大大减轻了国军在正面战场上遭受的压力,八路军,也成为抗日敌后战场

  •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注释(兰亭集序赏析及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兰亭,集序赏析,原文,感悟,翻译,注释

    王羲之:《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为记此次雅集,即作《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

  • 冷军个人介绍及资料(冷军的画作品价值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冷军,资料,价值,介绍,作品,个人,多少

    画家冷军:“垃圾画”卖4370万,肖像画卖7000万,他真的值这价吗?这位中国画家,只是画了一堆“垃圾”,竟然卖了4370万元。许多人称他为中国美术的拯救者,同时也引来超多质疑,认为他哗宠取宠。然而,将这幅画放大10倍后,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他叫冷军,被誉为“超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有的人对他的

  • 李翊君个人资料(琼瑶剧御用歌手李翊君的经典歌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翊君,琼瑶剧,经典,歌曲,歌手,资料,个人,御用

    李翊君|琼瑶剧御用歌手,翊式情歌曾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她曾经唱的电视剧主题曲火遍大江南北,更是琼瑶剧的御用歌手。她的歌声凄婉动人,每个音符都充满真情,如诉如泣,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凭借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和歌声魅力,她的“翊式情歌”成为歌坛一抹亮丽的色彩。然而她却属于典型的歌红人不红类型的歌手,歌

  • 法家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法家,思想,韩非子,主张,内容,人物,代表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中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的政治哲学,一种是法家思想,一种是儒家思想。而法家就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从时间上来看它产生于战国末期,而从流派上来说有一个三家分晋之后的学派出现了两派:一派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一派就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但是到了秦朝时期法家学派就逐渐被冷落甚

  • 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概括(划粥割齑给我们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划粥,割齑,启示,范仲淹,概括,故事,我们

    范仲淹划粥断齑: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若,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