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设计有何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设计有何借鉴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3/12/24 4:40:22

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一)谐中庸是阐述现代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设计中的中庸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保护环境,是需要人在自然中摆正态度,了解人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义务和作用,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强调人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不仅仅是做到保护环境,要在设计中对环境影响和效益的每个细节都考虑进去,避免在设计过程中破坏环境。中国古代就开始依托于“中庸”的理念在进行生态保护,十分注重于自然的和谐相处,典型代表有古典园林的修建。通过风水的测量选择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亭、台、楼、榭的修建中避免因人为选择不当而对自然造成破坏,花、草、树、木的布置时刻保持与自然万物以及周围环境和谐的生活态度。(二)仁爱是阐述现代设计中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设计最终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前提就必须是人要爱自然,即“仁”。但现代设计中减少开发设计中对自然的破坏,容易被人与设计品接触后形成的满足感所冲淡,设计是有着设计者自身情感的的审美表达,要关注人们在体现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让人们在设计中树立热爱自然本性的价值观。现在环境破坏的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设计不当造成的,但人与自然接触后需要解决的是怎么激发热爱自然的本性的设计:一种从内心感悟到自然的美好,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从内心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另一种是通过接触后,唤醒人们的危机感,产生对自然的保护欲,促使人们去保护自然万物。(三)节用是指明现代设计中要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基本原则。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要顺应自然,认识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现代设计的示意义在于设计目标不再是用完就丢掉,要能回收再利用。但现在的制造商都推行“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新产品不断推出的同时旧产品就成垃圾,消费者的消费力也赶不上制造商的推陈出新。其中还有很多产品只是更换了外观的设计,技术和性能上并没有跟上。孟子关于节制的解读,最根本的是要人们改变对待自然的基本伦理,不然可持续发展很难进行。现在设计中所提到的可持续发展都是狭隘的,各个方面都不充分,我们只有改变最基本的价值观,才能缓解现代环境的危机范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怎样认识美育的价值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

  •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了用美育代替宗教的观点。美育是否真的能代替宗教变成一种社会教育?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最早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原载1917年8月《新青年》3卷6号,后编入《蔡元培选集》.从字面看,美育代宗教,是说用美育代替宗教.“说”,是一种文体,如同今天的论说.从意义上看,今天说的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常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通过各种艺

  • 急求!美育的作用、价值和重要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快速学好美术是不现实的,首先要理解美学和美育的重要性,对美育有合理明确的认知,对孩子的未来要有规划,学画画早下手是一方面,家长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美育教育非常的系统,其中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就是基于思想品德和道德的,非常重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三观要正,要明白真善美、要追求真善美,所以画画只是手

  • 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环境条件作为最普遍的实用的建筑类型民居建筑,它的造型美学及其附加艺术的美学与通用产品、器物的造型美学应该是共通的,但是它也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规律。浅析如下:一、历史性建筑是一项最古老的产品,人们从穴居巢开始一直不断地努力改善营造自己的家园住居,也产生了许多美好的

  • 美育教育是什么?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理想的美育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而03年的“非典”和此次的“肺炎”都是我们国人过度虐杀捕食野生动物惹得祸,人们只是过度的向大自然索取,而很少主动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美育的缺失啊!理想的美育是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当我

  •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色香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在饮食上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果腹,还追求精神上美感与愉悦。具体体现在饮食中追求“色香味俱佳”,讲究餐具的精美,崇尚诗情画意的就餐环境。中国饮食文化超越了其单纯的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功能,升华到了审美文化的范畴。关键词:中国人;饮食文化;审美追求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饮食文

  • 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国学思想和思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是毛泽东思想。现在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法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任何国学都是纸上谈兵,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现在中国的一切成就都是毛泽东思想奠定的基础。不管是任何国学也好,哲学也罢,离开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对中国的发

  • 现代人与古人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古人与现代人的区别,最大不同有二点,一是现代人的科学技术比古人要发达的多,二是现代人的生产方式比古人要先进的多。后人要超过前人,必须发展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从历史的进程上看,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是不断发展前行的,但历史发展是曲折的,在某一时期历史时期,社会退步了,最

  • 在哲学方面,古人和现代人相比,谁的成就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想问问出题人,一座高楼是高层的成就大还是底层成就大?在哲学方面,古人和现代人相比成就就是高楼高层和低层关系。古人就是楼的底层,高层虽然漂亮,但是脱离了底层高层也就不存在了。他们之间是基础和上层关系。基层好不好关系整个建筑,基层再好,没有漂亮的上层。也不是一幢好的建筑。因此,对待古代哲学和

  • 为什么有人说物理学和哲学很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这是物理学和哲学不可分割之间的关系。物理学是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寅生出物理学,而物理学又不断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中的“哲”意译为“聪明”之意,而“学”意译为“学问”之意。哲学是指使人聪明的学问。人们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从而产生精神和思想。最早期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