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科学方法论的区别也很大。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习惯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从神农偿百草,中医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很早提出“革故鼎新”等事例可以看出,东方人具有勇于实践的精神,且实践的对象广泛,实践的手段多样,善于从综合性的整体上、系统中辩证思考,实现革故鼎新,所以东方的传统科学方法论可以概括为“综合实践、系统辩证、革故鼎新”,这种传统科学方法论适用于研究所有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发现了“和实生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合仁爱、天下为公等大同思想;出现了瓷器、丝绸、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算盘、豆腐、拱桥、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科学发明创造;留下了《墨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伤寒论》、《本草纲目》、《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科学著作。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数千年巍然独存,还使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数千年!
古代的西方人由于长期受唯心主义宗教信仰的统治,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一切都要服从上帝的旨意,处在愚昧状态,远离科学创造。仅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物理学》带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但在强大的唯心主义宗教统治下,西方人缺乏勇于实践的精神,不重视实践,亚里士多德仅靠臆想写成了《物理学》,其中的四大理论:一、所有物质都由风火水土组成;二、物体靠力推动才能持续运动;三、质量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四、白色是最纯净的光。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所以在西方古代,科学还未诞生,不存在传统的科学方法论。
直至16、17世纪的近代,随着东方人发明创造的科学成果如瓷器、丝绸、四大发明等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东方人的朴素唯物论、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著作如《易经》、《道德经》等也传到了西方,西方人受到启发,才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才开始重视实践,发动了启蒙运动,特别是伽利略、牛顿开创了“分析实验、逻辑推理、机械还原”的近代科学方法论,使西方的科学突飞猛进,不仅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走上了系统哲学家闵家胤研究员所说的“哲学的科学化”的道路。
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取得了巨大成功,再加上同时期的我国封建统治者高傲自大,闭关锁国,不愿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在最近两、三百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才远远落后于西方。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急起直追,科学技术逐渐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在原子分子系统的巨大成功,也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认为只有运用“分析实验、逻辑推理、机械还原”的方法,得到确定的、可证伪的、能用数学公式计算的、可以重复还原的结论,才是科学,而把中国传统的科学方法论称为“哲学”。这就大大缩小了科学研究的范围,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因为上面的这些要求只有原子分子系统才能达到。量子系统由于特别微小,变化速度特别快,难于观测,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就违背确定性和可证伪性;生物系统则是不可分割的复杂系统,即使像西医解剖学那样把生物体的各个系统分割开来,仔细研究透彻后,也不可能像装配机器零件那样把生物还原成原本的样子;人类由于进化出了思维系统,组成了人类社会,是超复杂巨系统,更加不能用上面的方法了。陈平教授对这个问题讲得十分形象生动,令人信服。(可见头条上我刚才的转发和评论,)他说的“极大极小,分析科学;因果简明,路线可控。”是对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的概括;“生命社会,极为复杂;分层整合,多样演化。”则指明了科学革命的方向。
科学哲学家库恩研究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和从燃素说到氧化说的拉瓦锡化学革命等科学革命的著名事例后,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这一名著中指出:“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现有规则的失效,正是寻找新规则的前奏。”“只有通过放弃某些以前的标准信念或程序,同时用其他新成分代替先前范式中的那些原有成分。”我国科学家周光召指出:“在21世纪里,人类的认识将不断提高,科学将加速纵横分化与综合”,“我们中国科学家要善于捕捉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难题,创立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效地解决更多的科学难题。”当前,在科学领域中,迫切需要克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偏见,实现从机械论还原论到辩证论系统论的科学范式转换,推动复杂科学革命,改变世界观和方法论,把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和东方传统科学方法论结合起来,走上科学哲学化的道路,才能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科学难题,才能促使科学向量子系统、生物系统、思维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发展,引领人类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困境,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