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去过故宫没?君可曾是否留意,那紫禁城四角精致独特的角楼?
传说这个角楼的设计建造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一个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永乐初年,燕王朱棣在南京夺帝成功后,急于想迁都自己的发祥地,就派心腹大臣回北京营造皇宫。特别交待皇宫的四个犄角上,要盖四个造型特别美丽的角楼,要求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如果建造不好是要杀头的。大臣领旨心里愁,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怎么做啊?
回到北京,召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商讨工程事宜。大家也犯愁,这么奇怪的房子第一次听说,互相张望,束手无策。大臣急了:“要是建不好,皇上杀我之前,我先杀了你们。”没有办法,工匠们只好天天在一起研究,一个月过去了,没有结果,郁闷啊。
有一个不知名的木匠师傅实在憋不住了,就上街溜达溜达,解解闷。热闹的街市上,忽然传来一声声蝈蝈的鸣叫声。走近一看,一个老头挑着许多用秫秸编的,大小不一、各种各样蝈蝈笼子,哦,卖蝈蝈的。听着悦耳的蝈蝈声,木匠师傅认真打量蝈蝈笼子的造型。其中有那么一个,引起他的注意:精巧的笼子造型像一座精美的阁楼,里面装了几只蝈蝈。反正大伙都心烦,买这个漂亮的笼子让大伙看看,听听解解闷。
回去之后,大伙不乐意了:“还不够心烦啊,成心添乱是吧?”他笑了:“大家都睡不着,解个闷吧,你们看……”他本想说“多漂亮啊”,却马上咽回去了:“别嚷嚷,让我数一数,有几梁几柱几道脊?”这么一说,大家安静了,他数了一遍又一遍,忽然一拍大腿惊呼:“这不,正好就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工匠们围着笼子,又重新认真数了几遍,是真的,兴奋不已。
工匠们都说:是鲁班祖师爷显圣,来救助他们的。
根据这个蝈蝈笼子,绘制图纸,用纸浆做出模型,经监工大臣审定,建造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造型独特的故宫角楼。
其实照心想说:灵感来自于执着。
最后,照心借此机会:向为祖国建设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致敬!
贝聿铭的当代桃花源
介绍一个贝聿铭大师的作品吧:《美秀美术馆》。这栋建筑虽然在日本,但是确确实实是一中国古代文化为蓝本的,他的灵感就源自我们都熟悉的《桃花源记》。
一座山、一个谷:
建筑的的场地远离城市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之内,原址的前方有一条蜿蜒的峡谷和一片连绵的小山。贝聿铭先生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一条隧道、一座桥
那么大师是怎么把它变成桃花源的呢?
他用了一条蜿蜒的隧道和一座桥,作为主体建筑的前区空间。使建筑的前区空间充满了叙事感。使人们站前入口前,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起那脍炙人口的文字: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桃花源别有洞天的故事,为我设计山洞和过桥带来了灵感。”百转千回、走过隧道和浮桥,“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源”
穿过呈美丽弧线的隧道,跨越山谷的吊桥彼端,便是美术馆入口。建筑入口及两侧的坡地绿化,营造一种庄重典雅的氛围,走进建筑就如同前往圣地朝拜一般。
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林语堂先生曾经这么写道,他的大意是:“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人置身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这里终了,艺术在这里开始。”
到了这里你会觉得艺术这件事情,跟自然是一个很和谐共存的关系。建筑的文化体现也不是单纯的符号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