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辩证法?
所谓辩证法,不过是认为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一种观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如老子),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公元前6世纪的赫拉克利特为西方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提出并说明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他说: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他还从自然领域到社会领域,列举了诸如日与夜、饥与饱、疾病与健康、冷与热、干与湿、存在与非存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战争与和平等现象,说明统一物之分为两个对立面乃是普遍现象,把这种对于对立面的认识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并作为一个新的发现而引以自豪。他还以疾病使健康舒服,坏使好舒服,饿使饱舒服,疲劳使休息舒服,没有非正义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等说法,表达了他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的思想。他说:在我们身上,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都始终是同一的东西。后者变化了,就成为前者,前者再变化,又成为后者。
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不谋而合。《老子》较为系统地揭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贵贱、刚柔、强弱、祸福、荣辱等等,都是一方不存在,对方也就不存在。二章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三十九章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老子》还认识到事物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这些说明对立的东西是互相转化的,这都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反者,道之动”的观点,是说这种变化是由最高范畴的“道”这一绝对精神起决定作用,从而表明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所以说,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西方现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并无二致:都认为在现实世界以外还存在着“上帝”,“天理”或者看不见,摸不着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