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子认为水具备哪些品德?

老子认为水具备哪些品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32 更新时间:2024/2/24 19:17:02

生命的源泉来自于水!

(1)关于水的古代哲学思想:

1,随方就圆,包容力;

2,滴水穿石,坚韧力;

3,水往低处,谦力;

4,环抱山林,认知力;

5,可冰可水,变通力;……

水,万物生命之源,水即智慧的原神!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参禅悟道的法门,只是用简单的、单纯的眼光看待事物,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这个时候,山水只在眼中被看见,没有显现在心中,看见的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一种原始、浅显的认识。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个时候,人学习到了一定知识,也有了一些见识,见识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可能是虚幻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

沉迷于浮华的表面,会让人迷失自己。这个时候,要有怀疑的眼光、自省的认识,认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也是最高的境界。

这个时候的人,已经参禅悟道,领悟了世间至理,抛弃了知识、见识和经验对自己的束缚,也不再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

山山水水和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心中,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本心,也就领悟了真实的世界。

这时,看到的山水都是心中真实的山水,因此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这个时候和第一重境界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

人生一世,万事万物,抛却纷繁,不断修行,方得始终!

(1)关于水的古代哲学思想: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表达: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细细品味琢磨,实感哲理深刻,意味深远,真乃人生的经典写照。形象深刻的描述了人生历程不同的三个阶段:人之初,幼小单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随着年龄渐渐长大,走进了山水之间,发现山水不是我原来想象中的山水,因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通过自己多年的修炼,茅塞顿开,回归初心,做回自己,走出了山水之间,回头再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道德经》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人生之初,就像一白纸,在上面画山是山,画水是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秋交替;寒来暑往。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历经了世事,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单纯,而是,越来越成熟,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天下,有理寸却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进入这个人生阶段,是激情的,不平的,焦虑的,困惑的,纠结的。你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了。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感叹抱怨。山自然不再是那单纯的山,水自然也不再是那单纯的水。

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命了。可叹,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多年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这时的你茅塞顿开,回归初心,回归自然,做回了自己。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繁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你,已走出了山水之间,回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能达到第三境界的人,不管他耳闻目睹了多少烦心事,遭遇了多少人生的坎坷挫折,都能面对现实,正视生活,以“花开花落都随意,云卷云舒我自歌”的平常心,过自己快乐自在的生活。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一能够保持从容、洒脱的淡然,能够静沉着、处之泰然。他们不因高兴而忘乎所以,不因伤悲而痛不欲生,也不因失意而蹉跎岁月不饶人。

每一个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登着自己的“山”,把着自己的“调”,唱着自己的“歌”,每一个人都在演绎着各自的人生。人生就像一座绵延起伏的大山,有各自的顶峰与低谷,无论处在深深的峡谷,还是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我自安之若素,从不放弃对快乐、美好和幸福的向往!

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精彩,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诚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自然而然。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一辈子做人,怎样算是做好了人?一辈子处世,怎样算是成功的处世?不如豁达的心态,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曾经沧海后,再去看世事,无非是云淡风清,不过是日升日落般的泰然了。回归自然,回归初心。人,就是要修炼到人生的至高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此,心静人亦安“祝你安好,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东西方文明的差别是什么?在对真理的追求上怎么区分东西方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文化在真理的区分:东方神圣,历史悠久,传统5千年古文化的影响,是东方文化的特色。东方文化在儒家、道家学派的影响下,重义轻利,讲诚信,义字当先。而西方文化则重利轻义,只讲个人主义。我们把谦让论作是一种道德体系中的美德思想。东方文化以整体大局为论,有团体性,组织性,统一性,如中国

  • “水能行舟,亦能覆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蕴含什么样的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水乃是万物之源,是而平静,时而风起云勇。水面平静,则可以载舟,水大了,照样能把舟给颠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战国时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荀子王制》,原文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如同一艘船,老百姓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掀翻淹没。这句话

  •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方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有学堂艺馆,有碑帖雕刻,有民间曲戏,人物易动等传播途径。回答:古代的文化传播,靠的是节度使往来、派遣游学、经商、和亲等方式。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诗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

  • 老子的《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水,水蕴含哪些哲理?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无我无私存厚德,不分贫富意随和。不争名利不求赏,贵不谄兮贱不说。道是什么?怎么得道?这是老子的《道德经》所阐述的核心内容。在讲道的过程中,老子运用了“水”这个载体来说明自己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里,大众最熟悉的提到水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老子看来,符合大道的人就

  • 西方哲学中有中庸之道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是客观世界哲学,而中国哲学是天人合一哲学。西方哲学是以客体为立足点出发点来研究、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中国哲学是天地、万物与人是和谐共生的。西方哲学是对立统一的,重点突出的是对立。中国哲学也讲对立统一,落脚点核心是统一,因此,中国哲学比较适中圆融,与儒家思想中庸之道是相互关联的,而西方哲学没有经

  • 哲学中的辩证唯物理论与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中的辩论唯物理论和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是相互交融、贯通一致、并行不悖的关系。既具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一、产生的时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地理位置不同、组成的方式和对事物的认识观不同。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和中国的辩证唯物哲学观如同孪生兄弟,一同产生于中国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界、对人体、对疾病、对中药

  • 可以简要的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史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史大致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哲学时期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从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称之为现代西方哲学。1.古希腊时期。分为早期希腊哲学(前苏格拉底时期),主要以探讨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巴门尼德的存在等。中期是以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

  • 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有哪些矛盾与偏激或者不被现代社会大多数所认同与接受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固执思维肯定败亡,所谓的傲慢实质是自负,有提升到人类标准的层面,悲哀!丛林法则所致。东方文化发展具有人类性,还要可持续发展,中华文化是人类的方向,东方文化分几级,发展最高文化推毛泽东思想,接台阶登高远…对我们人类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大家园。自人类起始以来,从开始的实践生活常识,到实践语言文化知

  • 东西方文化和思维上有什么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话题久了后,其实东方思维模式与西方思维模式完全相反,西方是法律比总统重要,总统可以不要,但法律制度必须要遵守而且有敬畏之心。(轻人重法)而东方思维方式需要总统,需要人治,敬畏权力,而不敬畏法律制度。所以东与西之间差异化非常明显。西方重视法律契约精神,而东方重视人能胜天。这是一个老话题,有许多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