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阴阳五行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阴阳五行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71 更新时间:2024/1/17 22:13:25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劳动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步思想因素。“一阴一阳谓之道”是阴阳学说的精髓。阴阳与五行是两个基本概念,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五行说

最早系统提出五行概念的是《尚书洪范》,它指出: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凡是具有生长、开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则均属于土。这已朦胧地意识到世界是由五行物质构成的,把客观世界看做真实的物质。

不过,《尚书洪范》并没有提到五行是化生万物始源观念,直到周太史史伯才真正把五行与宇宙万物起源联系起来。史伯认为:“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里史伯第一次以“五材”(金、木、水、火、土)作为产生“百物”的物质来源和基础。这种以哲学命题的形式来寻求物质世界多样性统的观念,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论的思想。

这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信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阴阳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十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劫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这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这种现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鬼神致病说

在远古时期,人若生了病,就会认为病是由鬼神引起的,就去请巫师施法来驱魔治病。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说广泛地运用到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医学与鬼神致病说划清了界限。

阴阳五行说是西周时期产生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用阴阳的对立和相互作用来说明自然现象变化的原因,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来说明各种事物的构成。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专讲阴阳五行的学派,人们叫阴阳家。这个学派以阴阳五行观念为基础,夹杂一些宗教、巫术和迷信,用以解释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成唯心主义和神学的思想体系。当时讲阴阳五行的有两派:一派是五行相生说,一派是五行相胜说。

五行相生说

《礼记月令》用五行相生说来解释四季的变化。要求人们按照天地四时的变化来进行农业生产,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但进而把一切人事都和阴阳五行做荒谬的比附、组合,认为是吉祥祸福的象征,这就变成了神学。

五德始终说

齐国人邹衍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始终说。“五德”即五行,他认为每一“德”主运着一个朝代,每一“德”均有盛有衰,即每一个朝代都有盛有衰,五行有一定的顺序,因此也就发生了朝代有更替的、循环的必然性。按他的说法,黄帝是土德,它的颜色为黄色;夏禹是木德,它的颜色是青色;商汤是金德,它的颜色为白色;周文王是火德,它为赤色。而将来代周的一定是水德。因为木胜土,土胜水,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后来秦始皇就采用这个说法,把秦朝定为水德,衣服和旌旗都改用黑色。魏武帝曹操也号称“得水德而王”。汉朝也有被称为“炎汉”的。这同样是根据五德始终说而来,汉朝为火德,取火生土德之意,故有此称。

这种学说把王朝的更替利五行做荒谬的比附,并说成是无限循环的。这种五行的相胜,亦即五行的运转,是由天神掌握的,是“天”有目的的活动。邹衍不单是以五行相胜解释自然变化,而且用来解释历史的演变。把五行相胜说作为自然与社会共同的发展规律,而且是由天意决定的循环规律。一切事物之盛衰灭亡,皆随五德始终转移。这既是神学,也是神秘的历史循环论,但它又说明,任何一个王朝或时代都不是永恒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世界本源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二:存在就会有变化为道。三:变化就是消失灭亡也为道。三位一体自然永恒。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道德经第二十

  • 我国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人文精神 教化思想 道德理念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

  •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B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题中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的依据。故A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C试题分析:水是万物之源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五行说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该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此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D不符合题意,此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我国古代的什么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是代表。实际上,欧洲人的老祖宗,苏格拉底,柏拉图,也是希望最高级的,最好的治理模式,是道德律法治理。不过,我相信法律与道德律法不是矛盾的,道德律法可以放在法律当中成为信仰。这就是普世价值。当然,某些人听到这话不开心了,说是敌对之类的。在古代,哲学书籍一般归属在文学书籍类。古代文学按时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推崇仁治,主张仁政学说。认为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推崇自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顺时顺势顺民心。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商鞅道家提倡法制,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中国古代思想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看如何分类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后世的思想源泉.主要被后世广泛所知的是:儒家,法家,和老子,庄子的思想,墨家也就是古代的农林工艺等科学技术的集成.但就儒家来看,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的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以人为本,重视修养的重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的确

  • 墨子的思想在当今现实世界有何借鉴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

  • 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儒道哲学。古代指“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也就是“人定/胜/天”。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

  • 墨子思想的积极核心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