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什么派别?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什么派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30 更新时间:2024/1/24 13:51:37

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皖派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整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闽派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一般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化内涵丰富。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有华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承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等都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

京派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人居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

京派四合院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中国宫殿是中国古代帝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故宫缩小1000倍甚至10000倍实际上他就是一个传统的四合院,只不过在功能分区上更加细致。所谓的宫殿建筑很大意义上说是普通民居的放大版,在功能区划分上它兼顾了办公与居住两项职能,而故宫的居住区域便是由大量的四合院组成便是后宫嫔妃等的居所。在用材等方面高于普通民居。

苏派建筑

苏派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园林式布局讲究结构,布置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讲求一个“藏”字(对比欧洲园林)大半为皇家园林,规模大,园林开门见山,一览无遗,一目了然。而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晋派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只是在这些地区当中山西一带的建筑风格较为成熟。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历史上有徽商、晋商在中国贸易史上大放光彩,在积累无数财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上文已有介绍,晋派建筑在风格上与徽派建筑神似,同样的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归堂等。晋派建筑整体风格粗犷与京派也类似。

川派川派建筑,及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其中以川西民居里的吊脚楼最为典型。南方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地面蛇虫等比较多,所以当敌人在居住过程中逐渐演化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吊脚楼。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在川派建筑里傣族竹楼和侗族鼓楼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侗寨鼓楼,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型,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埚,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翅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侗族民间有“建寨先楼”之说。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有一面牛皮长鼓,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菲盗、也击鼓呼救。一寨击鼓,别寨应声,照此击鼓。就这样,一寨传一寨,消息很快就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闻声而来。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距今有300年历史的贵州从江增冲鼓楼为宝塔形,双葫芦顶,楼高2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内有四大柱,每根直径为0.8米,高15米,每柱之间距离为3.6米,构成高耸的锥形方架,为鼓楼的栎梁骨干部分。距内四大柱的外围3米处,竖有8根高3.5米的支柱,将四大柱团团围住,并以穿枋与内四柱相连,呈辐射形状。再叠上数层,每层则用8根短瓜柱层层叠竖,依内四柱将穿枋逐层缩短,紧密衔接,竖到第11层。四大柱的上面即第11层的上面,另立有两层八檐八角的伞顶宝塔,为鼓楼的顶部。

川派建筑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式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弹性。

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各种花纹并涂上桐油。房顶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盖而成。一道竹篱将上层分成两半,内间是家人就寝的卧室,卧室是严禁外人入内的。外间较宽敞,设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又是生火煮饭取暖的伙房。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一侧搭着露天阳台,摆放着装水的坛罐器皿。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竹楼也在演变进化。不少竹楼已不是全竹结构了。有的用木板作墙铺地,有的用砖块砌墙,有的屋顶已不用茅草而用油毡,青瓦或铁皮铺成。楼下不再饲养畜禽,只供堆放杂物。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文化与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由于这些区别,造就了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如果要给中国建筑风格分类,个人觉得太难了,暂时也没有那本著作敢说能给国内的建筑划分一个清晰、明确,以及众人都能信服的分法。我在这做个抛砖引玉,请大家补充。

一说到国内的古代建筑,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是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这些有着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也会想到江南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了解多一点,去的地方更多一些的朋友还会说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等等。

京派建筑京派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无疑是四合院了。无论是以故宫为代表的皇家建筑,还是现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普通老百姓的建筑,其实都是一个个四合院围成的。四合院的特点是: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平民住宅,都有精美的雕饰和彩绘。

故宫因其地位特殊性,无论在建筑规模还是建筑细节上,都在追求一种极致,故宫作为明清时期帝王的办公场所以及住所,穷极全国之力建设,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伟的皇家宫殿群之一,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处处体现着皇家的威严,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一般王公贵族、大臣和老百姓的四合院就没有那样的规模了,散布在北京城条条的胡同里,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北京胡同最鼎盛时期有千余条之多。

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高墙,四水归田,五方相连。徽州的村落,藏于青山绿水之中,在苍山翠柏的映衬之下,恍如梦里老家一般,你看江西婺源打出的广告词就是:梦里老家,江西婺源,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家距离。

狭义的徽派建筑仅仅指的是徽州府一府六县内的建筑,这里是徽派建筑的核心区域,建筑风格非常的统一,广义的徽派建筑指的是,受到徽派建筑影响或者是徽商经商在外,将家乡建筑风格带到那里,如徽商活跃的江浙地区都有徽派建筑的影子。

徽派建筑非常讲究选址,一定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另外由于徽州地区山多地少,所以居住空间十分有限,所以村落布局十分的狭蹙,为避免在居住中产生火灾,影响整个村落,所以徽州人将房租建的非常高,并配以装饰,外形酷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墙,又叫做封火墙。

徽派建筑以民居、祠堂、牌坊为代表,被称为徽建三绝,其建造风格不仅展现了建造记忆的高超,也处处体现出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徽州建筑中的雕刻也是徽建的一大特点,砖、木、石三雕,既是建筑构件,又是装饰,与建筑完美的融合。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江南地区另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园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肇始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的苏州园林中建造年代最为久远的为沧浪亭,始建于宋代,从沧浪亭就能看出,宋代时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已经有了雏形,其后历朝历代都在这样的雏形下,加以补充,直至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达到鼎盛。现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典型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这些园林都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国内还有很多其他的建筑风格,如福建的土楼、山西的晋商大院、西南地区的吊脚楼、陕西地区的窑洞、福建泉州的骑街楼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用途或是宗教建筑,如布达拉宫、孔庙等这一类的建筑,也欢迎大家补充,不吝赐教。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对哲学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量子物理学目前还没有完成大一统理论,也就是还分几种不同的力,也无法证明引力来源于质量。即便如此,量子物理学也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影响了公众的世界观。同时,理论哲学界对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论也快有了答案。一元论是物质主义和能量主义的较量,但是一元论能量主义即所见即所得的纯唯心主义已经完败。因为唯物主

  • 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我练习写字就是玩玩的,与什么思想不思想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提的有意思:书法会受哪些思想的影响呢?书法受影响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儒家不是唯一的。中国书法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只有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影响书法创作重要的

  • 中国古典建筑的建筑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陈徽所著的《中国古典建筑思想四论》虽曰“四论”,却对于影响、决定中国古典建筑内涵与形式的基本理论(气化感应论)和主要学说(如儒、道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辨,揭示了传统主要建筑样式(如宫室建筑、礼制建筑和古典园林等)存在、演变的思想文化根源。其中,《中国古典建筑思想四论》中关于风水理论的批判性考察,不

  • 试述我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特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经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产生了自己的多样的建筑类型:单层或多层的殿、堂、楼、阁、轩、谢、廊、亭、台,以及苑囿、坛庙、陵墓、桥梁、牌楼等等;也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的实践的经验和法则。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现了对于多种多样材料的熟稔的知识和营造的丰富与巧妙

  • 中国哲学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据先秦史料记载,上古中华先人们创造了“河图洛书”,表达对宇宙世界的认识.伏羲氏继承和发扬了河图洛书包括的哲学思想,创造出8卦图形,表达万事万物的时空和阴阳之道,成为中华哲学的源头.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构成于年龄末期,战国时期已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华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

  • 怎样研究古代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多看书,有机会去学校里学习。哲学本来就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一门学科,那些专家教授们耗费了毕生的经历去研究,还只是掌握了一点皮而已。就拿西方的古希腊哲学来说,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哲学家在研究它。作为普通人,想要很透彻的去研究古代哲学,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要是你个人喜欢古代哲学,那就选取一个流派的哲学书好好的看

  • 谈谈《易经》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正我国古代的一部《易经》,真象一座由五百七十六块长短砖建筑起来的迷宫,两千多年以来,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考古学者的极大兴趣。《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不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情况,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可贵资料,其中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尤为珍贵。这使《易经》在中

  • 古代哲学家的名言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

  • 收集有关于哲学的句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能保证生命力持久完整,物体持续运转,是数学,天文,科学之祖,生亦何欢,死亦何俱,生活中处处有神,神在我们周围,人不过是上了发条的机器罢了,人生不过白驹过隙呼吸之间而已1、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释义: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