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人说哲学与易学相似,联系是五行、矛盾是阴阳,那发展是什么?

有人说哲学与易学相似,联系是五行、矛盾是阴阳,那发展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33 更新时间:2024/4/18 12:53:08

孔明失其察

无烟不成谋

佑使东风至

曹操箭来酬

(1)古代解释矛盾的哲学思想:

发展就在阴阳、五行之中。阴阳二个方面相互转化就是发展;五行相生相克就蕴含着发展,因为没有发展那里来的“生”。

从纯哲学角度说,矛盾的性质(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

谢邀答。

哲学这东西很复杂和玄乎,哲学家都是智者。我们不是智者,看不了那么深刻,搬运别人的著作又不能体现自己的看法,所以就以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浅显地探讨一下这个高深的学科。

哲学和物理在古希腊的时候就被区分开了。

物理没有错,只有对。我们研究物理的时候出现错误,是认识不够,验证不够,不是物理本身的错误,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在那里。

哲学是对事物的存在、各种关系的存在的道理的认识和看法,有对错。

但是到底谁对谁错呢?直到现在唯心论和唯物论还在争辩,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

矛盾的性质,说白了也是道理的对抗。

比如婆媳之间的矛盾,婆媳都有各自的道理。如果婆婆固执地认为儿媳是个害人精、败家子,而媳妇也固执地认为婆婆是个老顽固、老封建,那这个矛盾就是对抗性的。只有在家庭的其他成员的干涉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其中一方弱化或放弃自己的道理,认同或被迫部分认同了对方的道理时,这种对抗性的矛盾才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否则冲突和斗争会一直持续。

这就要看哪一方取得强势了,谁取得强势,就会迫使对方认同自己的道理。这也就是主席在其名著《矛盾论》中指出的:“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再比如奴隶社会,奴隶主强迫奴隶认同了奴隶生来就是奴隶这个道理,在很长时期维持着平衡。终于有一天奴隶开始反抗,不再认同对方的道理,不断提出自己的道理,不断冲突斗争,迫使剥削阶级认同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重新又达到一种平衡,奴隶社会也进步到了封建社会。

再比如印度现在还存在的种姓制度。高种姓利用宗教迫使贱民认同“贱民生来就是贱民”这个道理,维持着平衡,社会的稳定。如果有一天贱民们开始觉醒,开始造反,高种姓放弃自己的道理的时候,印度的社会结构才会真正得以改善。

还有现在的富人阶级和平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平民觉得贫富分化不好;富人阶级也认为基尼系数过高会引起社会动乱,到时候都完蛋。这样双方有个共识,就是贫富悬殊不好。这种非对抗共识导致社会安稳下去。如果哪天富人阶级不再认为基尼系数过高是坏事的时候,矛盾开始尖锐,穷人就要闹事了。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矛盾体,大的小的。它们对抗和非对抗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大的来说,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对抗和非对抗转换的条件应该是世界格局啦、科技生产力发展啦、国家政策啦等等这些,那都是国家智囊团和领导团队琢磨的事。

(1)古代解释矛盾的哲学思想: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伟大的哲学家毛主席在其名著《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同时,毛主席还指出,“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相互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他们相互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按照毛主席的这些论断,可以说矛盾性质转化的条件取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斗争中如变化。回答不一定准确,欢迎网友批评赐教。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矛盾的起源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的起源是“有”。只要“有”出现了,“无”就如影随形……。“有”是矛盾的起源!农民回答,(原创),谢邀,矛盾原是古代两种冷兵器,他的性格是一个不服一个,总认为自己独立无敌的,后来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生一些对立又统一之间的东西,用矛盾来比喻事物中发生的问题,有问题必有矛盾,问题的双方都各执一词,谁

  • 儒家讲做人要做加法,《老子》中却做减法,这样矛盾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经》四十八章,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学习要靠一天一天积累,体会“道”则要去外界搅扰、去“虚心”体会。将儒、道两家在知识体系与认识论方面的主要区别一语道破。从根本上看,“为学”是做加法,“为道”是做减法,儒家侧重于做加法,即“为学”,道家侧重于做减法,即“为道”。孔子说到“学”的

  • 什么是辩证法?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如一把手术刀,可以解剖万物,学精辩证法,做事如同”疱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充满究学气,咱就说点重点。其核心就是矛盾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矛盾两方面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促进了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辩证法包括

  • 怎样通俗易懂地理解哲学中“矛盾”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这个术语是有歧义的,在具体使用时要注意。其一是形式逻辑的,例如矛盾律,矛盾关系。此时是指这样的关系:析取是整体,合取是空。其二是辩证逻辑的,例如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一,正确把握对立。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

  • 哲学中提到的矛盾。什么是矛盾?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哲学中的矛盾简介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 用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去分析红楼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 举例说明哲学中的矛盾.具体点.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中的矛盾如:生物链中的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人类社会中的强者与弱者,商品交易中的买与卖。都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克又相生,既相反又相成,失去了一方对方都不存在。只有双方保持平衡才具有生命力。例如卖方与买方,双方互为存在条件,没有卖方就没有买方。卖方想贵一点,买方想贱一点,很容易发生争执,这是对立的一

  • 中国古代哲学 认识 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劲舞团3.0新舞步-超帅3.0新舞步《《Rain'scoming》》L6:3822122324629489361888249144762817L7:328668498613926441489672129474693888721L8:9914168338128496621384992679637839

  • 中国建筑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建筑本身体现着一种文化,也就是必然有文化的内涵。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载体,不仅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平面和外观上也最能给人们以生动而具体的美感,在世界建筑史的画卷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十分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群体组合。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不仅具有浓厚的

  • 四书五经体现了儒家哪些重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