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2、简述服饰民俗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2、简述服饰民俗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42 更新时间:2024/2/24 19:20:28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

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

扩展资料

在不同社会、民族的化背景下,服饰还承载着环境、生理、群体心态特征等信息。服饰的性格、要素与形制,与这些信息相结合,构成服饰民俗的丰富内涵。

①环境含义。服饰与民俗的关系,首先是人适应自然环境的关系,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造就了不同的服饰。如青藏高原气候多变,温差大,藏民的半皮半单服饰适应这一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往往会决定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造就独特的服饰。中国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生,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鱼皮服饰。生活在寒地区的鄂伦春族为适应游猎生活,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狍头帽、狩猎手套。

狍头帽鄂伦春语称为“米纳共”,既可保暖御寒,又是狩猎时的极好伪装。狩猎手套是鄂伦春人冬季打猎时所层厚实,中间有特制的开口,手指可从中间伸出来扣动扳机,方便猎人的活动。

②礼仪含义。服饰民俗与社交礼仪密切相关。民间礼仪中,往往把改换装束当作人生各个重要阶段的标志,诞生、成年、婚嫁、丧葬,都要通过特殊的装扮仪式来体现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因此,观服可以知俗。

诞生礼为人生四大礼仪之首,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套与妇女产子、婴儿新生相关的民俗事象和礼仪规范。中国普米族在妇女产前要准备一羊羔皮,以便生产后用来包裹婴儿,意在使之得到羊神的护佑。

白族称婴儿出生7天后穿的第一件衣服为“仪筐彼亦”,意为“穿狗皮衣服”,以土布缝制,领口用象征吉利护魂的红布镶边,衣服缝好后,先在狗身上披一披,取其暖气,以求孩子容易养活,鬼祟不敢近身。

欧洲家庭的新生儿在接受洗礼时服饰由亲生父母准备,衣服必须是白色,衣长要超过脚面。形形色色的婴儿服饰与仪式体现出人们对新生儿平安、健康、成长的期盼。成年礼,通过换装标志少年男女经过家族和社会的认可,步入成年阶段。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各自认定的成年时间和礼仪规范。中国自商周始,历代汉族男女在15~20岁行成年礼,改梳成人发髻,男子“加冠”,女子“加笄”。纳西族女子年满13岁行“穿裙礼”,男子年满13岁行“穿裤礼”。

基诺族女子15岁发式改为一条独辫并围上花围腰,耳孔中插上鲜花;男孩16岁生日把帽子改成包头,穿上绣有月亮徽标的上衣,挎上有同样徽标的挎包。

斯里兰卡僧伽罗女子的成年礼依据少女初潮的日子举行,由长辈妇女为女孩下身和头上各围一块白布,然后为少女洗澡、穿衣、梳头、佩戴首饰。坦桑尼亚玛孔德人的成年仪式,男孩要行割礼,女孩要沐浴净身,都要换上新装,参加化装舞会。

在一些民族中,成年换装仪式还带有性开禁的意味,少年男女在换装后便可谈情说爱,参加男女交往活动,寻觅意中人。婚礼是人生大礼,不同民族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中国多数地区婚礼喜用红色。

红色是血的颜色,代表性能力和血亲生命的世代传承,婚礼上新娘多着红装,新房内外也以红色装饰渲染喜庆吉祥。婚礼中,新人皆穿新衣,取“新婚吉庆”之意。但黔东南地区的侗族却是例外。

婚礼之日,送亲的姑娘个个穿新衣、戴银饰,唯新娘穿旧衣、草鞋,无头饰,不带嫁妆,意在告诫新娘婚后要勤俭持家。美国新娘的婚服有“四有”之说,即“有新、有旧、有借、有蓝”。

“新”是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代表新生活;“旧”是新娘头上的婚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以示不忘父母;“借”是新娘手里的白手帕须是从女友那里借的,以示不忘友谊;“蓝”是新娘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以示对爱情的忠诚。

在欧洲,90%以上的女性会选择白色或米色的缎面礼服为婚服。丧礼是对逝者的治丧之礼,其中最能传达人们观念的是丧服。丧服分两类,一是送葬人的服装,称孝服;一是死者的寿衣,称寿服。

中国古代有严格的丧服制度,将孝服分为五等,称五服,以麻布的粗细标志家族成员的地位,强化伦理意识。寿服,一般忌用缎子制作,因“缎子”与“断子”谐音,可用“绸子”,寓意“稠子”,以求多子多福。寿衣采用三、五、七、九件,忌用双数。

亚洲人在举行丧礼时,亡人亲属大多穿白衣,如印度尼西亚巴厘人、日本人、朝鲜人等;欧洲人则多穿黑色衣服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现今世界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丧礼中,亡人亲属的丧服大都戴黑纱、白花以示哀悼。

③信仰含义。信仰,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之一,不仅铸造了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服饰的形制特征,不同款式、色彩、工艺、组件的服饰,往往具有特殊的信仰含义。根据伊斯兰教礼节,头在室外不加任遮盖是对天的亵渎。因此,中国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

广西贺州瑶族男女的头饰上绣有众多的太阳纹;苗族有尾饰的五色斑衣,也有戴狗形帽的习俗,这些都是祖先崇拜的遗留。印度的拉克夏·本坦节里,女子要将一种用绸带做的护身符系在兄弟的手腕上,祝愿他们消灾免难。

居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认为,面具是神灵的化身,每逢重大节日就跳起面具舞。男子身穿勇士服,头戴面具及饰羽帽,一手持盾牌,一手拿摇铃;女子穿口袋式宽大衣裙,头戴面具,手捧香炉,男女双双结伴而舞。

④职业含义。社会分工促进职业的发展,服饰服从职业特点的要求,并渐次发展,愈益复杂化。官有官服,民有民衣,工匠有工匠的穿着,商人有商人的装束,僧侣道士等各有其专服,各种身份、职业的服饰差别很大。

中国很早就有文、武职之分,相应地产生了文臣武将、学生士兵各不相同的服饰。进入现代社会,职业的分化、独立更为明显,职责、制度、秩序、功能等的划分往往同具有符号标识意义的职业服饰相联系,军队、公安、司法、工商、税务、邮电、铁路、航空、医疗、体育、商贸、学校等,各行各业都拥有各自醒目的服饰,以至于不同的服饰成为不同职业的表征。

我国各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墨家,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儒家不讲非攻(这是墨家的)。墨家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儒家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仁:爱人。道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

  • 儒家思想与服饰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对服饰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它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饰制度上,表现为十分重视恢复旧有的传统,推崇古代的礼服;在服饰色彩上,强调本色;在服饰质地上,主张不应过分豪华,而应简朴。宋代各朝皇帝还多次申饬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华”。特别是对妇女服饰要求尤为

  • 中国传统服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我国传统服

  • 书法史上的两大宗师王羲之、颜真卿的书风,各代表了文人士大夫的哪种人文家国情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友问:历史上的王羲之,颜真卿两大书家各代表了哪种人文家国情怀?要说两大书家的人文家国情怀,得从当时东晋和唐朝文化的历史背景谈起。东晋,从古代的数百年以后,文化的一次大复兴。包括书法及文人风尚,是-次大的改观。如:东晋文化在诗学篇首获创举,由郭璞注释的《尔雅》,《楚词》,《山海经》等书相继问世。善诗赋

  • 服饰体现的社会观念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是近年来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中的新课题,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更要从实证研究上开拓新的领域,把非观念性(即文本性)的资料,引入思想史的范畴,或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以服装为例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是礼俗文化,这

  • 世界哲学大师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丶孔子丶尼采丶康德丶叔本华……太多了。毛主席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在人类文明的光辉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包括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科学家、音乐家……,其中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当推思想家,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很有影响力和声誉的世界公认十大哲学家。1、老子世界公认十大哲学家

  • 说明文: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一程振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属于历史上哪家的思想,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该属于历史上道家的思想吧?没有找到依据,妄作推测,希望不要当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初看是一种利己,但它还有一层意思应该是“律己”,先做好自己的事,也许还可以“内贤而外王”,不过这又和儒家关联了。这也告诉我们,传统中儒释道三家很多时候也是相互渗透不

  •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立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誉为“震古烁今之著作”(蒋百里),是梁漱溟先生的成名作,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初版于1921年,后曾多次重版,并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多种文字,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文本。作者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一反众议,独树一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

  • 古代的房梁是干什么用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房梁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房梁有下玄、上玄、支撑组成,因下玄受拉,上玄受压,故上玄用料的较下玄要粗。古建筑中,房梁均为木质。角形房梁中主房梁位于房屋正中顶部,三角形结构顶点,垂直主房梁有若干细房梁,公共编制房顶框架。现代建筑中,平顶建筑的房梁多为钢木房梁、钢房梁、钢筋混凝土房梁,各房梁相互垂直或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