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44 更新时间:2024/2/25 13:53:08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儒道哲学。古代指“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也就是“人定/胜/天”。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其中的“兮”字为语气词,而“人定”是一个词。现代则多指“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请按一下采纳哦~O(∩_∩)O谢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墨子思想的积极核心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

  • 老子李耳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

  • 求150-200字左右的 演讲稿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与中国道家不同,中国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天人关系上则提出的“天人相分”的思想。他与道家一样,都认为自然是无意志,无目的,但他不认为自然有什么神奇,也不值得崇拜,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在相互作用中生成万物,仅此而已。因而天是天,人是人,“天”并不为君主是否贤明而变化,也不决定人生的吉凶祸福;而人的社会也

  • 请问老子的道家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失去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人民死伤惨重。2、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诞生,井田制开始瓦解,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人民有空闲时间进行思想学说的提炼。3、文化上:面对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家主张,形

  • 道家哲学的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看儒家和道家哲学差异与互补【转】人生哲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就其内涵而言,古今中西标准不尽而一,甚至大相径庭。而作为中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古代传统儒道人生哲学更是博大精深,交相辉映:其主流的内圣而外王的人格观,执有而空无的境界观,善死善终的生死观以及安贫而乐道修养观等等。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于人生

  • 列举古希腊大哲学家 思想家 10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2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3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4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5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6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7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8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9古希腊自然哲学家

  • 老子活了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00岁左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

  • 1.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儒家美学的政治色彩与伦理色彩比较浓厚,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儒家主张“入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忧国忧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杜甫,尽

  • 荀子的主张和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思想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

  • 明朝圣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铁血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其哲学思想如下:1,良知与心、物、理的关系。事物只有在良知的意向性中才能成其为物,事物只有在良知的统觉性中才能具有其理,人心只有在良知的作用下才能分别善恶。2,良知之体与用。(1)良知之体。良知之体人人皆具,良知之体寂然不动,良知之体非善非恶。(2)良知之用。良知之用现于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