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学习了黄帝内经对生活和认识有什么影响

学习了黄帝内经对生活和认识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43 更新时间:2024/2/25 13:52:32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周围的很多人感到疲劳、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晕心悸、睡眠紊乱、食欲不、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等情况,以及情绪低落、心烦、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这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亚健康。那在医疗水平和物质条件都十分优越的现代社会,为什么有出现这些症状呢?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就给了我们较为贴切的解释“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学习《内经》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书中所隐含的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时时触动着我。《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寥寥数语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涵义,在这里我试着简单的解释一下。“法于阴阳”:法,简单的理解是效法的意思,就是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适应自然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让人不仅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且能逐步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能动的改造环境,使之更好的适合人类的生存。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遵从这一规律,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内经》中明确的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气候与养生长寿”的关系和“气候对养生长寿”的影响。《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具体论述了顺应四时阴阳、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是法于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时阴阳的盛衰消长,表现为自然景象、气候各异,使万物生长收藏。在自然界中人必须适应四时之气,方能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合于术数”:合,可以理解为调和,术乃修生养性之法,数是多种的意思,“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之术。中医养生之术种类很多,有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动而达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曾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极强所不能堪而。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饮食有节”《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以为我们总结出一些合理的膳食。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一食谱有主食、副食,而且阐明了各自的作用。五谷:稻米、小麦、薯、小米、高粱之类为主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热量和能量;五果、五菜为副食,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在新陈代谢中是必不可少的;五畜:猪、牛、羊、鸡、鸭之类为人体提供了必须的蛋白质、脂肪和各种氨基酸。因此“谨和五味”是饮食有节的重要方面。另外“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是指饮食过量而伤害人体胃肠功能影响消化。《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人赖饮食五味以充养精神元气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五味不调便可伤及五脏,故“谨和五味”便可气血流通,筋骨强劲,五脏安和,而健康长寿。“起居有常”起居指作息的意思,有常是有一定的规律,“起居有常”是要求我们生活要有规律。《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根据季节的变化制定了与之相应的作息制度: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我们只有起居有常便有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反之则会半老而衰。“不忘作劳”作劳即为劳作,包括劳力、劳心和房劳等方面。含义有三:其一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其二是要告诫人们不要违背常规地劳动,注重道德养生;其三是要节制“房事”,不要妄泄肾精。而那些“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者”是造成早衰的重要原因。如注意上述诸多方面,便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人。如不注意道德修养、违背常规地劳动、不节房事、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肾精,必然会造成人体虚弱,加速衰老。《内经》之中所隐含的不仅仅是养生的方法,更深的理解是人处事的大道,精神的升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周易》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虽是儒家经典,但对医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华文化象一棵大树,几部经典,代代有人去注说,历代不断的丰富,而不错乱,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举个例子,扬雄算是经学家吧,他照着易经的体制,写了一部《太玄经》,九九八十一赞,对应《

  • 哲学中的辨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辩证关系’是指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加以认识,才能达到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辩证关系太多了,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政治、思维与存在、认识与方法、抽象与具体、个别与一般、有限与无限、存在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等等-----。举例: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就是辩证关系,‘生

  • 荀子提倡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

  • 鲁迅前期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前期的思想特点有了前面的一些认识后,自然就容易看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彻底的转变世界观以前,周鲁氏曾经接过各种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并且长期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观察社会的一种武器,同时他还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的某些影响,形成了以进化论和个人主义为基本特点的前期思想。但是由于周鲁氏复杂的个人经历

  • 中国历史上,谁的思想成就最高?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毛主席,他的思想集军事,战略,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都做出明确的阐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事实证明,忠实执行毛泽东思想,革命就从胜利走向胜利,否定毛泽东思想,革命就走向衰落直至失败。

  • 古代中国在受到外部侵略之前有什么先进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外部冲突主要是北部和西北部,在处理好西北部的对外关系后主要还是比较封闭的“天下”观点在主导一切,包含天地万物以及哲学思想都呈现出狭隘的小宇宙观点。就算是我们所谓包罗万象的阴阳五行理论道家哲学思想其实也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而缺乏西方科学认知的实证方法论。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历

  • 老庄哲学对于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

  • 结合塞翁失马的故事谈谈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就是说,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得与失、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的方面转化。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典籍中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华的,非老子著作的《道德经》莫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儒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一本古代典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 泰勒斯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地,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伊奥里亚地区的米利都城是一个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这里产生了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也是第一个哲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即是泰勒斯。他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世界统一的基础,把事物看成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他的思想,表明希腊人开